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是一种“加持力”

2016-09-10 07:22鲍建立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

鲍建立

[摘 要] 一次普通的单元测试,一次常规的回家作业布置,一次熟悉的假期作业设计,看到了学生出奇的认真、负责和会动脑筋. 由此引发笔者思考,我们是不是还可以为学生做得更多、更好?其实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能看好自己;相信他们会出彩. 就是这种内在的尊重、信任,热切的期待、欣赏,唤醒了他们内在的自觉、自律,好强、好胜. 这“相信”就是一种“加持力”,相信学生爱学,相信学生善学,相信学生的智慧,等等,学生就会给我们更多惊喜,更多感动.

[关键词] 教学情境;相信;加持力

教学情境1 这学期,笔者在上完八上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的课程后,按照惯例,进行单元过关测试. 测试前,笔者像往常一样对教研室的评估卷进行了试做(喜欢自己出题,能做到针对学生实际,当然也会拿来主义,检查自己有无教学漏洞),发现A、B卷中的A卷太简单,而B卷对于刚结束新课的学生来讲又有点难. 犹豫再三,想到平时常常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这次何不让学生自己选择呢?灵光一现,马上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 当笔者把想法向学生说明后,热闹的场景让笔者感到激动,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信誓旦旦想挑战的,有犹豫不决怕考砸的,有打定主意先保底的. 经过一番挣扎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选择,结果每班都只有12人选择了A卷,其中不乏平时成绩很不错但不够自信的,其余30多人都选择了B卷,即使最终都以相同批分记录,也根本动摇不了他们的决定. 当开始答题时,更让笔者感到意外:每个人神情严肃,答题谨慎,答完后反复检查,怎么也不肯提前交卷,那个认真样是在平时单元过关测试中根本不可能见到的. 就这样稍微改变了一下策略,让他们自己做了一次选择,他们竟然可以如此负责!惊喜!

教学情境2 国庆假期前夕,笔者要布置家庭作业,欲擒故纵. 笔者先如是说:“国庆7天假期,每天一张卷子的练习题,一共7张不为过吧?”也许从笔者的脸上他们捕获了一种不真实,也许平时的民主足以使他们斗胆,反正,立时炸开了锅. “噢……”一声怨言,一股怨气马上在教室里弥漫开来. 不一会儿,举起一只手、两只手,陆陆续续,学生开始发言了,“老师,你布置这么多没用的,我肯定乱做,若你只布置三张卷子的练习题,我一定保质保量完成!”正中笔者下怀,此时笔者不动声色,继续听他们的发言,“我认为四张卷子也是可以的,两张基础的、简单的,两张稍微难点的.”“我认为还是三张卷子比较好,一张简单的,一张难的,一张综合的,既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同学,又能保证质量!”……讨论还在继续,最后达成共识:三张卷子,有层次的,保质保量完成!就这样,由他们说出笔者的心里话,果然效果完全不一样. 返校,收缴,两个班级,没有一人拖欠,边讲评,边互相批改,登记成绩后发现,不但书写端正,成绩很是不错!回家作业质量差、少做漏做,甚至不做的老大难问题,就这样让他们自己做了回主,他们竟然可以如此保质保量!惊喜!

教学情境3 暑假前,准备暑假作业. 往常,数学以复习为主,适当的预习为辅;以做题为主,适当的拓展为辅. 在校时,在老师的督促下已做了那么多练习题,做了那么长时间;假期时,没了老师的监督,学伴的影响,浓厚的学习环境,要求学生做得多且有质量地完成是不现实的. 复习时,在迎接期末测试的过程中,强化训练后,该碰到的类型,该落实的知识理应也都已到位,布置以复习为主的作业题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这样的作业,是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效果也是甚微的. 这次,笔者进行了较大的改变,并做到全年级统一,以预习为主,复习为次,对要求进行预习的两章内容,每节都配以导学稿,对能做到完全自学的并经测试后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重奖,让学生明确自学的重要性. 另外,要设置合理的能够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作业:写一篇数学小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格式可以参考两篇范文,回校后进行评选. 若小论文有价值,则帮助其投稿;网上观看8节微课,提供网站,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基础自行选择,每节课后要求填写有“课题”“主要内容”“听课收获”三项内容的听课稿;用几何图形创作一幅有寓意的图案,要求有题目和寓意的阐述,回校后进行交流,优秀的作品将进行公开展示. 这样的作业布置下去,学生感到很新奇,一致反映,作业量不多,但很新奇,具有挑战性,有想做的冲动. 说实在的,这样的作业布置下去,笔者的心中也是无底的,不知道学生会做成什么样. 开学后,检查作品,笔者非常慎重地对待,除了预习作业是统一检测外,其余的作业笔者都一一仔细阅读,查看,体会. 结果完全出乎笔者的意外,预习检测中每班有三人完全靠自学(家长为证)几乎拿满分,数学小论文、观微课、图案设计,见解独特,涉及面广,创新能力强. 赞叹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敬畏,这样开放的作业才会见到学生丰富的思维和多彩的思想. 惊叹!

三个鲜活的教学实例,对笔者的触动很大,一次普通的单元测试,一次常规的家庭作业布置,一次熟悉的假期作业设计,为何一反常态地让笔者看到了学生出奇的认真、负责和会动脑筋呢?为何一反常态地留给笔者太多的惊喜、感动和欣慰呢?在笔者的眼里,学生咋一下子变得可爱、可亲,爱学、会学了呢?笔者对学生做了什么?学生的表现在暗示笔者学生需要什么?笔者是不是还可以为学生做得更多?

回头想想,其实笔者只做了一件事:相信学生. 让学生选择A卷还是B卷,把选择权交给他们,把对每个学生的尊重端到他们的面前,相信他们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让学生自主布置作业,把自主权交给他们,把对每个学生的信任端到他们的面前,相信他们会对自己的责任担当;放手让学生去挑战全新的作业,把对每个学生的欣赏端到他们的面前,相信他们能看好自己,相信他们会出彩. 就是这种内在的尊重、信任,热切的期待、欣赏,唤醒了他们内在的自觉、自律,好强、好胜. 这让笔者想到了佛教中特有的一个名词——加持力.

加持力用现代的名词来解释应该是,自己为了完成一件事情或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一件事情(完成这件事情对于自己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做不到或者是有困难的,需要外力帮助),请求外界一切有能力的“人”,给予的一种安全或者说是保护的力量. 通过这个力量(加持力)的帮助,使得被加持的人能够超水平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做到自己需要做到的事情. 三个实例中学生的“反常”表现,不正说明是笔者的“相信”,给了学生一种安全的、隐形的帮助力量,让学生获得了“加持力”吗?让学生获得能超能力发挥的加持力,不正是我们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获取高分之外,孜孜以求想让学生获得的最终发展自己的一种力量吗?

相信学生爱学. 在现实教学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了”“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哪个人要学啦,不逼得紧一点,怎么行”. 师生之间经常会出现不断加压和敷衍了事,甚至反抗罢学的不愉快. 人之初,性本学. 正如美国哲学家蒙塔古所说,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 若我们相信学生是爱学的,我们为师的恰恰有许多做法是可以改变的,如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营造和谐的团队环境,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策略;少一点苦苦相逼,多一点循循善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尊重. 想学生所想,设法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去学习,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在享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由衷地爱学、乐学.

相信学生善学. 往往因为不相信学生我们才会包办,生怕这儿不懂那儿不会,学生能看懂的不讲不放心,学生能悟出的不讲不放心,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规律的不讲还是不放心,“满堂灌”“填鸭式”随处可见. 若我们坚信学生是善学的,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只需创设合适的情境,精心设计核心的问题,合理组织必要的讨论,搭建能畅所欲言的平台,毫不犹豫地把学习的自主交给学生;若我们坚信学生是善学的,我们完全可以舍弃“灌”“填”“塞”,换之“启”“诱”“引”,把“生怕学生不知道”换成“学生肯定比我聪明”,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学生能做的绝不包办. 即使让他们自主挑选作业又何妨?

相信学生的智慧. 情境3中,已让笔者充分欣赏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但扪心自问,在我们数学教学过程中,给予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了吗?课堂上,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牵制着学生的思维,偶尔听到“奇思妙想”,往往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急急地又把他们牵回来;作业布置机械、重复,除了做题很少有创新;课堂形式单一,几乎做不到真正让学生唱主角. 曾听说一位科学家做的科学实验:把一只很会跳的小虫子放在瓶子里,它明明可以跳很高,但实验却是把盖子盖上以后让它跳,小虫子一跳,啪,碰到顶盖掉下来,再一跳,又碰到顶盖掉下来. 它反复跳跃,却越跳越低. 这时候,把瓶盖拧开,看见这小虫子还在跳,但它已经永远不会跳出这个瓶子了,因为它认为,头顶上那个盖子,将是不可逾越的. 我们是否也为教育和孩子规定了太多的戒律?拧上了太多所谓的对他们“有用”的盖子?相信学生的智慧,课堂上,若有学生突发奇想,打乱了我们教学中的常规思路,不妨停下来沿着他们的想法作一番探究;若对一道好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一节课研究一道题也无妨,欣赏妙解,智慧拔节多好. 课外,能每天安排一些在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够得着的好题,形式上放开些,创新些,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展现,不同的收获.

基于相信,从“相信”出发,相信爱学、善学,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相信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相信学生的善良,相信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等等. 充分信赖学生,并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与信任传递给学生,才能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充分信赖学生,给他们创设机会,相信他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自主探索,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学生才能给我们积极的反馈,还我们更多的惊喜、更多的成功. “相信”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加持力,对我们教师何尝不是一种加持力?

在深度课改的当下,在以生为本的当下,以学为中心,以生为中心,从相信学生开始,牢记“相信”是一种加持力. 在教学中,在育人中,当“相信”这种行为充分落实在我们的行为中时,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责任感,一定会给我们大大的惊喜!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实现高效化学课堂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巧设教学情境 增效英语课堂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