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小燕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模式中,充当各种角色的教师和参与各项任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能营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局面。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合作学习 大学英语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大、中、小学的各种教学中,对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起到有效作用,实效显著。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王坦,2002)。各国的研究一致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生生之间互动的变革,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体性协同发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二、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形式,以网络为工具,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实施的合作互助的学习模式。如今,网络资源丰富,学生想要获取资源非常便利。学生可在网上随意浏览、下载和上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网络成为展示其创造性工作的媒体。
然而,网络环境有其特殊性,其交互的直接性和存在的不足直接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分依赖于网络媒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情感交流的困难。
合作学习有助于消除网络学习的孤独感,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和积极参与。开展合作学习,可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网上交流弥补这些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另外,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等,这与网络教育中的评价指导思想相吻合。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宰,不少教师习惯了这种传统的教师角色,一时难以转变。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教育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网络课堂中起引导作用,教师不仅是指导者,更是监控者、评价者和管理员。合作学习更加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提倡赋予学生更多自由,充分发掘其潜能。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及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案例
高职学生存在英语基础薄弱但较好的学好英语的心向,基于学生的特点,教师可尝试在教学中采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以下是开展网络学习的步骤: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过程大致可分为课前准备和信息搜集、课堂上的信息共享、成果展示和评价阶段。
1.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口语能力、阅读成绩、性格、合作能力等,将全班48人分成4人一组,共12组,确保“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各小组中要分配一个电脑技术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以带动其他成员学习使用网络工具,便于网络合作学习顺利开展。教师提前两到三周布置小组的学习任务,要求各小组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在将任务分派给各小组后,由小组负责人决定每个成员的职责,自行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源,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方向性指导。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合作性地完成任务,每一个成员都应担当一个角色,比如组长、发言人、记录员和检查员,并定期轮换。在座位安排上,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结构,让小组成员之间围坐在一起,这样便于课堂上产生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局面。
2.小组成员各自收集信息,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小组负责人依据职责明确的原则,通过网络通讯工具,为每个成员分配有关学习任务。各小组成员据此收集信息,然后通过在线交流,对所有资料加以整理、分析、修改、归纳,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实现资源共享。
3.组织活动。小组利用共享资源,根据任务开展活动。例如在讲授《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Unit 9“Is There Life on Earth?”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讲课之前,布置学生自主上网搜集相关背景资料,阅读与该文章主题相关的科普性文章并观看科普电影,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在资料准备充分后,各小组组长分配适合于各成员的具体任务,如擅长做PPT的可根据材料做课堂Presentation所需的PPT;擅长写作的写关于外星人的电影影评;英文基础好的学生负责修改文字和做最后的课堂演讲。
4.成果展示阶段。在课堂上,请各组同学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派小组陈述人到讲台上作相关演讲,小组其他成员可加以补充,演讲结束后,该小组同学需要回答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三个问题。课后,要求各组同学把演讲内容整体成文字材料,连同PPT,发到我院外语学习平台http://60.190.19.87:8088/bbs/。
5.评价阶段。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中,最令人担忧的是合作小组在完成活动或任务时失控。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引入完善的评价机制,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以激励和监督各小组及成员的学习。教师根据各小组在最后陈述中表现出的对本篇文章主题的理解情况和小组成员的整体表现情况,对所有小组和小组中的优秀成员进行打分和评价,以此激励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帮助。另外,学生利用外语学习论坛上传演讲资料,既可对自己的内容进一步修改,又可供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和评价并且得以改进,教师在期末根据学生所发的内容给予评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互联网,运用合作学习手段组织各种课堂和课外教学活动,既能更有效地发挥师生的能动性,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Arnold.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Aronson,E.Jigsaw in 10 easy steps.http://www.jigsaw.org/steps.htm,2000.
[3]Nunan,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New York:Prentice Hall,1991.
[4]李曼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A].大学英语教学研究,2002.
[5]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