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智慧与中国梦的理论阐释

2015-04-29 05:01刘玲玲
宁夏党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梦

刘玲玲

摘要:新时期,挖掘和诠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爱国传统、实干兴邦和睦邻友好等实践智慧,不仅可以从中汲取筑梦圆梦的精神滋养,同时对于理解中国梦的实践特质和揭示中国梦的世界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5)03-0019-04

世界历史发展和现代化演进的经验表明,不同国家的人民各自具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反映了各不相同的国家精神和文化传统。[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忧国济民、追求统一的爱国传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治国方略和睦邻友好、和谐万邦的政治智慧等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基因,从而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今天,这些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P100)。中国梦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表述,不仅彰显了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思想文化根基,同时也意味着对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

一、爱国主义与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伴随近代欧洲工业文明对世界市场的开拓性需求,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亚洲诸国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然而,同为亚洲的印度、波斯和中国,在应对英国侵略时其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就是得益于中华民族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核心的报国情怀和以追求统一、反对分裂为内涵的爱国主义传统,使得“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造成了这一所有中国人普遍奋起反抗所有外国人的局面,并使之表现为一场灭绝战”[3](P798)。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比较西方列强对东方民族国家的殖民侵略时,曾将波斯与中国作专门比较:“波斯人对英国侵略的抵抗和中国人到现在为止对英国侵略所进行的抵抗,形成了值得我们注意的对照。在波斯,欧洲式的军事制度被移植到亚洲式的野蛮制度上;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国家的腐朽的半文明制度,正用自己的方法与欧洲人进行斗争。波斯被打得一败涂地,而被弄到绝望地步、陷于半瓦解状态的中国,却找到了一种抵抗方法。”[3](P794)这种办法即上面所讲的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回顾中国近代历史,中国也曾像波斯一样,企图通过洋务运动来组建新军以对抗外敌入侵,其结果以北洋水师在甲午之战的惨败而告终。但中国各地发起的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却让任何觊觎中国的列强无法像吞并印度一样把中国作为顺从的战利品。正如恩格斯所预测的:中国人“在反对外国人的斗争中所表现的那种狂热本身,似乎表明他们已觉悟到旧中国遇到极大的危险;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3](P800)。既然从人民史观角度看,任何保卫社稷和家园的人民战争都将最终获得成功,何以同为亚洲大国的印度却不见抵抗而逃不掉一次次被征服的命运?

黑格尔曾经在《历史哲学》中指出,世界历史自身本质上是民族精神或国家精神的辩证法。马克思在论及印度何以会成为有损尊严的侵略者驯顺的猎获物时,正是从印度的思想文化层面寻找原因。马克思认为同处农业文明时代的印度“带着种姓划分和奴隶制度的污痕,它们使人屈服于外界环境,而不是把人提高为环境的主宰”[3](P854)。无独有偶,康有为也同样认为“印度崇道无为而见亡”[4]。可见,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并非只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且还要受到思想文化因素的制约。反观中国,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5](P49)而且,中华民族危难越是深重,中国人越是容易被激发起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地而且是热情地参加保卫社稷家园的斗争。正是基于此,2014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指出:“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6]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改革创新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要使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中华文明能体现现代文明特征,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2](P31)。

二、实干兴邦与中国梦的实践特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通过中华民族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诠释特别强调这八个字,意味深长,振聋发聩。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今天中华民族之所以迎来复兴的曙光,距离实现中国梦是如此之近,靠的就是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根本要务。由此可见,从邓小平同志的“不争论”,胡锦涛同志的“不折腾”,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并非偶然巧合,而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治国方略方面的薪火相传和一以贯之。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缺钙”的没有前途的民族,但一味沉浸于梦幻之中不是自欺欺人就是逃避现实。其实,空谈不仅无助于梦想的实现,更有误国祸国的严重危害性。通常人们简单将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民族屈辱归咎于英法等西方列强为自己的私利而挑起的鸦片战争。马克思在论述鸦片战争时却让我们发现了所谓“清流”的空谈是造成鸦片战争的深层内在原因。“半野蛮人坚持道德原则,而文明人却以自私自利的原则与之对抗。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3](P804)。古人云,为政贵在行。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风流名士虚谈废务,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遂有顾炎武的清谈误国之说。后人在总结明朝覆灭的教训时,得出的结论也是由于明人空谈心性义理、漠视经世致用,并由此激发明清学术风格的大变。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邓小平认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邓小平强调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坚持认准了就干,才有不畏任何风险、不畏任何干扰,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既坚决克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又反对执拗于抽象民主的所谓“普世价值”之争。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并经过一代代中国人的劳动与奉献,才有了今天我们与中国梦的实现是如此之近。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用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7]。

三、睦邻友好与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提出并积极奉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并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因此,新时期中国梦的实现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每一个中国人的福祉,同时也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维护力量。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西方的宣传,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存有某种疑虑,看到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军事能力,担心中国恃强凌弱。国际上出现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舆论,并有将中国梦误读为“中国想重建明代的朝贡体系”或“恢复汉唐时期称霸世界、诸侯臣服”。为营造实现中国梦的和平环境,时任外交学院院长的吴建民也曾连续发起召开了三届“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向世人阐释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非常重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和”文化,向世界各国阐释和推广中国的主张和智慧。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兼爱非攻、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对亚洲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8]。以中国“和”文化,有力消除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和”文化表明了中国人从骨子里没有侵略别国的文化基因,中国是一只和平的狮子。这些思想观念赢得了众多国家的赞赏,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但历史基因并不能完全决定现实的路径选择。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9]单靠展示中国爱好和平的悠久历史与睦邻友好的现行政策,这种道义承诺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消除对中国梦的担忧与误读。实际上,并非所有对中国梦的误读都是故意地歪曲或抹黑。现实中有许多国家之所以存在这种担忧和误读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的。纵观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几乎所有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强权与战争,都是以运用武力为手段的。因此,国强必霸成为基于历史经验总结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看似是毋庸置疑的真理。无论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或霸权转移理论,都认为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必然会使得国家间的关系发生权力转移,中国将挑战现有的国际结构,导致国际体系的不稳定乃至爆发战争。[10]再加上中国曾经是这种国强必霸逻辑的受害者,担忧中国崛起后会以武力洗刷曾经遭受的历史耻辱,也看似合情合理。因此,只有从现代社会的经济实质出发对现行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批判反思,才能从根本上阐释中国梦的和平本质及其世界意义。

马克思在论及鸦片战争及其引发的英中关系时,就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深刻指出19世纪中叶发生在英中之间的鸦片战争,看似是国强必霸合理性的一次有力体现,但现代经济的全球化实质上与国际关系的两极相连关系,决定了英国这种“兼施并用迦太基式和罗马式的方法去榨取外国人民的金钱的方法”[3](P783)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不仅鸦片贸易增长换来的却是合法贸易受损失,而且由鸦片战争引发的“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3](P783)。因此,依靠战争来缓解资本市场固有的周期性危机,从来都是两败俱伤的短视行为。正是基于这种理性认识,马克思主义才提出社会主义学说,从而力图从根本上破解现代经济危机和这种人类互相厮杀的零和性国际竞争秩序。

基于此,有着爱好和平、睦邻友好悠久传统的中华民族在近代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过程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道路。如此,历史的和平基因加上现行的制度选择,决定了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然也只能选择和平崛起。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必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11]中国人历经百年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将会给前行中的发展中国家更多的经验和启示。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是属于世界的,世界需要中国梦。

当然,中国梦追求和平发展并不意味着因此可以置国土安全等核心利益于不顾。古人云,止戈为武。在现行的国际关系格局下,中国有主观意愿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却并不意味着为了和平可以随意牺牲自己的核心利益。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2](P154)有些国家害怕中国的发展强大而挑战其既有的国际地位,鼓吹“中国威胁论”,针对这种霸权行径中华儿女更应该凝聚力量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孙来斌.中国梦的精神滋养和文化追求[EB/OL].光明网,2014-09-17.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汤志钧,编.上清帝第二书[C]//康有为政论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131.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7-07.

[7]习近平同志谈“中国梦”[EB/OL].求是理论网,2015-03-31.

[8]习近平主席接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媒体联合采访[EB/OL].新华网,2013-10-0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03.

[10]释清仁.利益冲突成中国威胁论深层原因[N].中国青年报,2012-04-06.

[11]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N].人民日报,2013-01-04.

Abstract: In the new period, to explore and interpret practical wisdom study of the tradition of patriotism, hard work and prosperous neighborly friendship in the long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nation not only can absorb spiritual nourishment from the dream dream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dream and universal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dream.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national spirit; China dream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梦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