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彬
摘 要: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阅读推广的模式也更加多元化,在这一时期,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必须要认真研讨和探究的问题。本文对全媒体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全媒体对学生阅读现状的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在全媒体时代下推广儿童阅读模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儿童;阅读模式推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0B-0005-02
全媒体是各种新的技术出现后呈现出的新的媒体形态。就文化产业而言,全媒体将传统的文艺常态与新兴的媒体相连,融合成崭新的文艺样式,例如,通过电子书、博客、微博等新型模式,通过平板电脑、手机等新型工具,使作者作品的创作与发布、转载与传播、阅读与评论、反馈与回应等与以往依赖图书报刊单一的信息发布形式有了巨大的不同,它以丰富、开放、便捷和包容等特征,对人们的阅读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阅读是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各方面能力最基本的学习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培养、成长过程,与其幼年时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开展全民阅读的活动,而在当前,我国阅读普及率令人触目惊心,短时期内也难以迅速提高,唯有从儿童时期培养其阅读习惯,真正从幼儿时期打下文化的基础,建设文化大国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应该从儿童时期即开始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通过不同的阅读形式增加儿童的知识储备,在保证学校教育内容的前提下,丰富课本以外的知识,架构全新的知识体系。本文即从全媒体时代儿童的阅读模式这一角度对儿童阅读进行粗浅的研讨和探究。
一、全媒体的概念
何谓全媒体?以官方的话语论述就是,全媒体是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为基础,进行各种媒介形态间,包括纸质、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媒体间的融合,在融合之后产生质的变化,进而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既包含书报、广播、影像、电视、网络等各种传播工具进行的多样的渠道运行,同时也包括人们通常接受信息的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可以依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的媒介形式,进行深度融合,从而获得细致周到的服务,实现最佳的信息传播效果。
二、全媒体时代阅读模式的新特性
全媒体时代,为广大读者的阅读模式开启了新的形式,对儿童阅读而言,也需要有新的形式和探索。相较以往,全媒体时代具有一些新的特性,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儿童提供方式多样、层次丰富的传播内容,满足儿童对阅读模式多样化的需求,引导儿童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提高其阅读效果,使其获得更加完善的阅读体验,从而为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夯实基础。全媒体时代的阅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新的特性:
(一)阅读推广渠道多样化
全媒体时代,可以充分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结合起来,以达到为读者服务的目的。例如,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在保持传统媒介影响力的同时,可以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介,采用多元的模式,推动阅读模式的开展和完善。针对儿童阅读,可以专设一间多媒体阅览室,通过电脑、电视等设备,以音、像、话相结合的形式,传播知识,开阔视野。
(二)丰富的阅读推广资源
全媒体时代,阅读资源与以往产生了巨大的不同,资源的种类已不再局限于纸质资源,已经扩展到视频等数字化资源,这就需要在提供阅读服务时,采取新的形式,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例如,图书馆在开展儿童阅读服务时,应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特性,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要提供新颖的阅读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实现阅读、吸收的目的。
(三)扩大了阅读推广的范围
在全媒体时代,可以充分利用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客户端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的阅读推广,同时可以通过客户端的互动活动,提高讀者的阅读兴趣和效率。就儿童阅读而言,这样一些形式的开展,还可以帮助儿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三、我国小学生阅读的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需要对阅读产生广泛的兴趣,不断扩大阅读范围,多读书,读好书,然而,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十分令人担忧。其一,他们自身对课外阅读往往缺乏兴趣,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其二,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大量的家庭作业和巨大的考试压力制约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其三,家长和教师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电视、网络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使他们难以专注于课外阅读,阅读习惯的培养几乎成了一句空话。
四、全媒体时代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的应用策略
面对当前小学生阅读的现状,应从家长到老师、从个体到社会,各环节都要充分引起重视,应从儿童时期就注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及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儿童克服网络的吸引力,将儿童的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进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受益终生。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原始动力。家长和教师要主动去阅读,表现出对阅读的兴趣,以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孩子做榜样,影响孩子、感染孩子也参与到阅读中去。学校要多开设阅读课程,不断丰富图书室的书籍,引导学生多读书。同时,家长也要努力创设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二)立体化阅读模式推广
1.在各种特殊的日子里。例如,在节日期间,可依据节日的特点举办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开展图书展、阅读讲座、征文比赛,以及向学生推荐与节日相关的书籍和资讯等,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节日、走近节日,这样,针对这一节日,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可以提高其阅读兴趣。
2.利用声像丰富阅读模式。可以充分运用音、色、光等多种技术,将图书制作成音频、视频文件,通过听的方式来“阅读”,再将内容以形象的画面展示出来,这样,动静结合,声像结合,不但可以丰富阅读形式,还能够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3.游戏也是增强阅读能力的方式。将游戏应用于阅读中,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例如,将图书馆游戏融入小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汲取知识、增长见识。
(三)个性化阅读模式推广
所谓个性化阅读,大意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个性差异、程度差异和需求差异,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法,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的特性,呈现出不同的思维、体验、感悟等,自主、和谐、能动地促进自身发展。例如,针对儿童阅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依据地区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书目推荐,同时监督、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并形成良性互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实现阅读的目的。
(四)体验式阅读模式推广
所谓体验式的阅读,就是将读者的真实感受和体验融入到阅读中,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例如,国家图书馆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活动,既可以让孩子们对儿童图书有切身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使儿童近距离地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引发儿童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全新的时代,对儿童的阅读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阅读模式的推广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全媒体时代具有信息即时传输、动静结合、全时在线和交互联动等特点,家长和教师应该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不断完善他们阅读的策略,构建全新的阅读机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全媒体时代下信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问题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教师和家长应当尽全力帮助、指导孩子合理运用新资源,自觉抵制有害信息,获取健康有益的信息,实现健康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世强.青少年阅读推广的理论和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3,(9).
[2]潘兵,张丽,李燕博.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研究[M].北京:国际图书馆出版社,2011.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