语文课堂结课的“三味”

2018-01-27 00:22李海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三味结课语文课堂

李海霞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语文课堂结课要走出单调的格局,要有“嚼味”、突显“诗味”、饱含“情味”,以促进学生内化文本语言、体验文本意境、触摸文本情感,从而让他们对语文课堂回味无穷。

[关键词]语文课堂;结课;“三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31-01

结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结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结课环节只是简单地问学生:“在这一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这样的结课方式由于过于单调让学生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有必要采取艺术的结课形式,使课堂变得有滋有味。

一、要有“嚼味”,内化文本语言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咀嚼,以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课堂的结课环节,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带领学生再次走进语言,咀嚼文字,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下面是《师恩难忘》的结课片断。

师:同学们,在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们觉得这篇课文里的田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认识对田老师做出评价)

师:大家都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一副对联还写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地付出,从不求回报,就是这副对联所要表达的意思。大家能不能为田老师写上一副对联呢?(学生开始着手写起了对联)

生1: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

生2:站三尺讲台,拂两袖清风。

师:同学们,对联还需要有一个横批哦。谁来加一个试试?

生:师恩难忘!

这时候下课铃声响起,学生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创作对联的思绪中。

我们给学生的舞台有多大,他们的舞姿就会有多美。在上面的结课中,教师鼓励学生给文中的田老师送一副自己写的对联,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运用了语言表达自己情感。这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能有效发挥学生创造力,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突显“诗味”,体验文本意境

现在,语文教学十分注重诗意课堂的打造。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不仅具有语言美,还富有意境美。语文课堂的结课要突显“诗味”,引导学生重新体验文本的意境美。下面是《槐乡五月》的结课部分。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的学习快要结束了。课文中五月的槐乡既美丽又快乐,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来描绘它吗?

生:五月的槐乡像一个童话乐园,孩子们都在里面尽情地游玩。

師:对啊,这节课我们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诗意盎然、色彩斑斓的乐园一样,感受了槐乡迷人的美丽。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以上的结课,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个比喻句来描绘槐乡的样子,这就把学生再一次带回到课文的优美意境中去感受一番。

三、饱含“情味”,触摸文本情感

教材中的不少文本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因此,结课环节要饱含“情味”,把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再一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生深度触摸文本蕴含的情感。下面是《爷爷的芦笛》的结课部分。

师:学了这一篇课文,大家应该都体会到了“爷爷”的芦笛声总会勾起我们对美的追求。“爷爷”用自己的芦笛来让强强明白:人的一生必定会经历一些困难和磨练。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们觉得作者都写了哪些“芦笛”呢?

生:梦里(眼里、心里)的芦笛。

师:(把这些芦笛都写在黑板上,然后重点画出“心里的芦笛”)对啊,就是这“心里的芦笛”让强强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这也让我们深受启发。最后,我们再一起读一下课题:“啊,爷爷的芦笛!”(学生深情地读)

师:如果是梦里的芦笛,我们要怎样读?

(学生轻声地读)

……

师:很好,大家带着不同的感情朗读了课题,充分展现了梦里、眼里、心里的芦笛的差别。我希望你们在学了这一课后,心里能够永远留下“爷爷”的芦笛声,一直跟着你们健康成长。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诗一样的句子来总结课文,把课堂焦点引回到课题上,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升华了他们内心的情感。

总之,结课是一门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富有“嚼味”“诗味”“情味”的结课,能够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回味无穷,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味结课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三部曲
鲁迅的“三味”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化学教学中的几种结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