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得失

2015-07-12 07:32
学周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起承转合板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得失

郭玉珍 (河北省邢台县会宁中学 054000)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各地区都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实验和创新,都在课堂教学上想方设法改革,使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然而,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时流于形式,忽视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为了课堂效果,莫名其妙地机械地播放歌曲、展示图片。这样,教师根据理论教条地教学,偏离了教学的本质,舍本逐末。因此,我们要深究教学的几个问题:(1)学生接受能力如何,学习特点如何?(2)教材中的哪些部分需要教会学生?(3)怎样教会学生?教学设计要围绕这三点,有效解决这三个问题,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可是,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头脑中只想怎样合作探究,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怎样民主平等,以至于许多课堂设计都在形式上花哨,却不免有哗众取宠之嫌。本文在多轮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概括,列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得失。

一、课堂设计完整,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经历过多次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等,所以在教学时大概形式上取得了统一,从导入到分析都能显得条理清晰,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很完整。不仅如此,教师都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分成小组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有各小组之间的竞争,也能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展示自己的成果。所以从课堂效果来看,不再是原来的死气沉沉,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进步。

二、教师用语规范,教态大方

随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人数逐年增长,高中阶段教师的基本素质得到了保障。新毕业的大学生都能够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教学,课堂用语也趋渐规范和形象。教师更有自信,在课堂上教态大方,用语规范,能够很好地教学。

三、课堂教学的某些细节还需注意

1.板书设计随意。随着任课教师对多媒体的钟爱和依赖,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满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而很少有板书。偶尔有写板书的,也往往是随手乱画,没有精心设计。没有板书是个问题,而大部分教师的板书不够漂亮,凸显了汉字书写的尴尬。有一个教师讲杜甫的《蜀相》时,从诗歌的起承转合角度讲起,将学生分组,用多媒体展示了起承转合的意思,并伴有例讲,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一边写下学生给出的回答。这个教师的课堂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她先例讲,然后再围绕诗歌的“起承转合”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诗歌内在的联系。激励和调动学生的手段运用得也娴熟,使得课堂气氛相当好,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很强,能较好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但是她对于板书设计没有用心,字写在黑板的什么位置有些随意,也没有进行归纳和梳理。

2.问题设计不够精致。有个教师讲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没有从篇章的角度入手,而是选择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中“揾”字的含义,首先让学生注意在考试中对这类试题答题技巧的总结,让学生遵循一定的思路写出答案。然而,他对学生的回答缺少进一步的引导和追问。他设置的问题是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然后来解题,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还需要告诉他遵循的思路,第一位学生就回答出字词分析先要解释再谈抒情。这是正确的思路,只是还欠缺对表达效果的描述。如果在此时追问学生“除此两点还有没有需要想到的呢”,可能会给后面回答问题的学生带来启发,效果会更好。

3.忽视了对于基本语文知识的强调。教师只顾使教学生动、活泼,却忽视了让学生积累字词,识记常识,使得语文课有些轻飘。

四、对文本研究不够深入

尽管许多教师都已经注意到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教师对文本的研究还不够,只根据教参理解文本,缺乏个人的体会和认识。然而,教参提示得越来越少,教师如果不深入研究文本,就不能体会到作者的深厚情感,也就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比如,在教学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教师要提到“江南游子”是很重要的意象,应该将其丰富涵义讲出来,此外,“登”“楚天”“拍”“揾”都是需要仔细体会的词语,这对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五、历次课堂听评活动总结

1.在教什么和怎样教方面,我们应该追求课堂的实效性,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摒弃华而不实和哗众取宠的做法。课堂设计的原则和出发点应该是“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它”,而不是“我怎样让课堂热闹”和“我怎样使用多媒体”。

2.在师生互动方面,我们应该照顾到学生的上课状态,学会盯着学生的眼睛上课,注意观察学生反应,不能只顾得要讲完课。讲完自己准备的课不是目的,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研究、探讨、学习。

3.在研究教材方面,我觉得我们做得还是不够。如果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教学会很生硬。教师深入研究文本,被作品感动,才能以情动人。另外,教师不能只看教参,要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比如,对于《故都的秋》,多数教师都处理得简单了。教师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郁达夫写“故都”而不是“北京”,为什么?因为“故都”是个文化符号,而“北京”是个城市名字;其次,“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的文章太多了,如果郁达夫这篇散文也只是写秋的悲凉,那还有何价值?再次,“秋味”到底是啥“味”,文章后半部分为什么要写人?

(责编 张文娟)

猜你喜欢
起承转合板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