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岸区珞珈山幼儿园 陈文莉
运用“课例研究”园本研修模式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 江岸区珞珈山幼儿园 陈文莉
【摘要】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我们在不断的园本研修中看到了实效。同时,课例研究也是一项长远的研究载体,推而广之,我们以其为导向,引领传统的教研组活动超越事务性活动的层次,发展为一种专业研究行为。把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论,其要素可以嵌入教师的日常教学,与教师的教学行为融为一体。特别是对有一定专业化发展前景的骨干教师,这意味着教学即研究,在教学中就开展了研究,而研究的过程中也实施了教学活动。教学不仅仅是研究的对象,它们是共同一体的,这有助于她们获得专业化的提升,形成自己的特色领域。
【关键词】课例研究 专业成长 教研活动反思
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接过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作为幼儿园的教研组长,我在园本研修过程中,把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论,引领传统的教研组活动超越事务性活动的层次,发展为一种专业研究行为。
要开展好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园领导制订好教研工作计划是必须的,但真正实施计划时还要依赖各教研组开展好教研活动。因此,教研组怎样开展好教研活动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这就要求教研组长依据幼儿园教研工作计划和对教研工作的要求拟定出相应教研活动计划。这个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教研内容(确立教研活动主题);一是教研形式(激活研讨的互动性)。教研内容即研究、解决什么问题,以及问题要解决到什么程度;教研形式即通过何种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课例研究带领大家通过观摩现场教学活动,对教育过程进行观察量表记录,再经过集体研讨、小组讨论、困惑解答等过程,以互动促研讨,立足课例研究获得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下面我以一次课例研究的行动研究为例,阐述如何突出语言活动的研究重点,如何研讨有效的园本教研模式。
课例研究的过程,无论是备课、观课,还是评课,都应该围绕问题展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教研组作为“园本研修”最主要的机体,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可以说教研组活动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十分有效的途径。我们的教研组是一个年轻化的教师队伍,教师都是90后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刚参加工作一年的青年教师。年轻教师在语言活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自身的语言素养不够,在语言活动的指导中,缺乏一定的引领、提升;2.教师的提问和评价不够精炼、准确,针对性不强,启发性不够;3.教师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常规习惯培养不够重视。所以我们的教研工作主要从每位教师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促幼儿成长”的园本管理理念,并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我们将重点放在 “如何让青年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积极面对幼儿的回应”,从而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组内每一位成员纷纷确定各自任务。或是对研究主题内容的分析学习、或是专业知识理论引领、或是教学案例的活动准备……每位教师在任务的驱动之下,都能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材料收集过程中,每个教师对该研究主题的认识也得到了提升。
产生了课例的研究点后,我们就围绕主题开展课堂观察与诊断,提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关注幼儿的学习。本阶段运用两个主要的策略:教案的合作设计和课堂观察工具的使用。园本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是以人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园所的发展与广大师生发展的和谐统一。那么每一次教研,面对各种水平参差的教师应有所考虑,所谓“因人而异,以人为本”适当地加以区别对待。把简单的问题抛给那些自信不足的老师,把提升的问题递给那些理念创新的老师,那些富有特点的领域问题可直接点名专业突出的老师。正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不同层面的引导,对待教师也可以这样,让每位参研教师从中激起参与教研的自信心,体验参与教研的收获感,从而促进不同层次间教师的成长。
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升,自我反思尤其重要,教师必须学会在反思中成长。课例研究的核心就是要使教师学会批判性反思——以新的视角去看待日常和特殊情况下的教育实践。首先,在研讨的前期,我们就要解决“什么是教学中有效的回应?”以及“教师有哪些回应策略?”的问题;然后通过教研活动探讨 “你们平时是否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等等,引发教师们对实际问题的反思和改进,策略性地选择与调整方式来帮助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反复探索。通过教研小组的团队互助、集思广益、经验分享等,也能促进参研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其次,在教研实施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理念、认识与教师原有理念、认识产生冲突的时候,或是抛出来的问题比较大而泛,那么开展教研活动时应及时把握问题的关键与层次,通过不断地跟踪提问,使这些冲突更加明朗,并且引导教师进行更深入的争论,在争论中启发教师把个人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策略不断地显现出来,鼓励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教育主张,使个人内隐的思维过程、教育观念得以外化显露,将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形成清晰的看法,通过质疑,使观念不断冲撞,将探究走向深入。
最后,通过教学园长的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独立教学和善于思考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园本教研走向纵深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青年教师,在这次课例中写道:从刚开始准备活动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欣喜感受,我发现原来我已不再是一个束手无策的老师,我知道怎样给孩子们讲故事能让他们喜欢,儿歌不是我念一句他学一句,语言教学要关注幼儿的语言能力,为他们提供敢说想说的空间。
表1 语言课例研讨活动流程
(一)将课例研究与日常教学有效结合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捷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只有深入地关注和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及认知需要,教师才能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地做出回应,才能真正满足幼儿的需要。同时,欣赏的眼光能够使我们真正从幼儿的视角去看待世界,而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教师的回应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活动向纵深发展。正是我们经常提出的关注教师、关注幼儿,从课例研究中获得启示。
(二)促进教师间形成学习共同体,营造合作的教研文化
在课例研究中,课堂观察与诊断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从观察与诊断的主体来看,被观察者和观察者都必须共同参与,课堂观察诊断任务的驱动使听课教师不再仅仅充当旁观者的角色,而是全程参与研究活动,有对课堂教学充分的、积极的思考。因此,同伴互助与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园本研修的基本规律。实践+反思=成长,由此可见,实践和反思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会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学会分析,学会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学会呼应,提高教育机智。教师只有具备这些相关的教育技能,才能有效地回应幼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不反思的教研是没有深度的,其成效也必然不高。某一主题的教学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要引导教师抓住教研中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进行深入的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课例研究,经过课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这样,教师的研究就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本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水平上。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一学期内经历一次上述的全过程,只要持之以恒,教学研究活动的能力和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课例研究”园本研修模式的实施与运用,给了我们一种启示、一个借鉴。多名教研组教师在活动中获得市、区优质活动、案例评比的好成绩,这种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在我们幼儿园传承与创新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崔岚,黄丽萍.(2011).如何当好教研组长:幼儿园教研组长最新工作.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祖英.(2007).怎样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嘉沪高级研修班交流.
徐文芳.(2009).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策略的实践与研究.2015-07-15取自http:// www.docin.com/p-734032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