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让学生“体验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2015-01-19 23:10:18于明冉
考试周刊 2014年95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于明冉

摘 要: 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创设情境,创造积极互动、和谐自然的课堂环境,拓展美术课堂学习空间,使整个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体验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美术教育内涵也日益丰富。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领域。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创设情境,创造积极互动、和谐自然的课堂环境,拓展美术课堂学习空间,使整个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地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点滴做法和认识。

一、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往往不注意观察,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从中发现美。例如,教学《留住秋天》一课前,我搜集了有关秋天的景色画面,制作成课件,教学时为学生播放,使学生走进秋天,看到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风送爽,红叶似火;看到苹果熟了,柿子红了,松鼠采野果,喜鹊忙做窝……通过课件演示,学生感受了秋天,发现了平时没有感受到的景色之美,自然激起了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形象生动的关于秋天的画面,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符合儿童的心理习惯,令他们耳目一新。看完后,我趁机导入新课,逼真的屏幕图像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难以描绘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大大简化教师在课堂上费事劳神的重复机械劳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十分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运用相关课件,让学生欣赏美,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就会用美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因此丑化。”美术何尝不是这样呢?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为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欣赏的美术作品的内涵,我充分利用跟教材有联系的课件,发挥美术欣赏教学的直观特性。例如,进行欣赏教学时,我注意用大屏幕放映动感的、放大的白石老人的《荷花》,再顺其自然地讲到“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还有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用大屏幕放映后更显得气势磅礴,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进行欣赏课《美丽的大自然》一课教学时,我运用生动绚丽的CAI课件,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锦绣河山,学生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和红墙绿树的倒映,身临其境,愉悦之情油然而生,幸福之感油然而起。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感受,让他们在山光水色的陶醉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审美素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心灵深处接受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三、授课手法丰富多样,让学生创造美,彰显学生创造美的个性和意识。

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基本功能是传递和选择文化。学生是美的体验者、欣赏者,更是美的创作者。美术创作学习既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创造和谐课堂,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例如,《校园写生》这一课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画法与步骤。该课要求用两课时完成,第二课时主要表现画面的明暗。教学时,我利用投影片配合讲课,既复习上节课内容(定位、画基本形、画轮廓),又明确本节课的任务(画明暗)。我将这四个步骤分别写在四张投影片上,再将四张投影片连为一体。演示时,首先复习上节课内容(定位),在第一张投影片的基础上展示第二张投影片——画基本形,第三张投影片——画轮廓,引入新课后,我重点讲评第四张投影片——画明暗,并指出轮廓(如房屋的暗面、树的暗面等)都用线条按结构排列,线条的勾勒有疏、密、重、轻、远、近之分,因此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领悟和把握本课的知识点。

对教师来说,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根据心理学实验研究,学习效率与人的感官功能有关,参与学习的感官越多,效率相对来说越高。由于多媒体教学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此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在学生作画时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启发其创作灵感。声画同步、浑然一体,不仅烘托了课堂气氛,而且陶冶了学生情操,使学生真正处于美妙的学习氛围中,便于其理解能力、创作能力、想象能力的积极发挥,从而渐入教学的最佳境界。

总之,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提供学生感受、表现、创造美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提高美术鉴赏、表现、创造等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美术、享受美术的坚实基础。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可千方百计把美术课的授课内容转化为可看、可听、可学的材料,由易到难、由远到近、由抽象到直观,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美术,更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充分地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拓展美术课堂学习空间,真正让学生体验、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01.

[4]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等出版美术教学等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30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5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5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