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霞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较为重视,但在教学模式上还是较为传统,以讲授模式为主,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不够丰富,阅读教学效率不高。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高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以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段 阅读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3B-0026-01
阅读的重点在读,核心在体验,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担心学生读不懂,于是将更多时间用于教师讲授,希望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忽视了阅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个性化规律,让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既定的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很难生成自己的体验。
一、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多读课文
阅读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读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因此,读,就是首要任务。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很少让学生阅读,最多是课前布置简单的阅读任务,学生只是以浏览的方式看看课文,由于对课文不熟悉,课堂中哪怕教师如何用心讲授,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也无法得到丰富。
在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用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一般而言,对生字词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课前检测题引导学生完成。对于课文内容,可采用填空、判断、概括等方式,也可在课堂中以提问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分小组下达任务。其次,要注重在课堂中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在《黄果树瀑布》的教学中很多学生没有见过黄果树瀑布,教师以幻灯片展示黄果树瀑布,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去找黄果树瀑布的特点,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读课文。
二、加强课前指导,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在传统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前任务较为简单,这对于学习较为积极的学生而言还有一定作用,而对基础较差,学习不够积极的学生,“自读课文”的笼统要求无法让他们认真阅读。加强课前指导,不仅要以明确的任务要求学生,还要在方法上给予学生引导。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如有的学生在读中遇到不懂的词语,可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如果依然不能解决,可在课文中标出以便课堂上向教师提出。在自读中,读的方式可多样化,可查阅资料再读,也可读后根据读中的认知去查阅资料;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阅读的习惯。在课前阅读中,学生如果觉得哪些句子打动了自己,可在课文中标注,也可摘抄在本子上。对于层次归纳,学生可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在课堂中和同伴进行讨论。
三、提倡合作探究,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阅读是学生主体和文本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文本中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抒发的感情,而学生则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体的经验和知识自然有限,体会各有不同,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组织学生把不同的体会进行交流,可让学生的体验得到丰富。
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过程中,要注重以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交流。如《小草和大树》的“逆境二:请教遭训”的探究中,以20岁的夏洛蒂在作品没有得到前辈指导时为背景提问“她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学生找到“锥心之痛、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等词语后教师追问“信中哪些字眼让你感到刺心的痛?”,以此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文本交流自己的感受。接着教师出示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想象在当时如果别人看到她在写作会怎么说,她又是怎么做的,以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引导学生体会其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注重读后拓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多以书面练习对学生进行巩固,很少进行拓展。课堂教学中虽然学生获得了一定的体验,但要让这种体验成为学生的阅读习惯,能从体验中获得独特的感悟,拓展是必不可少的。在拓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围绕课文内容,还要注重结合生活。
首先,以多样化的拓展方式提升学生的体验,如写读后感、课后辩论、角色扮演等。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其次,要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拓展,如课后组织学生展开观看、调查活动,写景类课文的教学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议论文教学后引导学生展开小组间的辩论赛。
阅读,关键在读。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以丰富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激活小学高段语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开梅.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三个立足点[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2]陈志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有效阅读[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3).
[3]王丰.巧编新诗,开辟有效阅读的新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11).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