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玮霖
摘 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传统的幼儿绘画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长期以来,幼儿学习绘画都是看着范画来作画,这样的学习方法有许多弊端,孩子的绘画作品缺乏个性,也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本文从幼儿绘画教学研究出发,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实施多元的教学策略;搭建家园共育的平台,展开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实践与研究,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想象力、个性等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绘画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6B-0090-03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艺术领域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学习了《指南》精神,大家都期望突破以往的旧模式,发现一种新型的、有效的绘画教学模式。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绘画教学采用固定模式,给幼儿的自由表现设置了障碍。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被改变时,大多幼儿仍是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会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也没有足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问题二:幼儿对有些内容拿来就画,没有深入地观察、体验,教师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问题三:对幼儿的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不能从孩子的视角去评价绘画作品。也没有让幼儿真正参与到作品的评价中来,真正感悟幼儿的作品内涵。
基于以上一系列的问题和认识,我们以《指南》理念为引领,提出了在绘画活动中尊重幼儿自发的、个性化的表现和创造,倡导幼儿用自己的创造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个性、创造力的发展。
二、研究的实践探索
(一)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
1.注重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1)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倾听幼儿的内心世界。
只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幼儿、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
画面一:岩小朋友用黑色的水彩笔用力地在白纸上涂涂画画,整张纸的画面都是黑兮兮的,按以往的观念肯定觉得这幅画毫无美感可言。我们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做幼儿的支持者。第一时间就是倾听作品背后的故事并及时鼓励。该幼儿说:“我和妈妈去街上玩,我走到哪里,影子跟到哪里,真的很有趣!”该幼儿绘画的技能稍微弱了些,不会画人物就用圆圈来代替,自然影子也是一样的圆圈了,用黑色的勾线笔一画,整幅画都是黑兮兮了,但听了该幼儿的讲解,再看这幅画是不是就觉得该幼儿画得很有趣,情节也很丰富呢!
(2)改变常规教育方式,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发展各种能力的内在动力,也是激发幼儿探索世界的基础,我们从注重引导幼儿的兴趣生成活动,转变为细心观察、适宜分析、换位思考、及时回应等策略入手,培养幼儿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
画面二:一场春雨过后,园内的几棵桃树掉下了许多桃花瓣,粉色的桃花瓣落在草地上格外的醒目。在戶外活动中,小朋友纷纷去捡桃花瓣,拿在小手上,摸摸、闻闻、看看、说说,不亦乐乎。我们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与幼儿一起捡桃花瓣、观察桃花瓣,请幼儿一起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及时提供各种作画工具,请幼儿一起来画一画桃花,一幅幅形态各异的桃花图出炉了。当老师及时发现并培养幼儿的兴趣时,幼儿的创意是无限的,也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2.运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1)以欣赏方式评价,激发幼儿绘画潜能。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成人画什么就会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什么。儿童的内在生命力是积极的,发展着的,存在无限的潜能。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认知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都不同,我们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适合的机会、适宜的评价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通过研究,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环境非常重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自我欣赏,自我肯定。我们首先从幼儿自评中找到了方法,改变过去用一个标准评价的做法,用不同的评价点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评价。绘画作品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只有幼儿自己最清楚自己绘画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因此,评价活动应以幼儿自评为主体。在幼儿绘画作品自评实施初期,我们就在造型好、色彩美、构图妙、内容多、故事新等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让他们学会自我发现,自我重视,自我欣赏。在对自己有自信心的同时,又能在与同伴的比较中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正确评价自己的作品。
(2)以分享方式评价,激发幼儿的自信体验。
幼儿喜欢表现自己的作品,喜欢展示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他们希望得到小伙伴、成人的认可,也喜欢与他人分享这种快乐。因此,我们要创造给幼儿这种分享的机会,让幼儿在分享中得到最大的自信体验。如:大班的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幼儿园、教师、小伙伴的留恋和真挚的感情,这份感情非常值得大家一起分享。在绘画结束后,笔者及时引导大家欣赏作品,分享各自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情感上达到了一定的满足,更激发了幼儿的自信体验。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1.利用空间设置立体化的环境。
《指南》艺术教育建议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空间,每一处空间都能让幼儿感受到美的教育。幼儿园中的吊顶、四周墙壁、地面、楼梯扶手等等一切空间都可以布置装饰。在环境的布置过程中,让幼儿参与其中,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参与布置环境的乐趣。每一场景中的作品都是师幼共同参与的,使幼儿更富有创造性,同时鼓舞了幼儿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造性等,同时还美化了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一举多得。这对培养幼儿的主人翁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让“环境布置儿童化”这一教育原则落到实处,对于自己布置的绘画作品,幼儿也会更加爱护与珍惜。endprint
2.根据主题教育设置动态的环境。
幼儿总是喜欢通过自身的运动来感知环境,而且他们总是对动态的事物感兴趣。环境布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定期根据主题更换环境布置内容,组织幼儿制作相应的绘画作品来进行,有时候就利用幼儿在兴趣创意绘画活动和日常绘画活动中的作品进行随机布置。如蔬菜主题中,给幼儿欣赏各种不常见蔬菜的各种造型,开拓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将常见的蔬菜,画出各种造型来,给绘画活动增添了趣味感。在“中国风”的主题教育中,提供一些具有浓厚民族气息的图画、装饰物,如青花瓷图案、中国蓝花布、民间剪纸故事《十二生肖》《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等供幼儿日常观察、欣赏等,通过欣赏、观察、发问以及教师的讲解,使幼儿不断了解民族故事、传说。丰富民族文化艺术知识,以更好地提高幼儿绘画的想象力。
(三)实施多元的教学策略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在幼儿园时期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直觉形象的特点。也就是说,幼儿所积累的大都是具体的经验,所以绘画教学的题材选择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幼儿没有明确的绘画构思和目的,常常会将绘画、游戏和现实生活相混淆,我们选择一些如《吹泡泡》《我给妈妈电话》《花园里的花》等一些生活中经历过的且蕴含丰富情感的题材;中班幼儿进入象征期阶段,喜欢描画具体事物,我们选择如《小水滴旅行记》 《蜘蛛网》 《好看的汽车》等表现具体内容的题材;大班幼儿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多的观察和了解;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思考和想象,我们就多选择一些如《未来的汽车》《梦》《奇妙的星空》等能够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题材。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1)充分感知新鲜生动的事物。
《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针对他们不同时期不同的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支持幼儿创造性的表达。比如。我们将各种新旧知识结合,以提升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促进他们大胆乐于表现自己。有时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启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可以把故事情节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也可以通过自己编故事的方式,把自编的故事画出来。也可以以听音乐的形式来绘画,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欣赏,用线条、颜色或物象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
(2)利用多种途径开展绘画活动。
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活教材,真实自然的情景是最好的范画。因此,我们尽可能给幼儿足够大的空间,多提供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使他们在大自然中获取更生动、更丰富的知识,而不是只在教室中听老师讲,机械地作画。
设置绘画活动区域。美术活动区域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延伸。我们为幼儿创设绘画区域游戏,提供丰富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原先的水彩笔、油画棒作画已远远不能满足幼儿的绘画需求,在日常的作画中,我们还提供水粉画、炫彩棒、线描画等作画工具,并教给幼儿这些作画工具基本的作画方法,以拓宽幼儿的作画思路。
我们还设有美术专用活动室,以供为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创作提供空间。每个班级都设有绘画区域活动区,以保证每个班每一个孩子的绘画需求。我们还经常组织幼儿举行一些比赛、画展,以激发更多的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素养。
举行美术节活动。为了展示孩子的艺术才艺,每个学期我们都举办美术节活动,比如2016年第一学期我们举行的是:“携手G20创意童画心、传递真性情”的活动。每学期的美术节活动扩大了影响面,让更多热爱艺术的幼儿加入到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中来。
(四)搭建家园共育平台
1.转变家长的观念,为幼儿提供绘画环境。
对于还处在幼儿园的孩子,有很多家长认为纯粹的教育应该交给教育机构去做,所以有许多幼儿去参加各种培训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有着自己职业特定的優势,我们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一特殊教育资源。现在我们通过带领家长学习《指南》理论,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家长拥有正确的幼教观,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与孩子的互动上。通过家长志愿者,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成为我们伙伴式的教育者。从事各行各业的家长们的参与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丰富了学习内容,促进了家园间的积极有效的互动。
2.利用社会资源,扩展幼儿审美视野。
利用社会资源,让幼儿亲近名作名家。我们经常把一些名师的名作提供给幼儿欣赏,如吴冠中山水画《春如线》,梵高的《星空》《向日葵》等。我们秉行处处是教育,时时是教育的观念,社会上经常会有一些教育机构举办大型的舞台剧或展览,发送免费券给幼儿园,我们会甄别一些好的优秀的作品,把免费券发放给家长,让家长在双休日带孩子去欣赏名家名作。优秀的作品接触多了,幼儿的阅历、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就发生转变,幼儿表现出来的绘画作品自然就丰富了。
三、研究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进行自评和互评,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感受到了美,更学会了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同时也更加促使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促进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通过幼儿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表达创作意图,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说,也有东西可以说,进而使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绘画活动《花园》中,乐乐小朋友在评价自己的作品时,讲了足足三分钟,他不仅对自己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画在这个位置,这个颜色要表达什么讲得头头是道,还向大家讲了这幅作品所要表达的故事内容。在绘画活动《长颈鹿的一天》中,面对一幅幅形态各异的作品,让幼儿说说最欣赏的一幅画时,幼儿能从构图、色彩、造型、线条、交错等方面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讲评,并说出自己最欣赏的部分。孩子们在自评、互评的互动中,幼儿审美的感受能力不断地得以提升。
(二)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
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经常会有一些我们教师认为是不可思议或很新奇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都是生活中没有的。《指南》给孩子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动力和支持,我们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创造,促使他们创造新事物和新形象。例如:在绘画想象活动《星空》中,孩子们能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的带有稀奇古怪名字的飞行器,如:超超画了“魔幻星球”、莹莹画了“会隐身的飞船”、俊豪画了“超级大怪物”等。
(三)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一百个孩子一百个样,他们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能力水平也都不同。在《指南》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了孩子,让他们自由想象,充分表达、张扬个性,使他们树立人生最重要的品质——自信心,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金诚小朋友是我们班公认的“画家”、桐彤是最佳“讲评员”、菲菲是“涂色高手”等。
四、研究的体会
幼儿绘画是幼儿发自内心的一种绘画,带有幼儿明显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反映着幼儿作画时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反映着幼儿的经验和感受,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内涵丰富的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幼儿,所以我们要重视的是幼儿绘画的过程及其发展历程,随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今后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必须进一步以《指南》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入挖掘幼儿绘画中的教育资源,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慰宜.2-6岁儿童绘画活动指导[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