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先学后教”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4-13 15:17:54田花王斌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聋校先学后教聋生

田花王斌

(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扬州 225200)

试论“先学后教”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田花王斌

(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扬州 225200)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现象还比较普遍,很多的语文教师还是采用“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依赖性强。“先学后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强调一堂课要从“学”字开始。实践证明,“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在聋校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是可行的。

聋校;语文教学;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是江苏省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强调的是一堂课要从“学”字开始,要求教师不先讲,而是让学生先自学。笔者一直从事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尝试把“先学后教”这个模式引入聋校的语文课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很适合聋校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也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聋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满堂灌”,很多的语文教师还是采用“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即使为了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课堂上让聋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分组合作学习,表面看似打破传统,实际上还是流于形式。聋生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是教师唯恐学生学不会,担心这个地方不懂,那个地方没讲到,教师什么都需要教,面面俱到,甚至讲过的知识又重复讲,生怕讲漏,讲少了。认为没讲的知识,聋生就不会,所以教师放不开手脚让学生学,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学。二是聋生由于生理的缺陷,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其思维的发展停留在第二阶段的时间较长,即表现出更多的形象性。[1]表现在他们对于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只是依靠直接的感知,依靠形象和表象。因而他们难以准确地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事物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聋生总认为老师是对的,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他们不习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对教师产生依赖性。

一、“先学后教”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聋校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2]《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课程设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聋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3]“以人为本”是这次课程设置方案的核心理念。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原则来看都无不体现了这一根本理念。“先学后教”的全过程就是“以生为本”,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

(二)聋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聋生经过一到六年级的学习,到了高年级,也就是七、八、九年级,从当初如同“一张白纸”的懵懂小孩已经成长为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学生,无论在识字组词、遣词造句,还是阅读、思考,练习写简短的篇章,都有了一定的基础。经过六年的锤炼,聋生能够发现问题,并初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

(三)聋生具备了一些学习技能。打开《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编者在安排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安排了一些对聋生学习技能的训练内容,如,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再如,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读课文再回答问题等等;从第九册开始,每课后面开始编排“预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培养了聋生的学习技能,尤其是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表达的基本的学习能力。

二、“先学后教”模式的运用策略

“先学后教”实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很好地实施“先学后教”呢?

(一)科学设计预习题。聋校高年级语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一定的预习内容,但如果仅仅是围绕这几条预习题,是不能完全引导聋生自学课文的。教师要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前一天制定出详细的预习计划,设计出合理的预习题,让聋生能按照教师设计的详实的预习要求自学,完成预习题。如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七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有13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段,在学习第一段(1~4)自然段时,我就设计了以下几个预习题: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时间?天气怎么样?2.小女孩是一个什么状况?3.她为什么不回家?4.你读了这段后,有什么感想?在实际教学中,聋生也的确通过这四个问题,读懂了第一段。

(二)教给聋生预习的方法。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内容,而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经常听其他老师上课,在最后布置作业环节,很多老师常说一句话:课后把下节课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一是学生不清楚明天具体要学什么,那要聋生进行预习是毫无目的的,聋生根本就摸不着头脑;二是怎么预习,老师没有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因此,这样的要求就是流于形式。在对高年级聋生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聋生根本就不预习,或者有的就马虎地读一遍课文,也算预习过了。第二天老师问,都说预习了。老师不好进行实质性的检查,只好相信学生。为了让每一个聋生真正的预习,进行自学,我们教师必须对学生每一次的预习进行辅导,可以围绕“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样的步骤来训练学生,让聋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自主学习新知识,在初步形成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参与课堂学习。

(三)课前收集预习情况。布置学生预习,仅提出预习要求还不够,教师还要对聋生的预习情况有一个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课前,教师要逐个把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收集、整理(这是可以的,因为一个班级的聋生也就10人左右,像我们县级聋校,更少些),聋生通过自学,学会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不会,哪些问题出现的错误多些,哪些是后进生比较难的等等。因为如果用课堂时间来了解这些情况,一是时间上不允许,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二是不利于教师的备课,教师很难做到“胸有成竹”,针对学生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

(四)开展聋生的汇报交流。“先学后教”的核心理念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为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去说、去讲。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他们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汇报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这样,大家可以互相借鉴,同时对不懂的内容,也可以互相讨论,教师要随时关注交流情况,及时捕捉讨论的信息。这样,既培养了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训练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聋生的学习积极性,真可谓一举多得。

(五)教师做好适当“点拨”。当然,一篇课文的所有内容,仅仅完全依靠聋生通过自学去学会,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做好“点拨”工作,对聋生没有弄懂的,要指点迷津;对聋生说错的,要及时纠正;对聋生没有汇报到的,也要适度启发。教师要做预案,设想到可能出现的情况,怎么去解决这些情况,都要有一定地考虑,这也对我们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当堂检测学习效果。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活动,到底聋生自学得怎样,对课文该掌握的知识学会了没有,教师心中要有个数,要进行课堂检测。要事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检测题。检测中,如发现问题也要当堂进行解决,力争把本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以减轻聋生课后的负担,从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以进行下一节课学习内容的预习。一直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三、“先学后教”的实践后的思考

(一)调动了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先学后教”让聋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自学,课堂上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汇报交流自己的自学心得,让每个聋生都满足了表现欲望,不分优等生、后进生,从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其学习的信心,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了聋生的学习技能。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引领下,聋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从预习时读书思考,查阅资料完成预习题,课上交流自学成果等,引导聋生与书本、与聋生之间互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了聋生的学习能力,也为他们今后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先学后教”改变了课堂上教师夸夸其谈、面面俱到讲解的传统教学形式,教师生怕聋生这也不会,那也不懂,无形中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改变了教支配学,学生服从于教师的现状。“先学后教”要求教师做好“配角”,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学生懂的绝不重复,这样不仅使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益最大化,而且教师的“教”注重了“精”,课堂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13.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DB/OL].http://old. 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kbjd/kb2011/201202/t20120206-_1099043.htm:2012-02-06.

[3]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DB/OL].http://wenku. baidu.com/view/4b51eca6ccbff121dc36837c.html:2015-05-18.

[责任编辑 郑丽娟]

On App lication of“Learning Before Teaching”in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 Schools for the Deaf

Tian Hua Wang Bin
(Jiangdu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Yangzhou,Jiangsu 225200)

The phenomenon of“cramming”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deaf schools is still common. Many language teachers still adopt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Teaching Before Learning”,and students learn more passive and depend on them.“Learning Before Teaching”is a reform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emphasizing a class starting from“learning”.The author is trying to test“Learning Before Teaching”in a deaf high school teaching,and receives good effect.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Learning Before Teaching”teaching model is feasible in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deaf school;Chinese teaching;learning before teaching

G762

A

2095-0438(2017)04-0052-03

2016-11-15

田花(1979-),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聋校先学后教聋生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江西教育C(2019年10期)2019-11-26 03:24:37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52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04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3:33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03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