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琴 章潞妮
摘 要:PBL作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一种,已走进广大中小学课堂。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课堂中的PBL教学面临着挑战与革新。探索了网络环境下PBL教学与中学微课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指导,推进中学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PBL教学;网络环境;微课教学
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简称,PBL教学将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开端,在教师的辅助与指导下,将学习者置于复杂、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当中,让其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并行的模式下开展有针对性的、可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自20多年前PBL在医学高校首先应用以来,该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极大推广,尤其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盛行,更是让PBL教学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传统PBL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
1.学习社群狭窄。课堂环境中的PBL,学习社群主要局限于课堂上的同学,小组中各成员的思维同质性较高,学习小组总体思维层次受限,这就决定了最终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缺乏创新。
2.获取学习资源有限。课堂环境中的PBL教学,学习资料仅局限于课堂中现有的资料,资料的来源面狭窄,资料内容的数量与质量也相当有限。
3.PBL反馈与评价效果不佳。课堂环境中的PBL教学,教师必须扮演学科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任务咨询者等多重角色,如果教师能力与素质不均衡,必然对学生的学习及其效果评价产生一定影响。
4.耗时长。课堂环境中的PBL,小组成员在搜集资料、讨论、评价等方面都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比较耗费时间。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PBL教学也必须做出改革與创新。
二、网络环境下的PBL
网络环境下的PBL与传统PBL不同之处在于:
1.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文本、多媒体等多种信息方式去呈现教学问题,创设一个逼真的、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地认识该问题,以便于后来的探究和学习。
2.网络环境也拓展了学习社群,由于网络可以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根据课程设置,教师可以创设学校的PBL学科学习网站,鼓励各班之间,甚至是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探究,营造一个更大的学习共同体。
3.有利于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学习者在网络上获得学习资源的数量更多,形式更生动。学生在获取这一类信息时,不仅学习兴趣剧增,并且鉴于这些知识是基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判断取得的,更增强了其学习主人翁意识。
4.网络协作平台便于学生的交流,也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摈弃传统的QQ、博客等媒介,创设一个更具有针对性、互动性的学习专业平台,打造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社区。
三、中学微课教学与PBL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精心准备时间在10~20分钟的教学视频,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旨在实现学习的随时性和互动性,更为新时代的学习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根据该定义可以看出,微课与网络环境下的PBL具有一定的适切性。
1.微课的特点在于“微”字,但这“微”并不意味着“减少”,而是需要更为有效、准确的完整教学。教师要找出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作为课堂的触发点,引发学生思考、探究,通过这“微小”的内容搭建起学习者的学习支架。这就是PBL教学中的核心要素。
2.情境性。从各类微课教学视频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微课教学地点尽可能地结合课程主题。如,医学主题的微课堂拍摄地点一般会选在医院或医院场景的实训教室,体育方面的微课场景一般在学校操场或体育馆,并且教师和学生都会按照相应课程主题统一着装,加上教学道具,使整堂课的情境性十分突出,这是很多日常教学活动无法达到的。而这也是PBL所强调的问题呈现的真实性。
3.协作与互动性。微课中的微视频是一种在线课程,具有开放性与互动性。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可以实现网络平台的互动,而在课堂上的疑难问题解决则更强调学生小组的协作,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也是网络环境下的PBL所具有的特点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心忠.关于微课设计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3(11).
[2]陈宁,张庆林.基于问题学习的实施及对教师的挑战[J].基础教育研究,2006(01).
注:本研究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以学评教”背景下高中课堂学会学习的实践》(课题批准号FHB120509)的系列成果之一。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