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丽玲
摘 要: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应体现“学为核心,导为关键”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把引导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挖掘教学引导因素,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主体性,使学生易学、乐学、善学。随着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如何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方向;乐趣;方法;知识;思考
在主导中体现主体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的前提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把课堂搞活,把教学搞好。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实施科学的导向、导趣、导法、导知、导思,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导”中充分体会到自身的存在和运动的快乐,从而提高体育教与学的整体质量。
一、导引方向——架起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设计者、实施者,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紧扣体育教学大纲,课前制订导向计划,课中拿出导向措施,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内容、方法、要求及评估细则等,使教学思路清晰、方案科学,使学生学得明白、学有动力。
二、导入乐趣——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热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培养学生经常性、创造性地获得知识的意向,并且使所学的知识逐步达到更高的系统化的意向。因此,在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情趣因素,精心设计场地器材,从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创造兴趣点。
1.巧用导入“预热”
课堂导入,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需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2.优化练习“升温”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容易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多样化、趣味化。比如,在前滚翻练习时,可安排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习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习等方法。
3.科学指导“保鲜”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科学指导,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善于指导学生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三、导入方法——植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因”
体育教学必须瞄准学生的未来生活,强化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培养学生基本的运动能力,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弄清锻炼的原理、价值、锻炼评估指标等,让他们将来的自我锻炼更趋科学性、实践性。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方面的体育锻炼思想:一是综合锻炼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整体发展,推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诸方面整体健康、和谐发展。二是全民锻炼思想,让每一个学生平等参与体育,全部具有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力。三是乐在体育的思想,建立学生愉快学习、主动发展的良性教学模式。其四,应尽量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终生锻炼、受益终生。
四、导入知识——为学生配备科学锻炼的“随身教练”
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应注重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运动“教练”。与此同时,还应结合有关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保健学等知识进行教育引导。
如,有的学生对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为什么身体要反弓产生疑问,教师可以用示范动作和讲解加以说明:形成反弓能更有效地将实心球投向前方,产生的力量也较大。在此基础上,再拿出一根橡皮筋做实验,轻轻一拉一放所产生的力量和用力一拉一放所产生的力量作比较,使学生在思想上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这种生动形象的解释,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体育现象,理解专业知识,领会体育原理,掌握体育方法,从而提高運动能力,并在身体锻炼中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五、导引思考——触发拓展学生学习的“经络”
体育教学不应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掌握几种运动方法,而应让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地学习。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不仅对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品格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我在前滚翻教学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前滚翻与翻跟斗动作一样吗?这时,学生中立即出现了一阵喧哗声,有的认为动作一样,有的认为动作不一样,还有的认为有相似的地方等,并且每位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都有一个较明确的观点。这正是我在教学中希望出现的情境,我对每位学生所提的问题运用恰当点拨、精讲提示、正误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既防止过去老师牵着学生走、串讲串问、一问到底、费时低效的教学状况,又避免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在教学中无所适从的局面。教学中,应坚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营造“教学相长”“教学互促”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斌.愉快教育模式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甘学琳.轻松一刻:快乐体育游戏精粹[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