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志成(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甘肃兰州730101)
论Seminar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权志成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甘肃兰州730101)
摘要:Seminar教学法是国外流行的一种教学法,它能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精神、团体协作能力、资料搜集及分析能力、口头表达技能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Seminar教学法的起源、特点及模式,进而在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将其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优势,随后详细介绍了Seminar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最后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Seminar;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口语教学
Seminar(研讨班)教学法是国外流行的一种先进教学法,它被广泛运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Seminar教学法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最初目的是为了对那些想成为教师的人提供集中的教育方面的训练而建立起来的。(者林,罗晨:201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教学法后来被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中,包括语言、哲学、伦理、文学等,逐渐成为欧洲一种流行的教学方法。美国大学兴起后,Seminar成为美国大学中最普遍的教学形式,对美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与国外交流的日益加强,然而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班级人数、思维模式等影响,Seminar教学法目前在国内尚未推广开来,主要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偶尔使用。(陈艳波,晁鸿雁:2014)这大大阻碍了我国培养创新型和开放型人才的步伐,是我们应该解决的一大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试图详细阐述Seminar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口语技能、资料搜索和分析能力以及团体协作精神等,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观,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俞秀红: 2006)从渊源上来看,它继承了瑞士儿童学家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Vygotsky社会心理学理论以及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其中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最为深刻和久远。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视作接收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做出被动反应,这样一来学生成了知识灌输的对象,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主体地位,师生之间也缺乏平等开放的沟通和对话。这种单向的、灌输式的、非对话式的教学模式在西方以及在我国都曾经占据主导地位,其弊端日益显露出来。针对这一问题,建构主义理论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的主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认为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有自己建构、理解、消化的过程,教师应该只是作为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而非绝对权威。这样一来,学习者在学习中就获得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系复杂,但它的核心观点为强调协作、对话、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蔡利:2006)所谓协作,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非单打独斗,而是同学与同学之间形成学习互助小组,学生与教师之间充分交流,将个体的学习行为融入到集体学习当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对话则是基于一种平等精神之上的学习理念,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探讨。情境则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知识环境,使得知识的建构和运用都能接近知识本身所产生的真实情境。
从以上分析来看,Seminar教学方法完全顺应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Seminar教学法基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这一基础,将知识的构建过程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知识构建的组织者进行敦促、指导、评估和指正。
随着Seminar教学的发展,它也逐渐被用于外语教学中。从国内英语教学的情况来看,Seminar已经在少数高校英语课堂上展开,但并没有普及。至于将Seminar应用于非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目前还不多见,即使有,教学步骤、具体方法、考核方式等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总体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教学实践来看,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开放精神进一步深化,我们完全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某些环节上实施Seminar教学。
Seminar教学法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诸多优势。第一,Seminar教学强调探讨和交流,这有利于改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的境况,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从大胆开口讲英语到流畅、准确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第二,大学英语教学目前总体上还处在教师讲,学生听的阶段,Seminar作为一种开放式的、互动式、协作式的英语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变为主动学习者,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第三,Seminar尤其能够帮助增加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和交流能力。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读、写、听、说、译基本技能,Seminar强调情境教学,这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跨文化知识,提高交流技能。第四,运用Seminar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团体协作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等。任何教学本质上都应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Seminar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自己所发掘的材料归纳、分析、综合,同时与同学交流和辩驳,因而Seminar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精神。而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之间在资料查阅、观点交流等方面需要合作,这也就同时培养了他们协作和交际能力。
Seminar教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教学法,因而在具体应用中Seminar有比较固定的步骤和程式。具体到大学英语教学,Seminar既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相似之处,又有其特殊之处。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尤其是口语和听力更是薄弱环节,此外由于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主要基于语言技能,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也了解不多。因此,教师在实施Seminar教学时应该考虑到课程特殊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般来说,将Seminar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教师指导选题。教师根据教学任务,选择研讨的主题,布置具体任务,介绍研讨方法、要求和途径。一般来说,教师在布置具体的研讨主题时,应该紧扣课文教学内容,难度应该与所教授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于难。在布置完讨论主题后,教师既可以要求全班同学讨论一个主题,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探讨一个子话题。主题布置完成后,教师应该对于讨论的时间,大概范围,具体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便于学生具体操作。例如教师在讲授American Universities这一单元后,可以要求学生就中美大学差异作出讨论。
第二步,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独立思考,同时撰写英语发言稿。资料的搜集有多种途径。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中英文资料,以英文资料为主;其次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在中国知网上下载相关论文;最后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在一些较为权威英文网站上搜索资料,如维基百科等。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提出资料来源尽可能多丰富多样,同时还应该对搜集到的资料去粗存精,使学生逐渐学会如何搜集有价值资料。鉴于当前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可以稍微降低要求,让学生在搜集到的资料基础上撰写2000字左右的发言稿。这不仅能避免学生在研讨课上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而陷入沉默的尴尬,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第三步,课堂研讨。课堂研讨可分三个阶段: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和学生讨论。在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就主题内容各抒己见,将成果和独立思考的内容进行分享,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同时在小组中展开辩论。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可以推举小组代表作出陈述,小组代表之间也可以进行探讨和辩论。最后,学生如果有疑问,还可以跟教师交流,教师做出回答,形成师生之间平等的讨论关系,真正地从教师灌输知识到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
第四步,教师总结。在研讨结束后,教师对涉及研讨的整个环节进行点评和总结。在这一阶段,教师就学生搜集资料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资料较少,资料来源狭窄等,给予评价和进一步指导,对学生讨论中的语音、语法、词汇用法、参与积极性、逻辑等问题给出分析和合理评价,既要谈取得的成效,也要谈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将Seminar教学法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第一,学生在研讨班上保持沉默,不积极讨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绝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几乎都是接受的灌输式教育,在课堂上除了回答老师问题,极少有机会进行自由讨论。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研讨课前做出明确说明,将学生的研讨情况记入平时成绩,给予学生一定压力促进其参与讨论,这也是国外大学普遍的做法。同时,教师应该逐步引导、鼓励比较沉默的学生大胆开口。第二,学生不善于搜集和整合资料。很多学生在研讨前的资料搜集阶段常常浅尝辄止,搜集的资料不丰富,范围狭窄,很多同学甚至仅仅满足于从中文百度上获取资料,或者将整篇英文资料大段复制进自己的文字稿中,而在课堂研讨阶段又照着念。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研讨课初级阶段指定学生从哪几个资料源搜集资料,到学生基本掌握了资料搜集方法可以让其自由选择。第三,教师不明确自己的任务。Seminar教学法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很多教师在Seminar教学过程中确实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但却忽视了自身的任务和应该发挥的作用。教师在学生搜集资料过程中要发挥具体指导作用,明确如何有效搜集资料。在课堂研讨过程中要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大部分学生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并在讨论结束后详细总结。
综上所述,将Seminar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优势。它的实施步骤和具体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教师和学生操作和把握。Seminar能够为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者林,罗晨.“Seminar”给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探索研讨课的启示[J].海外华文教育,2012,(2):147.
[2]陈艳波,晁鸿雁.“Seminar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报告——以批判性思维课程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4,(4):51.
[3]俞秀红.建构主义理论和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探讨[J].外语界增刊,2006.56.
[4]蔡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J].外语界,2006,(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