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张旭涛
摘要:按照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对高职课程《建筑识图》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优化。根据认知规律设计了六个典型教学环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效果。以课程中的一个教学模块为例,指出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Abstrac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Architectural Recognition Grap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ntegrated and optimiz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e-teaching. Six typical teaching link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law of cognition.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effect in each teaching link. Finally, a teaching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key poin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teaching.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建筑识图;认知规律
Key words: e-teaching;teaching design;Architectural Recognition Graph;law of cognitiv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3-0151-02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云班课、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1]的诞生,为高职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原本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那些抽象、单调的知识点变得迎刃而解。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本质是借助新的教学技术助推教学内容的革新[2],开展信息化教学应首先做好课堂设计,依据教学内容和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相互促进和融合。
建筑识图是高职建筑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未来学生从事施工员、制图员、安全员、造价员、钢筋工等岗位必备的专业技能。由于建筑图纸抽象难懂,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欠佳,教学难度很大[3]。为此,我们在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重新进行设计,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设计与信息化技术应用
根据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和课程培养目标,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对工程制图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增强了识图部分的比例,融合了建筑构造、建筑行业规范的相关知识,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整合后的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
①工程制图标准与规范:工程制图标准、制图工具、建筑行业规范、三视投影、剖面图、断面图等。②建筑施工图识图:建筑施工图目录及设计说明、总平面图、首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详图等。③结构施工图识图:结构施工图目录及设计说明、基础平面图、梁配筋图、板配筋图、柱配筋图、楼梯配筋图等。
对于上述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破解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建议运用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如下:
①微课视频:将丁字尺的使用、剖面图的识读等课程中操作性实例以及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实现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共享性。
②动画演示:将建筑物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三维如何展成二维,建筑平面图立面图的形成过程等借助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
③虚拟仿真:将抽线难懂的建筑图线借助实际模型、虚拟动画以及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从二维到三维实体的转化;将学生们没见过的建筑构件具体化、直观化,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场景漫游,增加感性认识。
④实物图库:仿真模型和动画替代不了建筑实体,要走到施工现场,拍摄实际工程,将拍摄的建筑图片和录像,以及各种常见构件实际应用等,可以制成FLASH片段,供创设情境时应用。
⑤云班课:师生在课堂内外借助移动环境随时开展头脑风暴、讨论、答疑、计时测试等,可以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实现教与学的即时互动。
2 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讲建筑识图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六个典型的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构造认识、图纸分析、要点强化、项目进阶、实训练习,如图1所示。授课过程中教师设置情景、启发提问、互动识图、点拨要点、鼓励个性、拓展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环节中分别运用了云班课、微课视频、动画、图片,虚拟仿真技术等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效果。通过图1中所示的教学过程设计,可以使课堂教学方式由教师枯燥的理论讲授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交互、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3 各教学环节信息化教学实施
以课程的“楼梯配筋图”教学内容为例来说明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要点如下:
情境导入:通过对比地震前后楼梯的图片和某设计院的造价员招聘信息,指出现浇形式建筑中钢筋的识别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通过BIM技术建立虚拟建筑楼梯实体,提出如何判断楼梯的受力變形以及钢筋布置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构造认知: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将楼梯的受力变形形象地展示出来,建立楼梯的力学模型。然后通过云班课推送楼梯钢筋构造的微课视频,并结合实际模型,实现知识的迁移。
图纸分析:学生手机扫描楼梯结构平面图,观看楼梯钢筋传统标注的微视频,通过BIM技术实现楼梯图纸与虚拟实物之间随时切换,对照学习,如图2所示,左侧是楼梯的结构图,右图是对应的楼梯虚拟实体。后者将楼梯的外部形体尺寸,内部钢筋构造全部显示出来,同时根据钢筋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通过对比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楼梯结构图中的知识要点。
要点强化:教师借助云班课推送楼梯传统标注配筋图的测试题,学生通过手机提交答案到云平台,系统自动分析测试结果。
项目进阶:楼梯识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楼梯的平法表示,借住三维仿真软件动态仿真的可视化楼梯钢筋模型,突破钢筋位置、钢筋的锚固构造、钢筋的连接构造情况平法标注的含义。
实训练习:利用广联达仿真软件,学生将在图纸中查找的梯板厚、梯段高、梯跨长等模型参数导入软件,得到钢筋长度等信息,对比手工算量的结果,最后通过云平台提交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模型参数的正确率以及用时的长短来评判,完成整个模块的教学任务。
4 结语
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取决于科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我们将高职课程《建筑识图》中的教学内容根据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进行了整合优化,设计六个典型教学环节,合理选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实现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相互促进和融合,相关探索可以为其他课程信息化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2]高涵,唐智彬.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13(9):107-110.
[3]李娜.论信息化教学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中的应用[J].职教天地,2015(1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