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达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渠道,应及时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生物学科中包含很多隐性和显性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对其进行利用,以此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2016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编号:GS〔2016〕GHB0674)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100-02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初中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过多的负面因素的影响,将会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据调查,现在有很多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题。但是,大部分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未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独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对这件事情进行密切关注,积极采取措施正确疏导学生心理。生物教师应该结合生物学科的优势,充分挖掘学科素材,将生物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初中生,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拥有健康、快乐的青春期。
一、初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与特征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个体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在心理发展水平上,还是在情感、智力、意志等个性特征上,都具有其独特性,这些独特的特点也容易让其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首先,初中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自家庭,也来自社会和学校,在长期的压力之下,学生的情绪如果再得不到适当的调整,时间长了就会焦虑,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心理紊乱的情况,从而导致心理疾病。其次,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弱。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初中生约有20%以上的人存在着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初中生在这一时期会出现明显的身体变化,同时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和父母及老师有着平等的关系,思想上不成熟,在与父母、老师的相处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再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容易产生性心理问题。初中生阶段最明显的就是青春期发育,在该时期,学生的性发育逐步完成,初中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在性心理领域有所反映。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1. 课堂上尊重学生,创设和谐的心理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和教师一样都是平等的,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及表现充分尊重和接纳,这样才能构建出融洽的心理课堂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和学生的学习进步。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做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如果信任老师,就会爱上教师所讲授的课程。所以,教师在平日里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能发挥出作用。
2. 教材内容需要深入挖掘,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其中
初中生情绪波动较大,有时还会失去控制。这种强烈的情绪如果被人利用,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例如,教师在讲授激素部分的内容时,就要让学生弄清人的情绪和分泌的关系,神经系统会因为甲状腺激素而提高兴奋性,肾上腺素会因为人的发怒而增高。在人的情绪出现波动的时候,应该努力调整好这种状态,让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从而确保情绪的健康和稳定。此外,还可在生物课堂上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身体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转变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得到指导和帮助。在传统的教育中,性教育从未得到过重视,这就使得初中生更加好奇,因而出现了不少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教材中生殖和发育部分的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结合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通过介绍生理结构和性器官解剖等,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生理变化和身体发育问题,让学生由害羞、好奇变为正确面对,并能正确地接纳和保护自己。
3.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渗透到生物实践活动中
通过生物实践活动,学生也能体验到多种情感,它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弥补。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实时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某地段无人情况的调查”。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实验、分析等,最后将调查报告写出来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团结协作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同时,生物实验活动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试验中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比如,在进行小动物的解剖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做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成功参与,便于其自信心的树立。
总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这也是学校教育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将其与生物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和有效衔接,在生物课堂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及时排遣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和各种疑惑,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明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美术学刊理论观察,2013,(31).
[2] 芦芳.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编辑:易继斌)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