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江夏区直属机关幼儿园 王 莉 涂海环
以主题活动为引领,实现美术教育创新
■ 武汉市江夏区直属机关幼儿园 王 莉 涂海环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培养,目的就是让幼儿自主性得以体现,满足幼儿情感、心理的需要,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创新的能力,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乐于创造,学会创造、展现个性。
为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园承担了湖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课题《幼儿主题活动引领的美术教育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研究,在创新美术教学内容、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创新美术教学策略等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收获,通过幼儿美术教育形成本园特色。
利用主题活动引领的美术教育创新研究,收集和利用了新的教学材料和资源。研究组在研究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了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材料,大量使用了稻草、丝瓜瓤、竹子、渔具、农作物等自然材料。我们发现,利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既环保又实用,美术活动内容也更生活化,幼儿参与的兴致更浓。例如: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月主题,生成了一批幼儿熟知而感兴趣的美术活动。《美丽的树叶》这一活动,正是在开展《亲近大自然》主题活动中幼儿发现地上的落叶,继而与之游戏而引发的。教师借助随处可见的叶子,设计了拾树叶、认树叶、粘贴树叶几个环节,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并初步感受发现所带来的乐趣。幼儿兴致盎然,创意无限。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增长幼儿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还在于使幼儿加深审美体验、善于表达审美情感,而这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在以往的环境创设中,教师不懂得利用环境来加深幼儿的体验,也不懂适时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更不会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和延续改变环境。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审美能力、运用能力得到质的提高。如中班环境创设方案《从幼儿出发,注重区域的实用性》,从月主题《去旅行》目标出发,结合班级特点,注重区域的实用性,创设了“江夏景点一日游”的班级环境,使区域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乐园。大班环境创设方案《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围绕月主题《奇妙的大自然》,将江夏薰衣草园的紫色和江夏农村随处可见的农杂粮、葫芦、藤蔓等元素灵活运用,打造了一个浪漫的田园风格班级环境,给人以清新、温馨、雅致的美的享受。全园教师们注重在引导幼儿欣赏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创造,并将幼儿的作品与经典的美术作品共同呈现在环境中。有意识地关注材料与背景色调的整体协调以及平面与立体的有机结合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结合月教学主题,不断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生成沙画、青花瓷、蔬菜印画等美术教学活动,大胆使用稻草、蓑衣、麦穗、树枝、莲蓬等自然材料创设环境,既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补充了现有教材的不足,又极大提高了教师创设有效环境的能力。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幼儿的年龄特征,突破原有经验,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了美术活动的形式。
1.美术教学中示范方法的创新。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范画是支持绘画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幼儿美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前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多使用单一的教师示范方法,直接规范地操作演示,使幼儿迅速把握作画步骤,却妨碍了幼儿的创造性,幼儿作品呈现出千篇一律的表现方式。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经过多次探索对比,找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1)借助名画欣赏,丰富幼儿的表现方式和审美体验。
在实践中教师们发现,中外名画是欣赏性范画的主要来源,也是让幼儿感知具体绘画技能和表达感受的良好素材。名画中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效果,且能明显地传达着某些绘画的技能和技巧。在大班美术活动《星夜》中,教师通过引导大家欣赏梵高的《星月夜》,观察梵高表现星月光芒的方式,让幼儿发现可以用一圈一圈的线条或围绕的点来表达光晕,突破了以往习惯性的用简笔画画许多星星来表达夜空的模式,幼儿的作品内容丰富。
(2)运用写生性范画克服幼儿的某些造型或表现困难。
在绘画教学中,由于认知、表现能力等方面原因,幼儿常会遇到造型表现困难,比如物体的遮挡关系、比例关系、手脚的造型、动作的表现等等。教师们发现,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写生性范画,给幼儿提供当下的技术支持或者亲眼所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表现力水平。如引导幼儿画《拍皮球》时,幼儿对人物的动态表现感觉很茫然。教师就请一名幼儿上前做拍球的动作,请大家观察感知,上身与腿的线条是什么形状?侧面脸部看到了什么?怎样表现弯腰的形态?然后教师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画出了一个弯腰拍球的人物动态
(3)善用同伴范画培养幼儿的分享能力和绘画技能。
教师在研究范画方式的多样化中发现:同伴间范画是幼儿最能乐意接受的范画方式,是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和比较的好形式。装饰画《中国工艺伞》,教师拿出作品请大家欣赏,并要求幼儿说出“你认为这幅画哪里比较好、在哪方面改进一下会更好”。幼儿们各抒己见,比如,“我喜欢他使用的图案,如果再画大一点会更好”“我喜欢他画的线条,如果再给线条加上点点会更好看”……同伴间范画既可出现在绘画活动的评价环节,也可在绘画前出示。长期坚持同伴范画,能够培养幼儿的分享能力以及个体的绘画技能,形成可持续发展。
2.美术教学策略的创新。
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绘画活动呢?如何引导进行有效的评价?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策略。
(1)游戏激趣法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运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活动,使幼儿毫无思想负担,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事物也缺少空间想象的能力,这就造成了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时,往往只能粗象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以小班幼儿为例,此年龄段的儿童处于对儿童画的认知阶段,以模仿涂鸦为主。因此,教师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情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绘画技能的训练。如美术活动《花儿和草地》,教师将印画和纸球有机结合,通过绘本故事引入教学,让幼儿在扮美草地的游戏中学习用胡萝卜印画,最后引来蝴蝶纷飞的情景让幼儿欢呼雀跃。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快乐,教师的鼓励、赞美,让幼儿尽情宣泄、天性自由绽放。
(2)共同参与法激发幼儿创造性。
教师们发现,在美术活动中,特别是一些手工活动,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大量的活动材料,费时费力不少。而准备的材料有时不能满足幼儿的要求,有时候又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怎样才能让幼儿充分利用各种材料,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呢?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某些活动之前组织和幼儿一起讨论活动中需要什么材料,然后大家一起准备,幼儿用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美术活动,创造兴趣更浓。如美术粘贴活动《美丽的树叶》,秋天到了,户外活动的时候幼儿看到许多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教师拿了许多树叶粘贴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并提出活动主题,然后和幼儿一起讨论需要什么材料及工具。幼儿争先恐后发言,提出了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然后大家一起准备。结果粘贴活动打破了以往单纯的拼贴形式,幼儿运用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活动时兴致很高,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通过与幼儿一起讨论准备所需的材料,可以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在想象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3)同伴评价法树立幼儿信心。
通过实验活动,教师们总结出: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充当评价老师这一师幼互动方式能引起幼儿共鸣,帮助幼儿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当幼儿成功地完成一幅美术作品,很在意是否能得到周围人的肯定和赞赏。同伴评价从幼儿的视觉方位、知识经验、审美情趣来评估幼儿的作品,更能真实解读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另外在进行同伴评价时,幼儿会努力从同伴的作品中去发现优点,在夸奖同伴的同时,也增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相吻合。
幼儿园的美工室首先也是幼儿的一种活动室,是进行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与爱好的良好场所。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二楼的平台打造了美工室“纸工艺坊”,这与我们的地区文化相结合—— “纸坊”是由古代造纸作坊而得名。这里全部用纸做主材料进行装饰,操作材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纸。我们将它打造成一个大型的美工区域,划分为染纸区、剪纸区、撕纸和折纸区、立体纸工四大区。美工室并不是被单纯作为功能室使用,我们还把它当作是美术活动的延伸。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会产生新的兴趣点,生成新的美术教育内容,教师们课后会随时带领幼儿来美工室,这些新点子、新内容会在美工室里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教师们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玩纸过程中的表现,收集幼儿在美工室中感兴趣的创作内容,逐步酝酿出我园的纸艺园本课程,并且将功能室活动内容纳入课程。
参考文献:
杜玫.(2006).幼儿美术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季湄,冯晓霞(编).(201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玛考尔蒂.(2005).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李甦,李晓庆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杨景芝.(2012).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