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锐波
(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考试中心电教仪器站 广东惠州 516000)
中学德育教学问题研究
池锐波
(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考试中心电教仪器站 广东惠州 516000)
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我们需要不断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德育教育 中学生 大亚湾第三中学
现在的中学生,身处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生活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知识面较广,求知欲强烈,追求时尚潮流,崇尚个性发展的优点,但同时也出现了人生理想模糊,意志品质薄弱﹑纪律观念松驰,感恩意识浅薄,吃苦精神缺失,学习动力匮乏等不良现象,特别是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都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家庭教育的重点原本是培养孩子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生活习惯﹑规范的行为习惯﹑坚强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事实上是,孩子的童年时代,许多家长只重“养”,不重“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天天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养成了“自我中心意识”﹑我行我素﹑心里没有别人的坏习惯,使家庭教育严重失重失衡,出现偏差,甚至走向歧途。
学生的成长﹑学习﹑生活等活动离不开社会环境,时刻受社会教育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等错误思潮肆意横行,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等社会教育机构门庭冷落,而歌舞厅﹑游戏厅﹑网吧等娱乐休闲场所人头攒动。社会教育的乏力和失控给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早恋﹑斗殴等现象,更有甚者出现扰乱社会治安等违法犯罪活动,酿出家庭悲剧等诸多社会问题。
长期以来,受“分数优生”的现实影响,人们还没有真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人们习惯使用强制式﹑命令式﹑灌输式﹑机械教条式的德育工作方法,只注重堵而忽视疏,从而导致我们的德育工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实际相差万里,德育工作苍白无力﹑学生抵触情绪严重,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育人是学校工作的出发落脚点。学校教育必须体现德育首位,现代的德育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外,要高度重视唤醒﹑挖掘﹑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注意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学校德育工作要大力开展励志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这才符合时代性特征。
德育形式要立足于“以人为本”,德育必须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交流,必须从平面走向立体,才符合时代特征﹑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学校要创造条件﹑搭建让学生主动与老师﹑家长﹑社会交流勾通的平台,交流勾通的形式有召开座谈会﹑开通网络﹑社会实践﹑以及书面等多种,使学生自我成长的主体地位突出﹑使“导师们”导航指向的育人作用呈现,对话﹑文字和笔墨的相互撞击融合,使人们在思想上睿智成熟,在心灵上滋润慰帖﹑在情感上认同归属。
德育内容的创新并非高不可攀,难以企及,关键是能不能让受教育者产生兴趣,易于接受﹑心服口服。学校德育内容要丰富﹑形式要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主动参与,引起学生自我思考和情感共鸣。学校德育工作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要贯穿于主题班会﹑家长会﹑家访﹑“挂钩帮辅”﹑文体活动﹑书画展﹑社会实践﹑表彰奖励以及课堂教改革等多种活动中,让他们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充分体现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这样的德育才有土壤,才可能生根,才能开花结果。
(1)抓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2)抓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德育工作计划,督促及考评。(3)建队伍,打造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4)建制度,完善各类班级考核评比规定,加强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5)重德育,树立当代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倡导以德为本,以德服人的教育理念,形成勤于学习﹑善于育人﹑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高尚师德,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德育工作的感召力,使学生德育工作卓有成效。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完善一日常规的基础上,安排好教师﹑学生值日,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学生自我监督和管理,使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良好的行为规范来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树立学校的形象。
进一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继续组织学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对重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并且密切联系当地派出所,进行法制教育讲座。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将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多形式地帮助学生解除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和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让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怀有感恩的心,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立志报效祖国,做到爱校园﹑恋母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把学生培养成知恩相报﹑立志图报﹑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贾永新.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突破[J].祖国.2016(15)
[2]黄美春.育人为本 以德为先——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认识和实践[J].德育课教学.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