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2016-12-23 08:56赵慧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道德观念语文教学

赵慧

摘 要:中学教育务必要凸显公民教育的主导地位,竭尽全力地令学生在学习更多知识的过程中,全方位锻炼个人素质,使之逐渐地成为学会做人、求知、做事、生活、创新、审美的合格公民。本文探讨了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公民教育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落实个人职务,提供较为丰富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公民教育 道德观念 渗透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64-01

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贯穿公民教育,存在一定的必然性,须知语文能够将社会的诸多事、情、理、志等因素予以真切映射,并且表现出可靠的社会理想、政治信念、阶级观点、人生哲学等,即承载着极为多元的文化基础,对于中学生标准世界和人生观念的养成,有着决定性意义;再就是语文学科中强调的听、说、读、写等基础技能训练,更加是培养良好公民素养的高效途径。至于究竟怎样科学化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公民教育,具体细节将如后续内容所示。

1 透过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公民教育

1.1 充分开发沿用教材内容

德育渗透理应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毕竟教材之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包括孔子积极人世精神的《论语》、陶渊明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传》、杜甫忧国忧民的《春望》、蒙田的《热爱生命》等优质化文学著作,当中将社会现实、特定时代背景下人民的情怀等予以清晰化映射,不单单能够作为学生读写技能拓展的指导样本,同时更可以在无形之中自然地令学生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灵魂,促使他们人格的健全化发展。

如在进行《岳阳楼记》讲解过程中,不单单要辅助学生欣赏作者对洞庭湖景致的高超描写技巧,同时更要令学生谨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警句,明白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胸怀,令中学生情操得以适当陶冶并立志高远。

1.2 适当结合延伸相关背景资料

将课文内容刨除在外,包括课文对应的情感资料和情境氛围等,都可以令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官效应,进一步令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中获得愈加深刻的体会。如在进行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课文讲解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闻一多在讲演之后遭遇国民党枪杀的悲剧,令学生在聆听这部分背景资料过程中,怀着缅怀和崇敬的心情进行课文细致化朗读,这样既能锻炼学生朗读的技巧,又可以令他们透过作者经历养成高尚的革命情操。

1.3 引入贯穿多元化教学引导模式

在中学语文课堂之上,为了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适应地位,除了教师倾心讲授之外,更要沿用小组探讨、竞赛、画图、想象等多种模式,这样便可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渗透更为深刻的公民教育内容,顺势培养中学生应有的团结互助、良性竞争、动手操作、丰富想象、求知探索等技能。如在进行《寓言四则》课文讲解时,因为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塞翁失马等都是流传许久的寓言,如若依照传统鸭架式灌输方式,势必无法令学生得到丰富可靠的锻炼机遇,公民教育实效极为有限。因此,在课前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安排单位小组进行一类寓言情景表演,其间允许学生进行适当程度地加工改编;持续到正式上课期间,则安排四个小组进行表演竞赛。这样一节课下来,课堂氛围便会显得极为愉悦风趣,学生在寓言的理解和加工上都彰显出高超的实力,更为重要的是,从中培养出想象、表演、合作等能力和公民素养,证明中学生的塑造空间是极大的。

2 借助课外阅读指导渗透公民教育

2.1 开展五分钟的演讲活动

即保证每天令学生依照学号或是座位轮流的在课前进行五分钟演讲,内容可以是故事、成语、诗歌或是新闻,之后由其余学生进行评价。长期过后,不单单可以全面扩充学生视野范畴,辅助个体积累丰富的人文和公民素质培养素材,同时更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搜集整理信息,以及演讲和辨析技能。

2.2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外作品指导

即安排学生进行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课文作品阅读,旨在拓宽学生阅读范畴,使其能够自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进行《出师表》讲解过程中,可以预先安排学生长期阅读《三国演义》这类名著,督促学生在课后阅读过程中找出和课文相互对应的诸葛亮事迹,这样学生便可以更好地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

2.3 向学生推荐各类优质化文学著作,并鼓励他们写读后感

学生与其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偶像剧和推理片之上,不如观看一些题材丰富的书籍。教师完全可以安排一些课文阅读任务,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诸如《福尔摩斯传》《花季·雨季》等书籍,并且为避免学生观后感想稍纵即逝,还需要督促他们写读后感,这样便可以把他们当时阅读的思想火花保留,最重要的是锻炼个体写作技能并见证他们公民素质培养的轨迹。

经过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关于公民教育观念已经引起更多领域的关注和认可,以往中学生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应试成绩,对于学生公民素质全面化培养重视程度有所不足,而经过全新课标出台和执行之后,对于中学教育提出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强烈需求。毕竟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由于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凸显,资讯又高度发达,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希望日后相关语文教师能够多加关注和监督指导。

3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原本和政治课程就有着本质化差异,不过进行公民教育的渗透却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相信日后经过教育主体多重创新调试之后,势必会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令学生愿意主动地阅读各类篇章并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从中体会学习深刻的品质素养,令中学生逐渐地转变成为一类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 彭发玉.奠基现代公民教育之路[J].教育,2015,45(41):155-167.

[2] 王永桂.加强公民教育,创建快乐校园[J].山西教育(管理),2016,12(06):79-84.

[3] 詹兰兰.公民意识教育视角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道德观念语文教学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由传统礼仪看中英传统人伦道德观念异同——以英剧《唐顿庄园》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