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摘 要:新课标理念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美术学习的特点,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留一定的时间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留白于关注经验的积累,生活实践的体验,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学生作业的自由表达,课堂延伸的开放。这些巧妙的“留白”,使教学过程拥有更多生成的东西,让美术教学拥有更多自由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美术;留白;自主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文学作品、绘画和话剧上都有留白。留白,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美术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留白”,不但能使學生拥有“充分地从事美术活动的机会”,而且能留给学生知识上、心理上的暂时性“空白”,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给课堂留下足够的空白。
一、留白于关注经验的积累
在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经验积累的课程,往往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进行再次创作。课前需要“留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回忆思考和课有关的经验积累。《难忘幼儿园》《校园真热闹》《老房子》等,这些课程着眼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实践体验,有助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框架,还能使学生自然地把习得的美术知识与以往经验及再创造相联系,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能为实际生活服务。例如,在学习《老房子》这课前一周,让学生网上查询、收集家乡老房子的相关资料图片。重新引发“老”“旧”“陈”情结,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密切关注和深入了解的兴趣,并以此进行对比,唤起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意识和对现代文化的肯定、赞同意识。新课标中突出了美术学习内容的人文性和学习主题的整合性,以使学生接受更多的人文教育和艺术熏陶。因此,课前关注经验的留白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关注事物的变化,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变化发展产生积极参与、乐意探究的兴趣。
二、留白于生活实践的体验
《三原色三间色》这课在给学生讲色彩理论时会说:红色+黄色=什么颜色?我们通常明确告诫学生:红色+黄色=橙色!而且嘱咐以后千万不能忘记了。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用色彩调一调呢?直观的生活体验更加让学生感兴趣,更加记忆犹新。学生只有通过自身体验才能有所感知,美术课程虽然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但并非把美术知识作为硬性内容,它注重的是利用综合空间增强学生的体验性。美术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探究”“设计制作”“想象”“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留白于足够的思维空间
美术具有多样化、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他们自己的反应,并会以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种对课程内容的共同经验的不同反应,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感受。在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也就是给了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发现问题、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在创作前,学生捕捉和组织各种美术信息、判断各种美术信息、理解各种知识、再到创作表现,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内化,而这就需要给学生创作前一点思考的时间,在苏少版美术作业本《我的美术》最后两张纸是我画“万能小草图”,它是一个4.5cm×5.5cm的一个方框,在这里学生可以动手画画草图,它是一个很好的思考加动手的过程。这样思维过程看得见,头脑里的画面可以画出来,奇思妙想也在小草图中,为创作提供构图的依据。在学生创作前给几张“万能小草图”,让学生自由想想画画,会有奇思妙想的创意。学生善于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同寻常的美,感受到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就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手中。
四、留白于学生作业的表达
我们的教育对象天生具有一种艺术潜能,具有自发的艺术创造行为,它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自我表现,一种内心的表露。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学学构图》中的满构图虽然画面很饱满充实,但是在画面当中也需要留适当的空白,让画面透气,空间感增强,有种深远、意犹未尽的感觉。随着计算机以及数码相机的普及,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美术媒材制作美术作品,可以用照片拼贴来完成构图的创作,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写一份简单的关于构图的图文并茂的小报告等。学生因受知识、经历、习惯、兴趣、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美术媒材的感受也不同,他们的个体发展也会千差万别,因此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留给他们自主的空间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内心的世界。
五、留白于课堂延伸的开放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美术综合课程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引导师生关注课外生活,拓宽美术学习的途径,拓展美术学习的时空。具体表现在:美术的含义丰富了,美术的外延扩大了,生活有多广阔,美术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美术,还要在生活中学美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现实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经验,发展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三年级的《风筝》一课,最后让学生可以用材料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几个更有趣更美丽的风筝,也可以搜集一些风筝的图片,了解有关风筝的文化。将课堂内容延伸到生活中,达到课堂内外的沟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从校内向校外延伸的角度出发,走出校园开发校外美术课程资源,能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觉对不完美的图形或残缺的图形有一种使其完美的倾向,即填补缺口的倾向。同样,小学生面对美术教学中所布的“空白”,会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将它描绘得绚丽多彩,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气。
参考文献:
[1]杨力.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2]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