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施教,使小学数学充满活力

2015-05-25 00:08张帆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生差异小学数学

张帆

[摘 要]在新课程中,小学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各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其中,分层施教正好满足上述条件,在学生差异上予以不同目标、不同教育方式、不同评价标准,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施教 学生差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7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施教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变换授课形式与方法,采取多元评价标准与方式,让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

一、分层次目标,激起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方式,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太过一致,优生可以轻松达到目标,但不能达标的学生就学得吃力。因此,为了让每位学生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参与学习,教师就要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原有经验与知识、思维发展水平等)、课程标准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制定分层次的教学与学习目标,力求满足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其“跳一跳”就有收获。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先要对本班学生的实情有所了解,将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比如基础差的学生主要是认识与理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特征等知识,完成一些基础性练习,参与猜测;中等生则是牢固把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以及四边形的关系,会画高,能活用知识解决中等的问题;优秀生要会动手实验与验证,得到概念,并运用有关表格或图形来表现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综合较强的问题。

二、分层次授课,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小学生因自身智力等因素影响,他们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就有强弱之别,倘若教师运用单一的方式,统一的训练标准,那么基础差、接受能力不高的学生就会畏难不前,而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又会出现兴趣“过剩”的情况。因此,若要让各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有各自的学习空间,教师就要因材施教,改变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有兼顾全班的“合”的活动,也有因人而异的“分”的环节。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师先呈现有关例题,让基础差的或者不大主动答问的学生向全班介绍题目。在学生尝试自主画出有关示意图后,教师可以让基础中等的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相应的草图,再让基础好的学生完善,请学困生根据示意图来试着解说。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过程,再让全班学生比较总结,归纳画图的策略与注意事项。这样,既将主动权还给学生,也让各层次的学生均有参与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课堂提问或者练习环节,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进行搭阶梯式的“训练”,不能只给佼佼者答问机会,还要顾及其他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三、分层次评价,呵护每位学生的稚嫩心灵

成功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有力奖赏,是唤醒、鼓舞与激励学生继续学习与探索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顾学生差异,运用同一尺度来衡量每位学生,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想法。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教师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尊重与理解。因此,教师要注意分层次评价,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关注学习水平与结果,更重视过程与情感态度,呵护心灵,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时,首先展示了地球仪、缆车等图片,提出问题:“哪位学生可以为这些运动方式来取个名字?”某学生因紧张,吞吞吐吐地说:“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叫……叫……叫……”此时,教师并没有马上让这位学生坐下,而是真诚地鼓励他:“老师知道你正在思索,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再等等你。”这样,通过激励性、富有情感的即时评价,保护了学生的答问信心以及积极性,在后续环节学生就会踊跃地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的心灵与智慧绽放在数学课堂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运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标准来教、来引、来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会参与、乐于参与,得到进步与发展。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学生差异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尝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