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淑琴
【摘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立足于课堂内外,通过仿写、写日记、修改习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练笔,从而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丰富语感,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底蕴,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仿写 日记 修改 练笔 语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7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何为语感?顾名思义,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悟。即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时,一眼要看得出来,一耳要听得出来。写是学生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用文字形式表述出来,写与读、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勤练笔,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之一。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在不断写作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使语言的运用得到严格的训练,从而培养出敏锐的语感。
一、有效仿写,训练语感
仿写,即在语意、修辞、句式、语气等方面的模拟仿写。古人云:“若不仰范前贤,何以贻厥后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不模仿借鉴,就没有新的发展。近几年,我开始尝试一直被视为写作大忌的仿写教学。因为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语言文字和篇章结构方面都体现了作者的语言文字魅力和教科书编者的良苦用心,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是学生习作的良好范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充分交流,可以先反复诵读例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表达形式,在读懂、感悟的基础上,再进行这样的练习:
(1)词语的造句。用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一个短语、短句到一个优美的长句。另外,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不尽相同,对遣词造句的感悟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梯次的造句要求。
(2)仿句式练习。“仿句式”是根据已有句式,写出相仿的句子。仿写句式既能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又有一定的套用局限,对提高学生的练笔能力和积累良好的语感有着不可置否的作用。如在教学第五册《秋天的雨》时,文中有一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注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句子的特点:这是描写秋雨特点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品味了优美的语言就能根据这些特点,仿写出个性化的句子:A、春天的雨,是一张请柬。它带着欢乐和喜庆,悄悄地,悄悄地,趁你还在睡梦中,把春天寄给你。B、冬天的风,是一把利剑......充分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感的敏锐性也显而易见。
(3)仿段式练习。现行的语文教材不乏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反复阅读、理解片段,进而有选择地仿写。如《翠鸟》一课,在描写翠鸟外形特征的段落,文中的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比喻形象:“翠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出这些句子不但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还把翠鸟的外形特征表现得活灵活现。鉴于此,我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小金鱼......有了生活经验,加上文中段落的提示,学生纷纷动起笔来,一个个优美的文字刻画出一只只鲜活的小动物。
因此,在仿写的训练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同时也应避开所仿句、段的思维定势,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好进行写句、写段,语感也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提倡坚持写日记
坚持每天写日记,学生在对日记内容的取舍中,思想变得敏感、锐利,不但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也锻炼了遣词造句的能力,增强了对生活的感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每学期的习作一般安排八次,如果仅仅靠这八次的练习,就想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把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到较高的水平,这还远远不够。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则日记,可以由每天写一、两句话,渐渐地到写一段、一篇,让学生在每天的语言材料积累中,获得语感的熏陶。由于日记的内容、形式非常自由,可以信马由缰地写,一天记一事,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还可以把读到的故事写下来,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写作没有老师指定的要求,空间广阔,思维活跃,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
三、鼓励学生在听、读中修改作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由此可见,修改作文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感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但是现实中小学生的语言是滞后于思维的发展的,他们在词语和句子方面的积累比较贫乏,往往是心里想到了,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因此,学生在写初稿时,往往会在文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不足,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对初稿进行反复修改,使之由劣变优。
在修改时,要求学生对作文稿进行反复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发现文中的不足及语句的错误等。同时让他们在平时的语感训练中,了解到的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法迁移、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读、同学之间互相读、自己读等形式来达到在听、读中发现作文稿中语病等的目的。在让学生听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语句是否通顺,语意是否明白,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等,以此培养学生对语言正误的敏感能力。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能发现别人作文的优、缺点,借鉴别人的评价,通过不断的反复推敲、琢磨每篇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加深对语言的感悟。只有将对“语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实践到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运用中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让学生在听、读中修改作文,既是学生写作的自我完善,也是增强语感的有效训练方式。
四、借助生活现象练笔,培养语感
借助生活现象练笔,是一个不断现实化写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一种快捷方式: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熟悉的人物、以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起,让学生运用语言去写生活。这样通过语言生活化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把握能力,从而培养出敏锐的语感。如:在作文课时,教师不妨安排室外创作的内容,将习作课堂延伸至户外,可以将学生置于树林、湖边、山丘等。例如在第五册习作三《秋天的图画》的教学设计中就可以引领学生来到多彩的室外课堂——花园、田野、树林、果园……看一看、摸一摸,感受秋天景物都有哪些變化,相信学生身临其境之后:“菊花绽开了灿烂的笑容,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落叶在秋风中飞舞,农民伯伯收获了丰收的喜悦......”等等这样优美而又富有灵性的句子便跃然于纸上了。在习作教学中创设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自然而然走进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创作的氛围,就能更快地入情、入境,体悟情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在各种听说读写的语感训练活动中精心地预设,巧妙地引导。语感的培养是基于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练笔感悟,只有立足于课堂内外点点滴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地进行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