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军
摘 要: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或者城乡结合区由于父母双方或者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青小学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和访谈,围绕目前备受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热点问题,重点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行为、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已有相关文献和我校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家访;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12-0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发展进入了快速转型时期,使得人口的流动性加大,农村人口大量流动到城市。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统计显示,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并且这个数字在以每年约300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些务工人员多数靠出卖体力劳动为生,他们的工作时间长,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多数人还存在工作地点不固定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的家中。这些孩子多数由长辈或他人进行抚养、教育和管理,不能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被称为留守儿童。
2005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达到七千多万人。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以及情绪和行为适应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学业成绩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问题 。因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对策迫在眉睫。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青小学坐落于东胜的东北边,周边是大片的小平房,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显示,我校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到90%,这其中又有30%左右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发展情况、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我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在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问题上的得分较高,且存在年龄差异,年龄越小的儿童存在的问题越突出。王永丽等的研究发现,30%左右的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孤独、敏感、情绪不稳定等问题较为突出。也有研究显示,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委屈难过和敏感自卑等负面情绪较为突出。
通过对东青小学的留守儿童调查及访谈发现,冷淡孤独、自卑拘谨、敏感敌对、压抑抑郁和情绪不稳定等是我校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
吴霓等的研究发现,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尤其与母亲分开,学业成绩显著下降。另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群体中学习习惯不良的人数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学习兴趣不高;辍学现象严重,逃学、厌学、纪律差、迷恋网吧的现象也比一般儿童严重。
对东青小学留守儿童的调查及访谈发现,留守儿童一部分条件较好一点的由托管老师辅导作业,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业无人辅导。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处于班级中下等。
(三)社会行为方面的问题
刘霞等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表现出相对较多的违法、违纪行为,存在较多的社会适应不良问题,有的甚至存在社交焦虑问题。此外,调查发现,不服管教,小偷小摸,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问题在留守儿童中要比在非留守儿童中更为普遍。
(四)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张德乾等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有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检测出较突出的交往问题包括放任与自暴自弃,受欺负与攻击等。对东青小学留守儿童的调查及访谈发现,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打架好斗,常通过拳打脚踢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二、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
(一)调动社会爱心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帮助
留守儿童通常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他们中有很多人都缺衣少食。对于这样的儿童,要从满足儿童的生存性需要切入工作。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个体的需要像阶梯一样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且在这几个需要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生存需要,他们的需要层次较低,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对个体的影响很大。通常而言,高级需要的出现与满足要以生存需要的满足为前提。对生存需要缺失的留守儿童而言,调动社会的爱心力量对他们进行物质资助有利于满足儿童基本的生理需要。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局成立了“爱心超市”,该超市的主要物品及经费多数来自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赞助。由“爱心超市”主办的“微心愿”活动通过广泛征集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心愿,借助微信平台等一些媒体的宣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会对这些心愿进行认领,帮助他们实现心愿。这种方式既实现了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又维护了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我校留守儿童的调查和访谈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得到经常性的救助后会有一些改善。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留守兒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开,内心缺乏安全感,也有很多儿童报告证明存在孤独感。对这样的留守儿童,陪伴显得尤为重要。本学期,由东胜区“爱心超市”发起,在社会上爱心人士的赞助下,我校组织留守儿童到鄂尔多斯动物园参观,到万家惠游乐场游玩,到鄂尔多斯大剧院观看演出。我作为带队老师全程参与和陪伴,在和学生共同参加活动、共同玩耍的过程中,既有利于我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留守儿童而言,这些活动增加了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三)家访,架起家校心桥
家访对于教师并不是一个陌生词。对留守儿童要开展经常性的家访工作,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与缺乏家庭的关怀有关。家访不仅可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关怀的缺失,而且可以全面具体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家庭教育情况、监护人的教养方式、作业辅导情况等。对开展其他工作是一个依据和基础。通过家访可以增进教师与留守儿童主要监护人的情感联系,有利于家校合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四)开展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
个体心理辅导是通过运用心理咨询的一些技术对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儿童进行开展。对留守儿童开展个体辅导的宗旨是“助人自助”。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在于,团体内学生的年龄相仿,生活的环境基本相同,有利于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团体活动可以为参加团体活动的成员提供一个彼此帮助、互相支持的平台,在活动中他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分担困难。每一成员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获得欣喜感和满足感,使自信心得到增强。
(五)开展家长课堂
针对有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行为问题的留守儿童,在学校应开展家长课堂,以提高主要监护人对儿童心理和需要的关注度,并提高其教育儿童的能力。与此同时,应通过家长课堂动员学生外出打工的父母,让其增加与留守儿童联系的频率,加强家庭亲子沟通频率,以帮助留守儿童正确接纳父母外出打工行为。
三、结束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留守儿童的认知特点、家庭情况、作业辅导情况外,在开展一些活动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留守儿童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归属的需要以及受尊重的需要。当然,还应通过家访和家长课堂,增加家校之间的联系。对一些有生活困难的学生,多渠道多方面地对他们进行物质帮扶是开展教学工作和其他活动的基础。研究表明,学校的关怀能够弥补家庭关怀的缺失。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强化学校关怀系统。
参考文献:
[1]范芳,桑标. 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 心理科学,2005,(28).
[2]黄爱玲. “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5).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