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香
【摘 要】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让读书成为不可或缺的快乐,让我们的学生在读书中快乐成长,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在阅读中快乐舞蹈!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儿童的阅读,要求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状况,小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氛围,阅读量贫乏,缺乏必要的阅读指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培养亟待加强。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阅读氛围具有激励学习动机的功能。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较之单纯说教易于学生理解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更利于培养学生自觉的阅读的习惯。
1.充分发挥图书室、墙报栏的宣传教育作用
农村小学因为基础设施的配备相对简陋和经济条件的相对薄弱,大多数没有设置图书室、阅览室。学校要借薄弱学校改造之机会筹集资金想方设法设置图书室,购置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对学生经常开放,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在校园、教室设置读书栏,定期向学生介绍好书、读书方法、阅读明星,在校园、教室张贴类似“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书吧、朋友”、“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伟大的心灵对话”这样的导读名言,在教室里开辟“读书角”,学校走廊摆放开放式书架,红领巾广播台宣传阅读明星。
2.安排阅读课,引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还不如做几道习题。有了阅读课的硬性规定,就有了阅读时间保证。
3.做好家长培训,转变家长观念
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功利化,很多父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为了考上大学,至于那些“闲书”,读了没什么用。甚至有些父母认为课外书内容不健康,耽误时间,影响学习,根本不允许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学校要定期做好家长培训,营造好读书氛围,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开展亲情阅读。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自觉给孩子购书,建书橱,把送生日礼物、压岁钱都变成送孩子们爱看的书籍。鼓励孩子阅读、陪伴孩子阅读、与孩子讨论读书话题等,每个家庭都积极为孩子创造阅读的环境。这样,让学生耳濡目染都是书香气息,阅读的兴趣必定油然而生。
4.定期举行读书月活动
组织广大师生、家长结合自身需要读书,并在读书过程中写好读书笔记,结束时写一篇读后感,学校组织评选优秀习作演讲,并颁发荣誉证书,促使广大师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达到“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境界。
二、激發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教师应首先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加上小学生模仿性强,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所以老师可以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古今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苏秦悬梁刺股勤读书;匡衡凿壁借光好读书;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神童”陈毅巧读书等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容低估的;也可以组织每周一课的课外阅读汇报活动课、开展“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感悟展示栏、不定期组织学生阅读竞赛和阅读档案展示活动、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每天利用午读午唱时间一人的课外阅读展现5-8分钟自主活动、举办学校展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专栏、评选和表彰阅读小能手、自办手抄报等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又可以更灵活更直观地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还可以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就极力表扬。
2.教师以身作则,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课外时间,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3.家长示范
哈巴德曾说过:“如果我们读书花的钱不比嚼口香糖花的钱多,那么这个国家是绝对不会文明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我们的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问一问自己:我们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花在阅读上呢?连我们自己都没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怎么能强求孩子们去读书呢?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家长自己每天至少要读半个小时的书。给我们的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知道,除了电视和电脑,我们还可以从书籍中得到乐趣,得到知识。当阅读在我们的家庭中变得像看电视一样自然的时候,孩子就会很自觉地拿起书籍,享受这种文字带给他们的快乐。学校可开展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同读一位名人或大作家的书,进而延伸到评选故事爸爸、故事妈妈等活动,牵动家长捧起书本,与孩子共同成长,不失为一种陶冶他们情操,增强其交流能力的途径。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保证阅读时间
由于受影视作品的冲击,课外书籍与丰富多彩的充满神奇、幻想的影视作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生的吸引力被影视节目深深吸引,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时间,很多学生无时间更无兴趣去读那“白纸黑字”。教师、家长要督促孩子在学习日和双休日都要最少有30分钟的阅读时间。
2.增大阅读量
要求学生学习日内每天坚持阅读1000字,双休日坚持每天阅读2000多字。
3.选择好阅读书籍
针对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只满足于入眼不入脑的浅表性阅读,满足于过眼云烟式的娱乐性阅读,满足于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式阅读,教师一定要思考读什么、如何读,读了怎么用。要选择,择真,择善,择美而读。别林斯基说“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好书,引导学生读好书,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词语,赏析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方法,教会学生浏览、粗读、速读、精读的方法,并学写读书笔记,分年级教给读书方法。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使学生与文学作品产生心灵与心灵的呼唤,感情与感情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从而获得一种对善与美的把握和领悟,培养起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心灵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让读书成为不可或缺的快乐,让我们的学生在读书中快乐成长!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在阅读中快乐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