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摘 要:技能大赛引领和促进了专业建设和发展,而技能大赛成果则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接世界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在考核规则和内容上都发生了改变,针对这一改变,需要建立选手选拔和日常训练常态化、制度化方法,并且在集训中将“请进来、走出去”和“赛前拉练赛”相结合,同时对选手的情绪变化进行及时疏导,通过这一系列的做法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技能大赛;选手选拔;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0B-0114-02
自2008年开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亚龙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的比赛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5月10日由教育部联合36家部委单位共同主办的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亚龙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赛项编号:GZ-2017011)的比赛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落下帷幕,与以往比赛不同的是,本次大赛不仅赛事规模扩大了,而且比赛内容和规则也发生了改变。
一、比赛内容和规则的变化
“亚龙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以亚龙YL-335B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考核装置为载体,2名选手要在6小时内连续完成自动线部分工作单元的机械体、电路、气路、传感器等的安装和调整,人机界面组态,变频器,伺服电动机及伺服驱动器参数的设定,PLC编程,部分工作单元电气原理图的绘制等任务,最终实现自动线单站调试和联机稳定运行。赛项设团体奖,一等奖占10%,二等奖占20%,三等奖占30%。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亚龙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的比赛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经验,在比赛内容和规则上都发生了改变。将竞赛时间设为7 小时,分两个阶段进行,并且增加了未知单元的考核。第一阶段占总分的60% ,要求选手在4 小时内完成自动线部分工作单元机械体的安装、气动元件的管路连接及传感器的调整,并按任务书提供的控制线路图连接相应控制系统的电路,以及设置驱动设备相关参数,编制各工作单元PLC 控制程序,调试程序,实现各工作单元正常运行; 第二阶段占总分的40% ,要求选手在 3 小时内完成自动线其余工作单元(含未知单元)的机械体安装、气动元件的管路连接及传感器的调整,并按任务书提供的控制线路图连接相应控制系统电路,以及设置驱动设备相关参数,并且连接系统网络,编制各工作单元PLC 控制程序,调试程序,使系统整体运行。
二、调整策略和措施
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经验,对本次大赛的备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为提高参赛选手的实践技能,更好地完成自动化生产线已知单元的安装和调试以及轻松应对未知单元,辅导教师团队在选手的选拔、训练和赛前集训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方案和周密的计划。
(一)常態化、制度化的选手选拔和日常训练方法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为团体赛,由2名选手组成。要求选手具备自动线系统的设计、安装、接线、编程、调试、运行和维护等工程实践能力。考核选手对PLC应用技术、变频器应用技术、电动机及驱动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气压传动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且PLC编程能力是考核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从大二学生中选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参赛选手,但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漫长的实践过程,可是备战大赛只有短短的2~3个月。因此选手的选拔和培养就成了比赛的关键。
针对选手的选拔仓促、对学生的了解不充分等问题,我院在选手选拔和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的方法。从大一新生入学2个月后开始,采取教师推荐、自愿报名和辅导团队教师深入到各个班级课堂选拔等多种途径吸纳有兴趣的新生到电气控制基础班。教师通过在每周1~2次课余时间的讲授、实践引导等方式,提高兴趣班学生的电气基础知识水平;晚自习和周末,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学习之余,通过新老学生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授大赛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参加大赛的积极性。培训过程中按照严格的考核制度每2周考核1次,经过3~5个月的培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升级到电气控制提高班,开始学习自动线基础知识,同时面对全体学生再进行一次选拔,充实基础班人数,以此不停循环,使大赛日常训练成为面向所有有兴趣学生的常态化、制度化的教学事项。直至大赛备战前夕,再从提高班中选择6~8名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赛前集训。
(二)三个“一”集训模式
即使是再优秀的选手,也需要科学周密的训练方法。因为成绩的取得不仅需要以日常训练为抓手,而且需要以国家大赛技术规程为标准,并且要保障训练过程以高质量、高效率为目标。
我院选手的赛前集训采用三个“一”训练模式。进入到赛前集训班的学生要进行停课培训,指导教师为其量身定制从晨练开始到午夜的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并且指导老师会全程跟踪指导,做到事无巨细、精准高效。并且要求选手做到一天总结一次,同时每个选手可以在第二天任务下达之前选择搭档;指导教师要做到一周总结一次,而且要在团队例会上进行自我剖析;指导教师团队要一个月总结一次,总结训练收获、查找问题,攻破技术难点,调整训练计划,改变训练策略,探索强化选手心理素质的方法。
(三)“请进来、走出去”与“赛前拉练赛”相结合
在选手水平达到一定水准时,整个训练过程就到了会诊阶段,因此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或让学生走进经验丰富的企业、院校进行学习交流、技能切磋,这样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吸取对方亮点,从而使选手的竞技水平大幅度提升。
在比赛冲刺阶段,一方面,对内组织“模拟对抗赛”,模拟比赛现场的真实情景,按照大赛流程,让陪练队和参赛队进行实战演练,从准备到自动线系统运行的呈现,历时7小时,提升参赛选手从心理到身体上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对外进行“强队拉练赛”,与国内技术技能水平高的参赛队进行拉练赛。通过拉练赛,了解对方的技术水平,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吸取对方的经验亮点,丰富参赛经验。
(四)密切关注选手的情绪变化,加强心理辅导
无论是平时训练、赛前集训,还是赛场上,选手的情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经过2~3个月艰辛而又漫长的高强度训练,选手们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已经相当疲惫,从刚进入集训班时的欣喜和如饥似渴般的求知,到克服技术难关时的欣喜若狂和反复训练中的枯燥,再到对抗拉练遇到强大对手时的彷徨迷茫,选手们的心理可谓一波三折,甚至可以说每一天,甚至每一秒选手都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指导教师要实时关注选手的情绪动态,对学生在重复操作中出现的逆反心理,指导老师要及时发现和引导,在指导技术的同时要端正选手的训练态度,培养选手勇于攻坚克难的毅力和集体荣誉感;对赛前出现的紧张、烦躁等情绪,指导教师要及时与选手沟通,使其坚定自信心并树立正确的大赛观。
三、总结
通过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选手选拔和训练方法,我院选手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了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的比赛,与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79支代表队的158名选手同台竞技,最終我院选手荣获全国二等奖,这一成绩是我院自2012年参与此项比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一项创新,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推手,发挥着导向和促进作用。一方面,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引领和促进了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与机电类专业教学模式、学习模式、考核模式、评价模式等的改革;另一方面,该赛项也激发和调动了行业、企业关注和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赛成绩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总结参赛经验有利于发现日常教学中的不足。虽然本次成绩的取得说明常态化、制度化的选手选拔和训练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在日常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该赛项在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先进经验之后,未知单元的知识面、技能操作等必将成为下一步考核的重点。因此,面对大赛挑战,如何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完善课程建设,将是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用机器人实现为数控机床上下料(项目编号:NJZY17468)。
参考文献:
唐操.机电类新型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13,(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