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艳玲
【摘 要】我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很多同学都不会做阅读题 ,考试时虽然答了很多,却答不到采分点上,因此我总结出语文閱读题答题四步骤:①全篇阅读,整体感知文章;②看题、审题,揣摩、领会题意,把握题的要求;③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略读、跳读,找到题点;④组织语言形成答案。以上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题的得分率。
【关键词】阅读;感知;揣摩;领会
目前,全国上下素质教育已全面铺开,这是一扫应试教育弊端,适应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其中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要以阅读能力为基础。所以,我认为推行素质教育阅读能力培养很重要。
从考试方面看,现行的中考、高考等各级各类考试的语文试题中,阅读题都占有40%~50%的比重,程度相近的学生,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得分拉不开档次,语文成绩的高低关键就看阅读题的得分率。
现实考试中,学生丢分最多的恰恰就是阅读题。一般中上游学生10分左右的阅读题只能得5分、6分,其丢分的原因有很多,如:基础知识不好、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观察分析,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我认为学生做阅读题丢分率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作阅读题的可行性方法。在这几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琢磨、思考这个问题,也摸索出一套自认为较成熟、具有可操作性的做阅读题的方法,具体如下:
我认为做一道阅读题,应分为四个步骤:
一、全篇阅读,整体感知文章
这要求学生要认真阅读,边阅读边体会,且读后一定要能够整体感知文章,达到宏观把握文章的程度。检测自己是否做到整体感知的方法:把卷子扣上不看文章,去回想文章的内容,从文体的角度看一看自己是否对文章能够整体把握。如:记叙文,应能够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有几个方面,所表达的是什么;议论文,应在头脑中反映出该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是用什么论据怎样论证的;说明文,要大体知道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或事实;散文,要在感知其“形”的基础上品位出其“神”;小说,应感知到主要人物和主题。把握住文章的整体脉络、主要内容,做题时就不至于出现方向性错误。
这一步需注意的是不要耽误过多时间,一般短文,集中精神细读一遍,就能感知其内容,不行再来一遍,最多三遍。如果三遍之后还不懂,那也不能再读了,而要去做题了,这也说明这篇文章太难,大家都读不懂,得分率都低。
二、看题、审题,揣摩、领会题意,把握题的要求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毛草马虎现象,由于看题不细,审题不认真而丢分的现象多数同学都出现过。审题时要做到“三看”:
(1)看题有几问,分几层意思,从而确定答题的层次。如:问:某个词用得好不好,可否用新词替换,为什么?这一道题有三层意思,一问用得好不好,二问可否替换,三问为什么,我们就逐层地、条理清晰地回答。
(2)看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如:有的题要求用文中语言答题;有的题有字数限制等。
(3)看能否获得一些其他信息。如题中出现“概括”或“具体”的字样,答题的方式就不一样,要求“概括”就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要求“具体”就用自己的语言或文中的话分条分层细致作答。甚至还可以从分值角度判断一下答题方向,如分值是1分,就不用分点,言简意赅;如分值是2分,最好分成两点来答;如给3分,最好分成3点,就算不能分点,答案也要比1分的题详细得多。
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略读、跳读,找到题点
(1)题看完了,我们把题意理解透了,如果是针对全篇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在主观意识的基础上去答题,而有些分解的局部题就要去找题点。①有的题标识性很强,题干中就明确告诉了哪一段或哪一句话甚至哪一个词有什么样的问题;有的题,还加了点或有浪线、直线。②有的题没有任何标识或指向,那我们更要在略读或跳读的基础上,找到与题意有联系的语句或段落。③还有一类题是主观性试题,不管是观点探讨型的还是开放型的,我们都要找到文中的观点,或文段中与题意有关联的信息,然后加以比较综合。虽然主观性试题答案要求很宽泛,不拘泥于一点,只要观点正确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给分;但你的观点和提出观点后自己“圆”的过程中,都不能完全抛弃文段,还要在文段控制之下去考虑组织答案。
(2)找到题点后,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判断与题意有关的是哪几句话或哪几段。上下读一读,边读边琢磨边思考,在头脑中逐渐形成解题思路。
四、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有的同学认为:解题思路都有了,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呗!其实不然,答题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非常重要。你的答案语言是否准确、表意是否清晰、逻辑关系是否正确、答案中有没有采分点都直接影响你这道题的得分。通过教学实践的摸索,我认为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考虑以下几点:
(1)形式上一定要赏心悦目。现行的中考、高考中,阅读题都是人工评卷,如果字写得乱七八糟东倒西歪,评卷老师连看都不愿意看,甚至想看也看不懂,那你的答案内容答得再准确,语言组织得再精彩也无济于事,分还是得不到。因此,卷面形式上的东西也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谨慎对待。
(2)语言一定要准确。因为是语文考试,语言是否准确无误体现着你的语文素养是否好,语文基本功是否过硬。语言准确分为两个方面:①书写准确。在书写的过程中绝对不允许自己出现错别字。如出现,一方面暴露出自己语文基本功不好,会在评卷教师的心目中形成负面印象,影响得分;另一方面在一些考试的评分标准中就明确规定,出现错别字要酌情减分,分值小的题干脆不得分。其实,避免出现错别字也有一定的技巧。汉语中近义词非常多,想用的词如果觉得不把握,可以用自己有把握写对的近义词代替。如:“缄默”中的“缄”不会写我们可以换成“沉默”,这样既保证了书写的正确性又表达了该表达的意思。②表达要通畅,不要出现病句。出现病句就会影响你的意思表达,致使评卷教师看不懂或误解你的答案造成不应有的丢分。为了减少出现病句的几率,我们答题时尽量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式,要尽量多的使用文中语句。
(3)选择适当的语言组织方式。答题的语言组织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概括;另一种就是使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如果题干中有明确的要求,那就按要求回答;如果没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能用原文中的词或语句回答的,就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文中的语言规范,不容易出现错别字和病句;另一方面,文中的词句不脱离原文,更能贴近文章的原意。
(4)语言组织的训练方法。有些中学生答题都是大白话、大土话,不容易得分。其实,答题的语言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些题有现成的套用的格式,如题中问比喻修辞的作用时,都是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什么;说明文中如果问某个副词可否删掉,这一般都涉及到语言准确性的问题。类似于这样规律性的东西非常多,只要多练习、多思考,就会总结出规律。
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实验,我摸索出一套可行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自己买一套正版的、答案准确率高的阅读题,然后分文体做,其具体步骤为:①自己先按部就班地做,形成自己的正确答案;②翻开正确答案与自己的答案对照,看自己的语言与答案的语言有何不同,找到差距,学习答案的语言,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