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方向和措施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学校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一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理念落后的职业教育机构正在被淘汰,要想在职业学校领域中屹立不倒,就必须建立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了建设“双师型”教师教育理念。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政策以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致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果不佳。
一、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
1999年、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双师型”教师含义提出了解释,即“培养既有专业教师资格,又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一批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目前,国内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有些人认为“双师”即“双证”,认为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就是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资格证。有些人认为“双师”即“双证+双能”,认为仅仅有证还不能代表真正有能力承担“双师型”教师的任务,还要有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能力。有些人认为“双师”即“双职称”,要求教师在拥有教师职称的同时还要具备专业技术职称。另外还有对“双师型”教师的另一种理解,是针对整个教师群体的构成而言,即“双师”由理论和技能两类型教师组成。但无论上面哪种认识,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都要具备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形式上的“双”,既要求教师具备教师资格或相应的职称资格,又要求老师具备专业技术资格或职称;二是内在的双,既要求教师具备教师的职业素养又要求有丰富的专业企业实操技能经验。
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双师型”为中心的教师队伍建设正在实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效益与特色突出的变化。“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和考核标准逐渐完善,教师管理也趋于合理,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化
现实需求刺激发展。“双师型”教师对专业发展方向模糊不清,不清楚专业的现实需求,发展态度不够积极主动。大多数“双师型”教师没有专业发展的规划与目标。这必然会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度的缓慢,使一些发展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失衡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师能够理解或已经达到“双师型”教师“双证”“双能力”的初步要求。但要做到懂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强,懂教学、课堂教学能力好,并能够实践两者的融会贯通的还是少数。这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技术专业而忽略了教育教学理论及技能的掌握,这就使很多“双师型”教师空有知识,却教不出去,教学转化能力相对较差;二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不平衡,很多“双师型”教师其实并没有企业实践的经历,课堂教学无法与企业实际相联系,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型”人才。
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强
大多数“双师型”教师还是停留在“教书”的阶段,专业科研能力较差。这说明“双师型”教师还不具备探究创新的能力,专业发展的意识还未成熟。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首先应当明确“双师型”教师内涵,明确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特点,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和目标,让“双师型”教师产生自我发展的内动力。
再就是改进职业教师培养体制,扩大“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保证在职培养模式、培训制度,形成职前、职后培训内容的统一。针对教师需求进行培训,并建立合理、长效的考核机制。
三就是创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在我国很多人的观念里,职业教育还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要想有效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就要首先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改变我国重“学”轻“术”、歧视职业教育的老观点,让人们认识到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育方式,进而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刺激职业教师在获得强烈职业认同感的同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我发展的内动力。
总之,要想有效地进行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催动“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从社会、学校建立相应的可行的政策法规。
[作者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原劳动技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