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理论探究

2016-03-19 04:04张俊青
高教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价值认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张俊青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理论探究

张俊青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举措,价值认同的形成对于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和制度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从研究现状分析,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形成是建立在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观基础上。重点分析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理论依据,从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主要策略。

关键词:价值认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1.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背景分析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建设第一批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2010年继续建设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其中都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列为重点建设内容,旨在探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2010年7月29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1]。”2010年10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强调,“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2]。”从宏观政策导向分析,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然成为决定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举措。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本质要求,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要求。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组织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往往因为体制、机制、文化、价值、利益、目标等差异而发生矛盾。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正处于从模式探索到制度建设的关键期,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形成将对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和技术技能制度建设产生重要作用。

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研究现状

杭瑞友等认为,学校和企业都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种天然的依存关系就构成了校企合作共同的基础和价值,即价值认同。而要使价值认同“落地生根”,必须建立健全双方认可的规则、制度和机制等,即建立校企合作价值共同体是实现价值认同的组织保障,并界定了校企合作共同体的涵义:在政府主导和行业指导下,掌握了先进技术标准和管理方法、具有先进文化生产力和战略发展眼光的企业与具备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能力的职业院校围绕教育价值目标,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偿使用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实行“五个对接”的系统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的学生和企业员工的教育共同体[3]。杭瑞友等在《基于体制机制创新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论思考》一文中提到,价值共同体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的科学依据,价值认同是共同体赖以存在的关系基础,增强成员的价值认同对联盟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4]。

陈锡宝认为,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都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共同基础,这一共同基础的实质就是人才培养所需的社会价值认同,这种认同揭示了校企为何合作办学、怎样合作育人、如何同谋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基本共识。校企合作价值认同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价值观的认同,是社会需求价值观的认同[5]。

花明认为,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校企合作是必然选择。如果我们把学校作为一个生产组织,学生作为产品,构建校企合作中的学校“内部价值链”,并对“链条”上的价值活动进行系统化整合,激发企业主动参与的热情,寻找并深化校企双方利益的交汇点,把学校的“产品”打造成“精品”,可以实现校企双方价值增值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6]。

王振洪认为,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要满足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在校企利益共同体中,企业可预期的最主要利益是获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高质量技术服务,高职院校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有效整合一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所需要的企业资源,校企双方在资源上能够取长补短,在利益上能够共赢共享。校企利益共同体在价值取向上超越了传统的“学校本位”或“企业本位”,是以校企双方利益为基础的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结合体,将自利和他利结合起来,坚守相互尊重权益、互利互惠的底线[7]。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概念界定

1.认同(Identity)和价值认同(Value Identity)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认同就是寻求亲近感或归属感的愿望和行动,其特征是“一个人变得像另外一个人”。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德认为,认同是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体从每一个互动场合的具体他人处获得暂时的自我想像,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把自己归属于某类课题的自我概念。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认为,认同是一种称为“集体意识”的东西,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认同作为人类所特有的认知方式和结果,总是与社会发展相始终,并且认同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认同问题。根据接收学原理,任何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变化都是受需要驱动、价值参与的,即以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作为惟一衡量标准,首先对外界思想信息进行价值评判,只有那些符合自己利益或需要的外界刺激,才能被认肯、认可和接收。价值认同是指社会成员或组织在社会活动中对某类价值的内在认可或共识,通过这些认可或共识,形成自身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由此决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价值认同是在达成价值共识基础上形成的,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是达成价值认同的基础。

2.校企合作价值认同

学校和企业是社会组成单元中不存在竞争关系的两类完全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尽管各自的目的不同、产品不同、组织结构不同、作业管理不同、运行体制机制不同、资金运作方式不同、文化不同、理念不同、社会责任不同,等等,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而企业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所以以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的教育价值就成为学校和企业都需要和坚持的价值共识。在承认多元利益主体及其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前提下,以互利双赢、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通过校企主体间的对话、沟通、交往、谅解等而达成的,形成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起着整合与牵导作用的公共理性共识,即价值认同。

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理论依据

1.专用性人力资本理论

“专用性人力资本”概念最早由加里·贝克尔(Becker)提出,他认为专用性人力资本是指专用于某一特定企业,并且在特定企业中使用能够不断增值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就是雇员在某企业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了一些特殊知识,这些特殊知识仅适用于该企业的特定环境,一旦拥有这些资本的雇员被解雇,其拥有的特定知识就会贬值,这对企业和雇员双方都是损失。专用性人力资本形成途径包括学校教育、学徒培训、在职培训和离职培训、干中学、在职学习等。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特点、形成途径和过程来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发生在工作过程之中的,是与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8]。

2.资源依赖理论

组织必须依赖环境以求资源,同时必须依赖其他单位的活动来维持正常运作,这种对外部资源的需求使企业与外部组织产生了依赖关系。为了成功管理这些依赖关系,资源依赖理论认为:(1)组织必须通过控制关键的资源来降低对外部组织的依赖;(2)组织必须通过占有更多的资源来提高外部组织对企业自身的依赖[8]。总之,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降低对其他组织的依赖,参与组织间关系是企业达到这些目的的一个途径,企业通过合作伙伴获得关键资源,增加整体的实力。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的资源是互补性的,不存在竞争的矛盾。从资源的角度看,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是获得互补性资源,而不是互担风险或规模经济。因而,资源依赖理论对校企合作关系形成的基本解释是: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与其他的组织实现关键资源的优势互补。

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博弈属性

校企合作的本质是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组织在合作过程中,基于不同的利益追求和价值目标来谋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或教育活动。学校希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校内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技术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就业质量。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是学校职业教育的短板,因此学校迫切希望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普遍认识到单靠学校教育是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不少企业还是认为参与校企合作基本上“无利可图”或者利益回报小于成本支付,所以积极性不高。只有双方都采取真诚合作的策略时才是最优选择,双方的收益才能增加。从经济学角度看,校企双方之间没有建立起利益平衡机制,这才是企业选择不合作策略的原因所在[8]。

四、形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主要策略

1.建立以价值认同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文化认同

从形式上看,校企的合作内容、合作途径、合作模式、合作手段、合作评估等均属操作层面,这种具体合作的实施效果、深度与广度,从本质上说取决于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这一目标上的文化认知。所以,解决校企合作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实现文化的认同问题,即缩小认知差异,消除文化上的分野。校企双方不能仅仅在教育层面做文章,更应该通过具体的政策、创新模式来消除认识差异问题。反之,一旦文化认同模糊,校企关系内部主流意识对合作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校企双方应在校企合作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将校企合作在文化上的认同转化为近期和长远的现实利益共识[9]。作为一种文化认同,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观,并融入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之中,要意识到企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服务对象,是高职院校教育产品的第一受益者,不能把与高职院校的合作简单地功利化。企业要主动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中共享职业院校人才资源和设施设备资源,在合作过程中要消除重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建立以平等、沟通、协商为认知原则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

校企合作管理体制是指为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而设置的校企合作联盟的组织结构、管理权限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和运作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企合作的管理体系完善,主要指机构的设立及其组织结构;二是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主要指机构的运行和各个分支机构之间协调所遵循的规章制度。校企合作组织架构主要包括共同投资建立“校中厂”“厂中校”,进行教学、培训、科技服务、产品研发、人员交流等;合作设立“教师工作站”“技师工作站”,吸引研究机构、本科院校、中高职业院校、企业的人员进站,联合研究并培养学生、培训人员。明确合作各方的责权利,并严格执行。

3.建立以监督、约束、激励为管理目标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主要包括:(1)行业与学校联动的政策、资金、技术和关系等方面的共建机制;(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联盟的共建机制,旨在把企业、行业组织、中职院校、同类型高职院校、研究机构整合成骨干成员,实行同行业、跨地域的联合,实施合作办学、合作育人、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既解决了资源不足与资源不均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培养目标、职业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实训实习、招生就业等深层次的教育问题。(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联盟的管理机制,通过成立理事会,推动校企深度、长效合作;建立咨询机构,商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保证人才培养的科学性、职业性、实用性和前瞻性;设立执行机构,如制度研制部门、管理执行部门、信息处理部门、绩效评估部门等,落实具体合作事项。只有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安排,才能保证校企的长效与深度合作、良性互动健康运行。

4.建立以利益共享、共赢为合作基础的校企合作利益平衡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商业行为,要遵循利益平衡的原则。首先,通过政策支持建立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比如由国家投入在企业建设校企合作基地,国家支持相关部门加大校企合作的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等。对于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企业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承认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二是建立互惠互利、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由于校企合作组织的市场需求、组织成员、合作过程和利益追求都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动态灵活和公平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才能推进校企合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责任编辑:蒋国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7-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EB/OL].[2011-1-12].http://www.gov.cn/zwgk/2011-01/12/content_1783332.htm.

[3]杭瑞友,葛竹兴,朱其志.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2):18-20.

[4]杭瑞友,葛竹兴,朱其志.基于体制机制创新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论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9):231-232.

[5]陈锡宝.高职校企合作的核心价值与文化认同[J].上海城市管理,2011(6):70-71.

[6]花明.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内部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27-29.

[7]王振洪.校企利益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4(2):78-80.

[8]陈海峰,张俊青,黄云奇.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理性思考[J].高教论坛,2013(5):103-106.

[9]张俊青.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利益平衡机制探讨——基于博弈论分析的视角[J].高教论坛,2015(6):116-118.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Value Identity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Jun-qing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Nanning 530023,China)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is the key measure for promo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the value ident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l innova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On the bases of analysing the research status,important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value identit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 main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system and mechanism.

Key Words:value identity;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6-0096-03

作者简介:张俊青(1979-),女,山东定陶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6-03-25修稿日期:2016-04-16

基金项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教研项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下校企合作价值认同的研究”(JZY2013A26)。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