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的运用探讨

2015-04-29 18:42杨庆华
成才之路 2015年16期
关键词:引入知识背景

杨庆华

摘 要:文章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为切入点,从语文背景知识引入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出发,探讨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引入存在的误区、背景知识引入的原则以及引入策略。

关键词:背景;知识;引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6-0072-01

在一次公开课的学习中,一位老师讲授《相信未来》,他介绍的诗人食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位老师的教学理念好像有点特别:要想将诗读好,必须深入理解课文,知人论世。他介绍食指时,并没有介绍精神病什么的,而是主要介绍两点:第一,我很喜欢食指这个诗人,因为他是一个纯真的诗人。他九岁时,在妇女节时写过这样一首诗:鸟儿落在树梢/三八节就要来到/在老师、阿姨的节日里/问一声老师、阿姨好。第二,更为可贵的是年少时的纯真,而能保持到青年、中年。特别是在混乱的时代,他的坚忍不拔,更是难能可贵的。刚上课,老师就声情并茂地介绍起食指,学生很快就了解了食指这个诗人的伟大,激起了学生对诗人的佩服敬仰,同时也走近了那个年代,为下文的理解奠定了基础。一个很别致的开头,一个特别的背景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老师对食指背景生平介绍时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把握了食指这个作家身上最令人敬佩的两点:深刻精练。因为,摆脱了一般作者介绍的俗套,所以,显示了语文老师可贵的独特性、创造性。走近作者,走进作品,深入理解文本,恰到好处地介绍作者背景,就会一改生硬无趣的状况。

一、恰到好处地再现某些创作过程

恰到好处地再现某些创作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我们通常进行的写作背景介绍,往往是笼统的、抽象的,主要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代表作品之类,对文章的阅读补益不大。写作是作者在特定言语条件下的语言活动,作者的创作,必有具体的、个性的言语冲动、言语目标、言语环境、言语对象,也必定有语言技巧上的斟酌、推敲、选择、取舍。这些都是开启学生阅读智慧的钥匙。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我们要恰到好处地再现某些创作过程。比如教学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我们可以复现闻一多先生演讲时的场景,特别要说清楚听众的特殊性:既有李公朴的哀思者、崇敬者,也有国民党的特务。这样,学生就会对闻一多先生锋芒毕露的演说、视死如归的悲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如教学毛泽东同志的《水调歌头·游泳》,我们可以告知学生,这首词原题为“长江”,后来正式发表时才改题为“游泳”,并让学生理解改换标题对主题表达所起到的作用:以“长江”为题,只能显示取景之宏阔,而以“游泳”为题,则能更好地烘托出诗人的博大胸襟。

二、介绍背景要抓住时机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语虽淡而情不薄的律诗,开头发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哲理慨叹,接着写“我辈复登临”,再到鱼梁呈现,水落石出,梦泽深远,萧条冷落的严冬之景,从而烘托出了作者的伤感情绪,最后引用羊祜的典故,使得作者“泪沾襟”。为什么作者登临之时见到羊祜的诗,引起这样强烈的情感冲突呢?此时如果适时介绍孟浩然的生平,那么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了。羊祜为民做好事,名垂千古,与山俱存,而孟浩然想到自己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怎不令人伤感,不免“读罢泪沾襟”了。吊古原为伤今,伤自己命运蹉跎。介绍背景要抓住时机,既使教学流程顺利,不给人生硬之嫌,又有老师的教学机智,从而更赢得学生的认可。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中,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细节,或许就隐藏着教学的契机。阅读教学中“生平”“背景”介绍的时机,是值得老师多加揣摩的。要大概根据不同类型的文体及学生解读时的具体情况,“相机行事”是至关重要的了。

三、提升语文课的文化内涵

在教《登泰山记》时,我对提升语文课的文化内涵做了点思考。很多教师大概免不了要介绍姚鼐和“桐城派”的。如果确实要介绍,是在开头就介绍还是课程进行中介绍更合适呢?作为一篇文言文,先应对文本进行逐段疏理,落实字词句,文章思路、章法。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此时补充姚鼐的生平,领悟《登泰山记》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其中会涉及安徽的文化与桐城的关系,从而达到文本精神内涵的升华,拓宽文本使用的价值。这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文言知识,也懂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让文言文跟现代文明连接,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看来,生平背景介绍的时机合适,无疑是能提升语文课的文化内涵的。

综上所述,介绍什么样的知识,或者不介绍相关知识,由什么决定呢?如果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领悟、主旨把握,那就得介绍。如果介绍时机合适,既可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作品、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对学生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看来,让“生平背景介绍”恰到好处,并非是小题大做,而是应该深究下去。恰到好处地介绍生平背景,丰富我们语文学习的内容,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善莫大焉。

参考文献:

[1]沙华中.阅读教学中点拨的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1(09).

[2]钟发全.站在阅读教学的“拐点”处“启蒙”与“启道”[J].基础教育课程,2005(12).

[3]周熙熹.高中课堂阅读教学如何实现非预设环节的有效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庄惠芬.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引入知识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解析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浅谈如何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进入小学音乐教学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