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九涛
摘 要: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以来,我们的计算教学的重心有所偏移,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得到更多的重视,计算的方法也更为多样化。但与此同时,学生计算的技能却出现了弱化的现象,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现象发生呢?通过对学生计算错误的分析,我们应该制定更科学的教学策略,有更严谨的计算训练思路,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成功率。
关键词:计算教学;策略;算理;习惯养成
在新课程体系下,计算教学展现了与以往很大的不同,计算的情境更加丰富了,计算的算理挖掘得更深刻了,计算的方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做了如此多的努力,但是学生的计算成功率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学生的计算水平呈下降趋势,这与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初衷不符。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有必要聚焦计算教学的全程,从细节入手来探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加学生的计算成功率。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探索:
一、学生的计算“差”在哪里
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我们不能将这个问题简单归结于练习量不够,或者新的计算教学方式不科学等因素,而是要深入学生的计算中去探索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发现问题的本质。
1. 计算要求的提高
计算不仅仅是一项技能,不是让学生做到熟能生巧就说明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在新的数学教学体系下,让学生合理地选择计算的方式并成功地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也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计算的思维含量更高了,方法更多样化了,这对学生来说,计算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对比当下和以往的计算练习题,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需要更清楚算理,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才能游刃有余地完成计算。比如这样的计算题:0.25×(40+8)×12.5,计算的方法很多,迷惑性也很大,它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仅仅让学生机械地完成这样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2. 基本运算技能不熟练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在更偏重于算理的研究时,往往我们在教学中会忽视或者放松对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训练,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计算中出现了很多不该有的错误,严重影响了计算的成功率。
例如在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上,我们会花上一整节课的时间来引导学生探索算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比较不同的方法,促进方法的优化,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计算中都让学生用多样的方法去计算、去验证,而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学生达到更高的计算层次,让他们形成稳固的计算技能。但是在操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当下学生的计算技能不够熟练。实际练习中,我们经常见到14-9=3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而且学生一旦形成了这样的错误概念,再纠正起来就要花费更大的力气了。
3. 算理理解不够深刻
数学建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学生在计算时还是陷入了机械模仿、对号入座的误区,这说明学生在计算时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他们习惯于抓住习题中一些非本质的特点来决定计算的方法,例如这样的计算题:25×(40×8),很多学生用25×40+25×8来计算,因为他们将这个问题与乘法分配律混淆起来。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个个案,尤其是简便计算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喜欢“生搬硬套”,将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4. 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
粗心是影响学生计算成功率的一大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在计算中欠缺的是良好的计算习惯,有了好的计算习惯作为基础,粗心大意的问题也就能得到有效的抑制。比如在计算之前先审题并通盘考虑计算的方法、顺序等,计算时按照要求“顺流而下”,计算结束再进行必要的验算(哪怕是简单的估算式验算),这些环节都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计算错误。例如这样一道题:32.16÷8,很多学生的答案都是4.2,因为他们在计算中忽视了估算和验算,看到这样一道题很快想到了8的乘法口诀,忽视了除法计算的法则。如果告诉学生这个计算是错误的,他们会立即反应出错误所在,但是在独立计算的时候学生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怎样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
当清晰地发现了学生的计算差在哪里之后,我们就能对症下药,找出计算教学中最薄弱的地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学生不会再受累于题海战术,而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计算成功率。
1. 强调算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新课程体系中对计算教学的大方向的改革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突出算理,让学生从根本上抓住计算的“核心”,这样无论计算练习怎样变化,学生只要找准问题的本质,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例如小数乘法的计算教学,笔者首先创设一个装修的情境,让学生列式计算学校图书室的地面的面积,学生很快列出了25.5×12.8这样的式子,可是怎样来计算这个小数乘法呢?笔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经过独立尝试和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计算的方法,最后学生得出共识:因为式子中的两个乘数的单位都是米,所以首先可以进行单位换算,以分米为单位,原来的乘法算式就变成了255×128,计算出来的面积的单位为平方分米,所以在计算出乘积之后我们可以再用乘积除以100,得出正确答案。其实,这样的过程与小数乘法计算的算理一脉相承,结合学生的做法我们来详细讲解每一步的算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计算时要将两个乘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一位,以及计算出乘积之后为什么又要将乘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有了这样的情境作为支撑,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就清晰了,之后经过举一反三,学生就能自己总结出相应问题的计算法则来。
2. 强调规范,在过程中减少错误
很多学生在计算时存在天然的惰性,他们的计算不以成功率为标杆,而是只图完成任务,对于不需要显示出来的计算过程,学生是能省则省,这样的做法很难保证学生计算的成功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他们体会到每一步计算环节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用端正的态度和规范的步骤来进行计算,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计算成功率。
例如在“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列出“1827÷9”的算式,然后请学生观察这个式子,尝试估算商是几位数,并说说估计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得出商是三位数的结论,因为他们经过简单的计算发现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之后笔者请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将有典型错误的学生的计算过程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学生指出错误所在。很多学生能结合之前的估算来看待这个错误,因为在估算中,商是一个三位数,所以发现自己的商是两位数的时候,我们应该回过头去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规范”对于学生计算的影响,一旦他们能够按照既定的方法来计算,不遗漏每一个环节,那么学生计算正确的可能性就会显著提升,反之,如果学生的计算只图省事,那么很可能出现疏忽,当将这些例子清楚地放在学生面前进行剖析的时候,学生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这对规范他们的计算过程是有很大帮助的。
3. 强调思考,在技巧上给学生以帮助
学而不思则罔,在计算教学中也应当凝聚学生的智慧与思考,这样学生可以用更巧妙、简单的方法来计算,这对于提高计算成功率也会有所帮助。尤其是一些简便计算的法则和技巧,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总结,去实践,去辨析,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这一点,引领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
例如计算中的括号的运用就有很大学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一组计算题放在一起,让学生先进行计算,再观察比较,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389-(145-11)和389+11-145这两个式子,通过计算,学生发现两个式子的答案是一样的,再比较相似的几组算式,学生可以发现这绝不是偶然的,所以他们可以总结出A-(B-C)=A-B+C的规律,然后我们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规律可以应用在怎样的计算中,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这样的规律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在必要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情景重现”,用更加巧妙的方法来计算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持续关注导致学生计算成功率下降的因素,想方设法从根源上限制这些因素,加强针对性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