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薄弱及其强化对策

2017-03-28 09:14倪玉婷贡和法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对策

倪玉婷+++贡和法

【摘 要】2016年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公布,标志新的课程标准即将出台。回顾2004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实际中的落实情况,课程标准的应有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其中,思想政治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敬畏意识薄弱影响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深层次落实。因而研究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课程标准敬畏意识的策略具有现实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37-04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现实背景下,仍然存在不少教师在把握课程标准时随意性大、重视度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课程标准真正贯彻落实的现象。新课改为中学各科教学都注入了新观念、新内容,而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而且对课程标准要有极高的敬畏意识,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法定依据。因此,对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薄弱以及由此遭遇的重重困境所进行的探讨,对于实现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薄弱的表现及其后果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理应得到落实和重视。但实际的学校教学中,我们却看到很多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敬畏意识薄弱,往往弃课程标准于不顾,相应的引发了很多后果。

1. 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薄弱的表现

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薄弱的主要表现,我们在此称之为“三不主义”,即不了解、不认同、不实施。

(1)不了解。思想政治學科课程标准是一个由多方面内容组成的有机整体,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时它是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体现了国家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规定,反映了国家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要求。但很多教师对其诸方面内容和精神,缺乏全面透彻的了解和领悟。

第一,不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相当一部分老师知道课程标准的存在,但对于课程标准所包括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个部分都未曾有认真仔细的分析解读。不管是课程标准对学科本身的性质、理念、任务等的规定,还是对实际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建议,都缺乏全面透彻的了解和把握。

第二,不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课程标准是思想政治教师教学中的“法律文件”,一方面,不仅要了解它的内容,更要领会它的精神。课程标准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流程;另一方面,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国民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都不能脱离这个要求。现实中很多教师对课程标准的了解仅停留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缺乏对其内涵精神的理解和解读。

(2)不认同。很多教师即使对课程标准有所了解,但其主观上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地认同。思想政治教师不认同课程标准主要体现在不认同其意义和价值两方面。

第一,不认同课程标准的意义。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国以课程标准取代了原先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每门学科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结构,同时规定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50.]。一方面,相对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教师为服务对象;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尤其在当前“重知轻能”“重智轻德”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大环境下,很多教师在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一切围绕考试大纲转,“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现象很普遍。因此,很多教师仍倾向于采用教学大纲甚至考试大纲,而对于课程标准的意义和作用不苟认同,认为课程标准对于他们的教学工作,并没有什么切实的指导意义。

第二,不认同课程标准的价值。新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新内容。以“目标”为例,依据学科的特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既有层次性又有教育性的总目标,同时也明确了分类目标在学科教学中的定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的分类目标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不仅在内容上有所区别,排列次序也不同。这正是因为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的规律为依据。这些新内容、新观念、新要求的提出,正是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价值所在。很多教师不认同这些新东西,认为课程标准没有实际的效用,更不认同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价值。

(3)不实施。不了解、不认同,是教师在观念层面对待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而不实施主要是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应用问题。一方面,教师不了解、不认同课程标准,自然也不会实施;另一方面,即使教师了解、认同了课程标准,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不一定能够确保实施。

第一,不了解、不认同的不实施。有些教师不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实际教学中自然不会实施;有些教师虽然有所了解,但并不认同课程标准的意义和价值,也不愿意实施。

第二,了解了、认同了的不实施。随着课程标准的普及,有些教师也能逐步了解和认同课程标准。但我们也看到实际教学中真正实施课程标准的依然很少。课程标准本身可操作性不强、学校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都不利于教师实际教学中贯彻落实课程标准。

2. 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薄弱的后果

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薄弱,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因不了解、不认同、不实施课程标准,给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都带会来一系列不利的后果。

(1)影响课改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完善、深化的过程。课改十几年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等很多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新课改无疑应谋求向纵向更深入地推进、横向更全面地发展。而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薄弱,不仅导致了课程标准未能深入地贯彻落实,也不利于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由此会影响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2)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师要取得专业上的发展和进步,不仅要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和技能,更要对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的相关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但很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薄弱,不及时地学习新观念、应对新要求,不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影响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3)影响学生的全面成长。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真正需求和长远发展。正在修订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为指针,更是着眼于当代学生成长的需要,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很多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薄弱,紧紧围绕着考试展开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机械和被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只会像德国教育家普朗格说的“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薄弱产生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师对待课程标准的“三不主义”,是由课标本身、教师主体、教育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若要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剖析,进而寻求恰当的解决策略。

1. 课程标准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

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法律文件”,课程标准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但课程标准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一方面,现行课程标准的目标设置不明确。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分类目标由三维目標组成。这样设置目标突出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我国的课程标准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的界定,虽然从内容、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角度对课程进行说明,但是在能力维度上缺乏明确、具体、可操作化的以及能够用于评价的能力表现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不像知识目标那样清晰可测,许多教师觉得它难以捉摸。而且此维度的目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周期很长。当前纸笔测验的考试模式很难有效测度这些目标。又由于思政学科的特性,教师很容易“拔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目标和课程都陷入“假大空”的尴尬境地。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课程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实际应用中容易被虚化。

另一方面,现行课程标准仍以知识作为中心。由于我们的课程标准是以学科知识为导向,追求知识体系的科学与完整,内容往往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较为抽象的学科知识,而没有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科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缺乏对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关注和重视。课标本身存在的这一局限不仅会阻碍教育领域中一些顽疾问题的解决,也无疑会导致思想政治教师敬畏意识的薄弱。

2. 教师认识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方面,很多教师长期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育,不愿接受新观念。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坚守旧观念。很多教师没有深刻地理解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并不是否定传授知识,也不否定应试教育,而是希望教师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导向展开教学。我们要培养的不是考得高分的机器,而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存在的认识偏差与浮躁心理,导致课程标准敬畏意识不强而将其弃之不顾。

3.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的影响

高考制度在选拔人才上无疑是目前最公平透明的方式,全社会都高度重视、极度关注高考。高考制度不仅影响教师的认识观念,也深刻影响学校的教学策略。学校的态度又会影响教师对待课程标准的态度。

很多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把升学率作为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学校工作一切围绕着升学, “一切为了学生”变成了”一切为了考试”,对教师的培养和考核,不把是否契合课程标准作为重要指标,而只注重教师教学的结果、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学校氛围内,教师自然也是紧抓高考成绩,不愿了解、理解、认可和实施课程标准。

三、强化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的对策

基于对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薄弱的表现和原因分析,我们认为破解这一难题,强化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敬畏意识,主要对策有:

1. 完善课程标准,增强其科学性和实效性

课程标准本身需要根据实际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以应对时代发展的要求。在针对上述提出的课程目标设置、以知识为中心两方面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对策。

(1)在课程目标要求设置上要尽可能具体明确。课程目标设置要切合教师教学实践,对教师实际操作给予指导。对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两方面的目标,课程标准要逐步探索、编写、设计可供参考的衡量标准与行为动词,建立与学科能力密切相关的、具体可操作的学业质量标准,以此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标准中可以增加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目标案例,给教师提供设计思路,鼓励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情创造性地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正在修订的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作出的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部署,将具体教学目标进行水平划分,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必定能够加强课标的适应性和清晰度,利于教师实施。

(2)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它的融入必将促使教育改革有新的突破。核心素养不仅要与课程体系相结合,更要融入课程标准中。2015年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修订,标志着思想政治新一轮课改进入了核心素养教育的新阶段。目前拟定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修订课程标准,必将增强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将具有更明确的指导作用。这对完善课程标准、强化教师的敬畏意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 强化主体意识,加强教师对课标的理解

教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主体,不仅是课程标准的实施者,也应该主动地投身于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积极地发现问题,促进课程标准的完善。

(1)更新教育观念,自觉提高理论素养。以往思想政治教师大都具备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对学科专业知识也能够精准深刻地把握。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仅仅具备上述方面的理论知识无疑是不够的。课程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必须不断深化,教师的观念也应及时更新。思想政治学科时代性、应用性强,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加强对课程标准的认识。

(2)发挥主体作用,自觉投入课改实践。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改革、发展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课程标准的修订不仅仅是教育专家的事,一线教师也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课程标准的确立、推行、实施、完善,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教师只有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地增强课程标准的敬畏意识,才能保障课程标准的真正落实,促进课标的进一步完善。

3. 注重能力培养,强化教师对课标的执行

学校不能以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指标,而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给予专业上的指导和关心,强化教师的课程标准敬畏意识。

(1)端正质量观念,重视课程标准。学校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学校的态度不仅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和课程标准的落实程度,也影响教师对待课程标准的态度。学校要积极地应对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学校领导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契合社会发展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注重“人”的培养,着眼于学生成长的真实需要。重视课程标准,鼓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

(2)加强专业引领,完善考核标准。很多教师都已经逐渐认可、承认课程标准的意义,但实施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学校要尽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和有利条件。例如可以定期地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课标研修,增强其执行力。学校领导也要真诚的关心教师,了解其在工作中的问题,给予支持和保障。同时,要建立全面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将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4. 强化培训管理,加强教师对课标的实践

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对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强化思想政治教师课程标准的敬畏意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职前和职后教育中应注重课程标准相关理论的渗透。

(1)严格师范教育,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师范院校在师范生的培养中,也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增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开设有关课程标准的研读课程,促进师范生形成积极的课程标准敬畏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师范生实施课程标准的技能培训。在教师教育技能培养中,始终把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贯穿始终,不仅教师范生学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也要学会积极应对新课改,提高实践水平。

(2)重视职后教育, 加强课标落实的监督。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强化教师的课程标准敬畏意识,还要重视教师的职后教育和对学校的管理。一方面,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重视思想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观念、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技能、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 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 更新和拓展学科基础知识, 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监管,督促学校领导对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视和支持,以此强化教师的课程标准敬畏意识。

参考文献:

[1] 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50.

[3] 余文森,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4] 辛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

[5] 王献章.理性精神始于独立人格[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6).

[6] 李晓蓉.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师基本素质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7] 白健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的教学与课标一致性[J].中学政治教學参考,2016,(9).

[8] 赵富学,程传银,杨小帆.体育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内涵及生成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12).

[9] 单文顶,袁爱玲.现状、根源与出路:教师专业自主问题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6,(1).

(编辑:胡 璐)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对策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诊错因 知对策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