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托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受益者、校园的主角,努力融入本校的校园文化、主动参与学校建设,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既满足大学生文化需求,陶冶情操,对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实现公民教育目标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公民教育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95-03
公民教育就是将全体社会成员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的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加强公民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公民意识,把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融为一体,正确理解和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区别于社会的在学校校园存在并传承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一、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民主、权利、平等等现代化的意识。但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对公民意识的认识更多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人意识,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应有的公民素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公民意识的淡薄。对国家、社会的关注不够,更缺少作为公民应有的关于个人与国家、社会关系、权利和义务等知识层面的认知,因而表现为缺少主人翁意识,对社会缺乏责任心,做事情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公共精神的缺乏。缺乏现代公民应有的正义、责任、参与、奉献、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等风范和风尚。在校园,我们经常会目睹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的现象,一些学生不关心学校发展和建设,不关心公共事务,自主、自律意识差等。
公民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道德原则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出来。因此,依托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作为校园的主角以及校园文化的受益者,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把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这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时时、处处、人人的全面、全员、全程育人,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建品牌化的高职院校以及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大学生公民人格的成长和精神素质的提升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切忌唱高调,也尽量不向学生灌输大道理,应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主体参与性强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获得正能量,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
(一)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培育学生公民意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花海林园·美丽南职”设计和规划校园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在学生中广泛征求创建的方案,让学生意识到学校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以校园环境为实践场所,在学生中开展劳动周和“体验日”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学生在劳动和体验过程中,不仅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光荣,同时也迫切地希望全体师生能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而这样的想法也促成了他们在劳动结束后能更加懂得重视劳动和主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美丽南职”建设,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共同营造更加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将罗文校区金葵广场向日葵养护管理项目面向校内学生团队进行公开招标,学生团队通过竞标形式获得葵花地“领养、领管”权。公告一经发布,同学们竞相组队竞标,希望领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终共有五个学院获得向日葵地认养资格。
学校通过征集校园创建方案、校园劳动服务周以及认养、护理向日葵和绿化校园环境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培养热心公益、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实行校园劳动服务周之后,学生乱丢乱扔现象明显减少,维护校园环境的卫生意识增强了。
(二)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规范意识和民主意识。一方面,督促学生严格遵守现有的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针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也相应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制定班级公约来规范群体的行为,逐渐形成制度约束习惯和有序的自我管理局面,促进形成和谐集体。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社团自主管理、体育节和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管理、食堂伙食监督管理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最终的自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教师“放权”让学生自主管理,给学生信任与尊重。比如由学校翰林演讲与口才协会承办的“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活动,从制定策划案、场地的确定和布置、人员的分工与安排(联络、接待礼仪、主持、拍摄、音响设备技术、计时等),再到会场秩序维持、后勤保障以及善后工作,一切都由学生全程负责,分工到人、责任明确。这期间会涉及与校内各有关部门、领导、老师、参赛学生以及其他社团(晨曦摄影协会、校礼仪队等)的协调与沟通。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学会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相互尊重,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完善的欲望,形成民主意识。
(三)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2013年以来,学校党委搭建师生与学校领导相互沟通的机制平台,举办了“校长有约共话南职”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师生、干群沟通平台”、校长热线、院长热线、部门热线等平台充分广泛听取民意,鼓励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让学校领导可以直接了解、倾听师生诉求和建议,促进学校科学决策。师生可直接与校领导交流学习上的困惑、烦恼,促进师生成长成才。同时对于向学校建设和管理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的师生,还设立和颁发“献言献策奖”。该活动引起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家主动思考,集思广益,大胆献言献策,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主人翁责任感明显增强,成效显著。endprint
为了指导学生科学使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公民媒介素养,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介资源作为大学生接触和参与媒介实践活动的阵地与平台,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媒介活动实践的主体。2014年6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中心揭牌成立,这是一家由学生负责学校微博群、微信群、学校官方贴吧、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应用研究、运营管理的学生社团,在广西高校中尚属首创。新媒体中心成立和投入运营,有利于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的建设管理,进一步筑牢网络宣传阵地,极大地畅通师生与学校领导、各二级部门的沟通渠道,不断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也为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充分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科学理性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学校人文社科部在学校金葵花广场开展了主题为“共建‘金葵文化,争做出彩南职人”的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大学生学习和践行学校“金葵文化”,提高学生对“金葵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传递正能量,像校花向日葵一样“有点土壤就发芽、有点阳光就灿烂、有点雨露就成长、有点果实就回报”,力争做一名出彩的南职人。同时,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和实际,开展“校园文明状况”调查活动。利用一些平时易见的校园不文明现象作为切入点展开调查。通过观察与思考,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文明状况,进而明确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制定文明公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知行统一,不断提升自身文明道德素质。
三、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
(一)加强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育人氛围。以“花海林园·美丽南职”为建设目标,以“绿化、林化、彩化、香化”为校园园林景观标准,倾力打造一个2000亩的美丽校园。通过“花海林园·美丽南职”建设,立足于把校园环境建设成“陶冶学生情操的花园,育人启智的学园,发展兴趣的乐园”。在设计校园环境时,集观赏、教育、生态与一体,不仅注重优化校园自然环境,更着力于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力争让校园内的每个字、每条路、每块墙壁、每个景都能成为陶冶情操,启智育能的好教材。
(二)拓宽了校园文化建设途径,丰富了活动内涵,形成了事事育人,人人育人良好局面。学校抓住新生入校、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各种契机,抓住教室、宿舍等师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载体和形式,通过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化认识,践行规范,促进行为操守养成。学校每个活动的开展,每项工作的过程,都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宗旨,使学生真正获益,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娱乐、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三)培养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了大学生的多种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了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各项活动的开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陌生人交流的过程,比如文明班级、宿舍文化创建以及调查问卷和采访活动,要求同学们每一次开口说话前,都经过深思熟虑,小组讨论,让自己的沟通更有效,让每次行动效益更高。
2.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合作,大家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最后实现相互提高。在整个活动中,同学们相互间更容易发现彼此的优点,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3.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无论是讨论采访对象,还是活动开展中出现各种状况的应对处理,都要求同学们集思广益,考虑问题和处理不断成熟和全面。在不断完善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相信这些磨炼对他们走上社会后,更加能面对遇到的挫折、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苦与甜无疑是有益的。
四、一些思考
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校园环境中的设施、设备、景观和人等,在众多物质因素中的某一个方面要表现出某种稳定的精神品质和风貌需要进行长期的雕琢,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就人来说又包括全体师生。校园文化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要充分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不断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建设,为大学生融入学校或社区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下转第119页)(上接第96页)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载体、新方法,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思政课改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加大课程的实践教学力度,鲜活课堂教学素材,实现理论讲授学习与行为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学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为进一步深入探索思政人文课程知行合一的教学改革起到积极推进作用,打造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共享平台,共同承担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责任。
总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活动,其活动价值具有多元化。不仅有利于营造一个清洁整齐、文明和谐、民主平等的校园,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提高全民素质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艳玲, 马欢欢.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2]黄平.对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教育内容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8)
[3]许丹丹.探析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
[4]伍琼中.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探析[J].广西教育(C版),2013(11)
【作者简介】伍琼中(1965-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与法律教育。
(责编 黎 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