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本位 打造高效课堂

2018-01-27 00:22吴燕君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效阅读文体语言

吴燕君

[摘 要]阅读教学要走出“花而杂”的误区,就要回归语文本位,体现出语文味。在课堂上,教师要基于文体特征、结构特征和语言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不仅要深入体会、理解、感悟文本的内容、思想和情感,而且要内化、积累和运用文本的语言和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本位;高效阅读;文体;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33-01

目前,阅读教学由于过多地注重阅读情境的创设、过多地强调个性化阅读、过多地追求人文渗透,从而导致了阅读课堂的“花而杂”,学生的文本阅读效率非常低。阅读一篇文章,学生要理解的是文本形式所包含的言语智慧,而不仅仅是文本的内容信息。要想打造真正高效的阅读课堂,就要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本位。

一、基于文体特征,引导文本阅读

(一)基于文本体裁,引导文本阅读

教师要善于通过众多的文本抽象出一类文本的表达、结构规律,让学生基于这一规律感受、理解文体的特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例如,《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观点与论证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让他们体会文章的语言有理有据的特性;然后,学习司马光、童第周这两个事例,指导他们进行对比阅读,让他们理解说理文中的叙述方法与记叙文的叙述方法的异同。

(二)挖掘文本特点,引导文本阅读

挖掘某一篇文本的个性特点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文本的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感悟。例如,同样是说理文,其文本特点也是有不同的。《学与问》这一篇课文中列举了哥白尼和沈括两个事例,它们之间是并列式的关系。这和这一单元中的其他三篇说理文的结构方式是不同的。《学与问》自然地呈现出了作者的论证思维过程,其中的两个事例是基于“学”与“问”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因此,教师只有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发现文本的特点,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阅读。

二、基于结构特征,引导文本阅读

(一)基于不同学段文本结构特征引导学生阅读

学段不同,对文本结构的关注要求也不尽相同。低年级,主要关注的是简单的句型。对一些长句子,可以在朗读的时候适当停顿,可以利用变换语序、填空仿写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年级,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构段方式进行研读,让他们体验到不同的构段方式所带来的表达效果。高年级要更多地关注文本的篇章,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要引导学生把握不同段落之间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异同点,理解其表达的逻辑关系。

(二)运用类比方法辨别不同文本结构特点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不同课文的结构特点,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辨,提升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例如,《秦兵马俑》《音乐之都维也纳》《埃及的金字塔》这三篇说明文在结构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秦兵马俑》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先是以并列分类的方式进行阐述,再以议论抒情的方式结尾;而《音乐之都维也纳》先以起兴开篇,站在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开始描述,然后用现象描述作为结尾;《埃及的金字塔》这一篇课文在开头部分对金字塔从整体上进行了描述,然后通过逻辑顺序逐渐深入,最后再拓展升华。要想让学生发现不同课文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就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对比,使他们发现文章的不同特点,从而高效地阅读文本。

三、基于语言特征,引导文本阅读

假如没有精美的语言,不管多深远的思想和多真挚的情感都没有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文本的語言特征,体会它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这三方面对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研读。一是研读语言的内在逻辑关系。如,《理想的风筝》一文在描写刘老师时,作者运用了“笑”“叫”“拄”“蹦”“追”这几个动词。这几个动词具有“慢镜头”的效果,有效地表现了刘老师的顽强精神。二是研读文本的语言表现力。如,在《爱如茉莉》这一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没有吃”“没听”“直奔”这几个词语表现父亲的行动。仔细品味,就能感受到它具有的独特魅力。三是研读文本的生动情境。如,在《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有一个特别的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句子中的“顶着”一词,有一种鲜活的情境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小鱼游动的姿态。

总之,要想打造真正属于学生的高效课堂,就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从文本内容入手,积极研究并发现文本中的语文本质,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阅读。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阅读文体语言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走进阅读的世界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立足场景运用,建构高效阅读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