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思路

2017-05-09 06:41彭池水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素质提升教学分析审美教育

彭池水

摘 要:在我国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获得更好的语文成绩。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迎来新挑战,即老师不仅需要保證原有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还需要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老师培养的重点与核心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审美教非常重要。本文根据这一问题,对学生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与运用展开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素质提升;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4B-0120-02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中的美与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从而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得老师在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当然,老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这是因为审美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审美空间与想象空间,而传统的机械化“填鸭式”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这一教学需求,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往往不适用,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教学时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与创新,并且需要将自身的审美能力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使老师的审美能力能够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引导作用。由此可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学生审美教育,对老师、对学生来说都是一项挑战。为了更好地克服这一挑战,笔者认为针对学生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与运用展开相应的探讨与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美的熏陶

在我国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我讲你听”,也就是学生在课堂内外只需要做好“死记硬背”的工作即可。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迫在眉睫。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层层深入的引导启发式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较好地培养。

以华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但愿人长久》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给学生播放《但愿人长久》的歌曲来为学生营造“自古多情伤离别”的情感氛围,然后根据文章中所描写的故事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的变化来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比如,在第一个引导阶段,老师可以根据文章的背景提出“每年的八月十五同学们是怎么度过的”以及“在这一天中同学们都会做些什么”等能够唤起学生对八月十五这一天记忆的问题,当学生能够回忆起来后,老师可以在音乐的氛围下带领学生读一读这篇文章,然后提出下一教学阶段的问题:“同学们体会到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什么诗人在这一天想起了自己的弟弟”等等。最后,老师还需要对文章中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在描写方式上所展现出的美。而当老师可以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来感受文章的美,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美的熏陶之后,学生审美能力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培养,并且学生也不会在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感到迷茫。

二、科学筛选教学内容,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对于各项能力都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美”的熏陶与浸润,而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自身就具有极高的美感,而这些就是老师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契机之一。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极为熟悉,还需要能够对教学内容表达的不同的美进行划分与归类,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能够兼顾多方面。比如说,老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将课文营造出“自然环境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形象美”“情感内在美”等多种氛围,然后将语文课本中涉及这些美的文章进行归类与组合,而归类与组合的结果不仅可以应用在期末复习,还可以在阅读课、作文课等对学生基本语文能力进行锻炼的时候进行使用,因为这些具有美感的文章其在情感表达以及写作技巧上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帮助,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被这些“情感”,被这些“美”与“技巧”所浸润,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其他能力都得到极好地提升。当然,为了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适当地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与阅读深度。

三、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审美知识转换为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审美技巧并且能够让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而当学生经历了上述各种审美教育之后,相当多的学生已经能对审美知识有所了解,此时老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审美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成为一个既能欣赏美又能创造美的人,而这实际上也是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当然,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光说不练是不可行的。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根据教学的现状积极地组织或开展帮助学生将审美知识转换为审美能力的教学活动,并且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

以华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享受森林》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以“享受森林”为主题的版画比赛以及朗诵比赛。其中朗诵比赛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己学习《享受森林》这节课的感受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根据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审美”来进行情感的表达甚至宣泄。而《享受森林》的版画比赛则是让学生将自己的“审美”感受转化为想象,这是因为这篇文章中较为详细地描写了“樱樱”怎样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来维护自己面前的这片“森林”,并且还描述了“樱樱”照顾的这片森林最后所展现出的“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森林的“美”以及“樱樱”劳动的“美”的方式之一就是进行版画比赛。老师在组织版画比赛时,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森林,还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创造美丽森林的劳动过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多种“美”的形式。当然,这种开放式的比赛实际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能力转换平台,这是因为在比赛中,学生所描绘的、创造的“森林”就是他们审美能力的具体体现,而当学生能够将“审美”这一抽象能力转化成实质性的画作以及其他可以展现的能力之后,老师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审美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

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这方面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好地陶冶情操并健全人格,使整个小学语文课堂都能够洋溢着美的气息。

参考文献:

[1]张小敏.感受美 发现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学周刊,2016,(29).

[2]马海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

[3]赵娜.学生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4]马薇.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美”的旅程——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教导刊,2015,(3).endprint

猜你喜欢
素质提升教学分析审美教育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提升研究
新时期舞蹈编导素质的提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