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聪
(重庆市工业学校 重庆 400043)
【摘要】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学生社团的主要工作。而在如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社团管理也需要更高的效率,更多的沟通渠道,更丰富的交流方式。本文从日常工作的思考总结中摸索了三点中职学生社团移动互联网化管理的特点,并提出学生社团移动互联网化管理四点思考建议,即是对日常工作的梳理总结,也争取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社团 移动互联网 中职学生
一、引言
人们刚刚通过电腦适应网络化的生存,汹涌的移动互联浪潮则加速了网络化生存的进程,更带来了碎片化、个性化的新生活体验。现在的中职学生绝大多数使用智能手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也紧跟着这种步伐不断进步:从以前的严格控制手机,绝不准用;到如今的课堂上引导使用,课后随时交流;校园信息化建设也日趋完善。校方对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态度变化也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新的思考。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愿组成和参与的学生组织,因为学生大多来自于不同的班级、科系,一般只在社团活动时才能聚拢,其及时沟通、分散管理的要求就凸显无疑,所以对学生社团的移动互联网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职学生社团移动互联网化管理的特点
中职学生社团移动互联网化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随时随地的碎片化
因为智能手机的便携性特点,决定了手机几乎是随时随地伴随个人。中职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也是非常高,所以从管理上来,也就不再严格区分时间、地点。无论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沟通交流、布置安排都可以随时进行。同时也应该看到,因为碎片化的特性,也让学生对事物的专注力持久性下降,所以就需要提高效率,专注一点的安排。
(二)管理形式的多样化
APP应用的极大丰富,使每个学生的使用习惯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从沟通工具来看,学生使用QQ比较多,教师使用微信较多;从办公习惯看,学校一般统一有办公系统软件,学生采用各网络公司的各版本免费资源。不同的使用习惯,使管理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只能因地制宜,尽可能根据自身群体的习惯来选择管理的形式和工具。
(三)管理方式的差异化
不同的学生年纪、新老社员、岗位分工的差异也对管理方式提出差异化管理的要求,分门别类的管理也在管理工具上产生区分。比如,新加入社团的学生可能还未能完全融入社团氛围,对其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引,要带他们熟悉社团的信息化体系和工具;老成员在离开社团后,要形成新的渠道,使他们的经验和力量能够反哺社团的建设中来。
三、对学生社团移动互联网化管理的思考
对学生社团移动互联网化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所有成员都要建立起联系
社团要建立QQ群、微信群等,师生间、学生间还要尽可能的单独加为好友。社团学生负责人和指导教师要在社团运行之初就建立好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在人员变动时也要适时调整。比如,有人如果退出社团,QQ群也应该调整;可以建立老友成员群,让已经退出社团的学生能够随时交流、联络感情;在社团新老成员众多的情况,亦可以采取自建论坛的形式,把人气始终集聚在一起。
(二)群组管理要规范
负责人要对群里的言论进行管理,群内言论符合政策法规,体现正能量;通知工作、说要求时,要请成员都有回复,避免通知不到位的情况;尽量聚焦社团本身,一般不说无关的话题。
(三)多渠道推广
社团的工作要进行宣传,让更多师生了解,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或者QQ公众号。两种公众平台开始都可以采用免费的形式,设立专门的人员管理,定期把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宣传。同时注意推广,比如开展活动,让更多的人订阅或添加关注。
(四)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管理和评价
有条件的采用可以开发微网站等方式,增设考评、评论、培训的模块,把社团工作引上科学信息化的道路。比如,把社团工作和教育科研相结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积极申报课题项目,获得学校资金和研究的支持,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参与社团信息化建设。
四、结论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化的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的建设需要更多新的思路,新的做法,以达到突出特色、凝聚人心、传承有序、学有所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安英.樊习英,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07,(3).
[2]俞小珍.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特征和主要功能[J]. 中等职业教育, 2012,(2).
[3]郭秀梅.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08,(11).
[4]肖志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电信科学, 2009,(10).
[5]余晓辉.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思考[J].电信网技术,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