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诊”式教学 实现自主建构

2017-09-01 02:19季迅群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纠错

季迅群

摘 要: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提出:学习是孩子自己与客观世界对话,孩子自己与同伴对话 ,孩子自己与自己对话。笔者提出的 “自诊式”活动就是提倡孩子自己与自己对话,“自诊式”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学情诊断,在活动体验中充分暴露学情,引发学生自主反思,在反思中有所感悟和质疑,在诊断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认识,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素养。整个过程包括学生自我诊断、暴露学情、自我反思、感悟质疑、自我成长这几个过程。旨在变“教”为“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变“满堂式灌输”为“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自诊式;纠错;主动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96-02

一、自我诊断,暴露个性化学情

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学情是落实“以学定教”理念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笔者提倡的“自我诊断”是指学生自主参与学情诊断,并在诊断中呈现真实的个性化学情,学生能真实地看见自己的学习起点、思维障碍点和盲点。充分暴露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让学生的思维状态能够被看得见,让思维可视化,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定位式自我诊断, 暴露个性化原认知

笔者提倡的定位式自我诊断,指的是对学生原有认知定位的一种诊断,通过诊断充分暴露学生的原有认知情况,提倡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诊断,通过诊断,呈现出每个孩子个性化的原认知。例如,笔者在执教《面积的认识》这课前,让学生进行定位式自我诊断,即让学生用画图或文字表示出面积,有54.2%的学生表示正确。

通过课前定位式自我诊断,充分暴露出学生个性化的原认知。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和平面图形上都能找到它的面积。诊断中还发现对面积有错误认识的学生占了45.8%,其中41.7%的学生表示出的是周长。

(二)挑战式自我诊断,暴露不同思维层次

挑战式自我诊断,指的是给学生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个挑战性任务具有开放性,让不同学生都能参与诊断,从中能反映出不同学生的思维层次,自我诊断又让学生自己能看得到自己的思维处于哪个层次。例如,《相交和平行的认识》一课学习中,通过微视频学习,让学生认识了相交和平行的概念后,安排一个挑战式自我诊断:让学生动手在格子图上画两条相交的直线,要求画的与众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不同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思维层次。

通过自学后,画一画两条直线相交,让学生将自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再通过挑战性的任务:画的与众不同,是别人想不到或判断容易出错的。不同的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同,这样挑战性的任务就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呈现出不同学生的思维层次,这些自诊产生的素材正是课堂学习非常重要和宝贵的差异性素材。

二、自我反思,感悟质疑

反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活动和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它具有挑战性,是一种自我超越、自我完善,提高问题意识,优化学生思维的品质。反思需要载体,笔者教学中借助以下方式促进学生反思:

(一)在自我验证中反思

要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反思,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认知冲突”的体验,才能让反思更加深刻。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笔者通过前测发现,较多的学生对对称的特点的理解停留在“图形的两边一样”这样的表象。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自我反思,感悟到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笔者先安排学生进行自诊(见图1),自诊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④号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但学生自己操作后发现对折后图形不能完全重合,通过验证结果发现与学生原有认知产生了冲突,在这个冲突中引发学生进行反思,发现两边一样的图形并不都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

(二)在自我纠错中感悟

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反复思考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这使我们不难发现:(1)學习是一个不断的纠错过程,纠错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2)纠错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本人而不是别人;(3)纠错本身是一个从思考错误到解决错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所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三、自我完善,提升成长

(一)借助共诊,促进本质理解

共诊活动是在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处,通过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诊断,来共同发展。学生共诊可以是同桌共诊、小组共诊、全班共诊等形式,在共诊过程中学生要互相倾听、互相学习,听了别人的思考后重组自己的思考,实现真正的“相互学”。

(二)利用自我整理 ,建构知识网络

让学生学会自我整理是培养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的重要举措。学生通过自我整理可以对知识进行有效地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也可以对学习方法进行梳理、提炼和运用。在整理中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自觉深入学习,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成长。

自我整理,首先要培养学生自觉梳理知识的习惯,每新学一个知识点,都鼓励学生用联系的眼光,注重知识联网。例如:学习了梯形后,学生可以对图形的认识进行自我整理,寻找四边形中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知识纳入体系,形成知识网络(见图2)。

其次,除了自我整理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整理。如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鼓励学生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比较,有什么新的启发?丰富转化的思路,提升自觉转化的意识(见图3)。

再者,自我整理,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整理中提出新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困惑或思考,不断质疑,大胆猜想,提出新问题,自觉探索新问题。如学了面积的三个基本单位后,学生整理时鼓励大胆猜想,肯定还会有比平方米更大,比平方厘米更小的单位,学生急于去探个究竟的愿望十分强烈,这种提出新问题的意识,多么难能可贵!

“自诊式”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参与自诊,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杜绝了学生“人云亦云”的问题,因此,学生形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的意识,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质疑的习惯。

当然,“自诊式”教学活动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课堂把控能力,更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为了倾听每一位孩子“拔节”的声音,真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任芬芳.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认知水平比较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2.

[2] 鲍建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纠错
有效使用作文评语,构建师生交流平台
利用“错误”资源,提高单招生英语应用文写作的研究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参省”之“参”读音纠错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实心球投掷技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如何做好数控加工实训工作
初中数学易错题错因分析及纠错策略
提高初中生立定跳远成绩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