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则古丽·塞提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及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进而是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1、借助教学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提问是小学数学小学的重要方法,合理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提问贯穿到数学课堂教学全过程,如在新课学习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学生尝试自主学习与思考解决教师给出的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长宽高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将传统概念讲解转变为学生实践探究。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抛出探究性问题,用哪些方式测量可以获得教室长宽高,让学生自主实践。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为后面估算大建筑物的知识点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将自己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探索求实,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对数学只是的认识,进而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比大小这一内容,教师可以提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对于初学数学的学生,往往会认为一斤铁比一斤棉花要重,这是不正确的,而如果教师知识简单的理论解释,学生往往只是获得抽象的认识。此时,教师就可以让自己动手实验进行比较,得出“一斤棉花和一斤铁”一样重这一认识。之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延伸到比数量、比时间等内容中,让学生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往往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继而使学生逐渐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提升。
3、转变教师角色,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氛围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注重良好自主学习氛围的构建,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以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中采取提问、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来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以便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并且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教学小学数学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三角形的关系、与边长的关系以及与高的关系,让学生尝试推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给予相应的指导,这样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同时理解也更加透彻,这也使学生在今后的应用中能够更加娴熟的应用。
4、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最有效的方式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前预习这一阶段,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实现对新课知识内容获得一些大概的了解,这样在教师讲解新知识时,学生也就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己画出不同的三角形,然后使用量角器测量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将三个内角和相加,看一看内角和的值是否全都为180°,在测量多个三角形后,学生也就发现规律,从而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些基本的了解。
5、聯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学习完简单的加减乘除这一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买卖商品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运用简单的加减乘除用作生活中的简单计算,通过将生活加入到数学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且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理论的艰辛,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使用数学思维看待世界,发现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数学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霞.给小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浅议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7,12(01):288.
[2]邵长江.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4,85(13):43-44.
[3]冉令玲.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尝试[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2(01):5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