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宏章 李忠贵
摘要责任意识,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义务的一种复杂情感的体验。近几年来,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一些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缺乏责任感。本文主要介绍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师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应当坚持的原则和办法,探究这些办法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责任意识缺失现象原因培养策略
近几年来,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弱化倾向,与其年龄和教育程度严重不吻合。一些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缺乏责任感。中学阶段是莘莘学子从少年迈向青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个性发育呈现模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育人系统工程,需要集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合力才能见效。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利用好这个平台。
一、 何谓责任感
责任感,也称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1]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
二、 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1. 对个人成长缺乏责任意识
学生对个人成长缺乏责任意识的主要表现有:首先是不良的卫生习惯,如乱扔瓜壳果皮,随地吐痰,随意践踏草坪;其次,不健康的审美价值观,佩戴夸张的首饰、穿奇装异服、讲污言秽语;第三,人身安全保护意识淡薄,抽烟酗酒、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第四,不良学习习惯,上课心不在焉,课后抄袭作业,成绩落后也毫不在意;第五,缺乏进取心,做事三心二意,个人意志薄弱,讲究吃喝穿;第六,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如乱交男女朋友,第一次性生活低龄化,各地各类学校学生离家出走率居高不下。[2]
2. 对伦理亲情缺乏责任意识
不能正确认识到父母亲戚对自己无私的付出,有的学生似乎并不理解“天下父母心”是高度责任心的表现,认为这就是应该的事情,一切理所当然,没有感恩心理。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情绪带到学校生活中表现为无视校纪校规和老师的耐心教育,追求不健康的个人需要,有的学生甚至抽烟喝酒、打架斗殴。
3. 对班集体缺乏责任意识
缺乏集体主义观念,个别学生对小组讨论、卫生值日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上课嬉戏打闹,无视课堂纪律,干涉老师正常的教学行为;个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只顾埋头学习,不关心班级事务,缺乏集体荣誉感,对班级中的不良现象不管不顾;班级缺乏正气,个别学生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往,时常寻衅滋事,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 对国家兴盛缺乏责任意识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担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重要职责。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但这种历史责任并未被一些学生充分认识,他们不能正确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不能把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与建设祖国的未来相联系,也不能把努力学习和自己的生存、发展和未来相联系,缺乏刻苦学习的内驱力。更有甚者会放任自己,自甘堕落,渐渐落为社会的反面角色。
5. 对他人生命权缺乏责任意识
现在的社会环境极其复杂,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欠缺有效、积极的处理方式,加之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了青少年对他人生命权的漠视。他们面对困境,轻则悲观失望、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社会、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当前,未成年人重伤、杀害他人的案件也与日俱增。例如北川中学生母志鹏杀人案,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上海留日大学生机场刺母案……这些案件用血的教训警示着所有的教育者。
三、 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分析
1. 家庭教育的缺位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表现为“重智轻德”,忽视思想教育。父母想办法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希望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业。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在父母过分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无情冷漠、缺乏责任意识,性格叛逆,甚至会做出令人痛心的事情。例如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锤杀室友事件,浙江省的中学生徐力用榔头打死母亲恶性案件,令人触目惊心!他们的行为严重背离了社会的道德标准,这与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
2. 学校教育的目标偏离
当前,升学率是大多数学校的工作重心。素质教育成了一句口号,唯分数论依然盛行。教师对学生在校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负责任现象没有充分认识,只关注分数,对成绩好的学生更加纵容。浙江的中学生徐力就是一个在老师眼里“德智俱佳”的优秀学生,可他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这不仅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更是学校育人目标的偏离。
3.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现今社会道德滑坡,缺乏责任意识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一些营业性网吧、KTV等场所无视国家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只追求经济利益,任其进出。加之“黄、赌、毒、迷信”等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机会主义思潮横行,道德缺失,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使不少学生责任意识缺失。
四、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原则
1. 鼓励原则
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水平必将不断提高,对自身所表现的缺点和不良习惯有所醒悟,并强烈地意识到危机感和紧迫感。此时,教师可适时让学生针对自身问题,自我反省,让理想中的“我”去说服现实的“我”,以简洁又负有情感的语言,写成“责任心语”,时时告诫学生。endprint
2. 压力原则
基于学生对自我责任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改正缺点与不良习惯的紧迫感,教师可鼓励学生制定阶段责任目标。让学生乐意以目标形式规范自己的行为,循序渐进,自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以压力为乐趣,争取点滴进步。
3. 反馈原则
教师对学生在责任意识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自我责任感要进行适时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QQ留言、手机短信、小纸条等,以便学生调节自我认识和实践活动。
五、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尝试
1. 班级任务分解法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也要依靠实践行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语言上。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公益活动、社区活动,鼓励学生承担责任,实现自我价值,找到成就感。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成长,培养责任心。为明确学生的各自责任,培养全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可以在班级里采取班干部承包制。班干部是班级的特殊群体,责任心较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其他同学的责任心。为了充分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激起他们的高度责任感为班级服务,进而带领全班学生为班级荣誉而奋斗,应该完善适合班情的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采用值周班长制,选出班长团,每天一人值班。对非干部成员进行责任分配,可以将事落实到人头,同时可以更好地配合班干部的工作。使得在班干部的监督之下,全班学生能较好地合作,进而培养并巩固他们的责任意识。
2. 习惯矫正法
通过改变学生身上的坏习惯、不良思想,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先进思想,使他们成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人,做一个自信、自控、自爱之人。中学生年龄普遍集中在12~18岁之间,处在青春叛逆期,也是人生第二个自我意识形成期。这时期学生渐渐中断了对父母的依恋,需要独立,需要体现自我价值,但情绪上又敏感多变,需要被认可,渴望和他人交流。我们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进行正确教育,引导学生矫正不良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自我责任感。首先是关爱,以教师的博爱之心,换取学生的爱心,形成师生互爱的双向交流。还要利用班会课、晨会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学生应该明确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强化行为的动机根源,树立责任意识,反复训练日常行为,养成自觉自控的行为习惯,其中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生活习惯为辅。[3]
3. 情境设置法
情境创设的主阵地应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情境创设者和引导者。老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与之相关的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在联想迁移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领悟自我价值、自我责任意识在人生发展中的价值作用和重要意义。还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身临其境、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的画面、和谐的音律激发学生感官活动,使学生产生情绪体验,强化责任意识,体味具有责任心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4. 良好情绪传递法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教学专业素养,学生便乐意接受“师之道”。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应该捧着一颗爱心。用爱的力量去唤发学生的自尊、自信之心,让学生感受到被爱。以同样的感受去爱别人,用爱心发掘学生的隐匿心理,深化责任意识。将良好的感情体验传染给学生,借以深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改善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不把家庭琐事和同事矛盾参杂到教学中来,以声传情,特别是以公正、客观、公平之情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找准教育的突破口。围绕“培养有责任心的学生”的育人理念,采用多种办法,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
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参考文献:
[1]褚志刚.中学生责任意识的探析[J].课外阅读.2011(2)
[2]钱涣琦.走向自觉——道德心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刘冬梅.中学生责任感培养及活动模式探讨.http://www.zhsj.whjy.net,2006
(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