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

2014-10-21 20:19张鑫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培养

张鑫

摘 要: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日益变革的社会,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故高职院校需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社会适应能力的内涵,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策,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

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日益变革的社会,高职教育工作需明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应对复杂多变社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提高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多侧重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理解也存在偏差,高职师生均未重视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致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体系难以建成。

一、社会适应能力内涵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为更好的存在于社会中,而进行生理上、行为上和心理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为与社会环境形成和谐状态所进行的执行适应能力。高职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是指高职院校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和要求,通过学校包括教师学生的选择和努力,确立发展方向,改善办学条件,顺应、利用和改造环境,努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不断协调与环境的关系,以实现人才培养与环境要求的平衡,增强学生个体与社会互动的能力,实现高职学生的良性发展。每个人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包括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生理心理适应能力。社会适应性主要是人与社会相互作用时的心理承受水平以及自我调节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综合素质决定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科学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要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高等性,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提供多种需求服务;努力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一般素质和工作情景相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途径。各个专业应掌握最新社会职业岗位变化的实际需要和专业特点来确定具体培养目标;以培养职业适应能力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将学习过程与职业训练过程相结合,使学生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培养适应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统筹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系统操作能力、使用新技术的能力的职业性、技术性人才。

(二)在专业教学课堂中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

对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高职学生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取决于其所学知识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故培养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构建起符合社会需求的知识结构体系。首先,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应该符合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规律,需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作为教学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需求,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原理,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教育工作者应改善现有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在具体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构建起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为学生营造出双向、动态和直接的学习工作氛围。学生在此学习环境下不断的激发热情和兴趣,在自身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上均有显著提升。

(三)通过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处于21世纪的今天,就业形式十分严峻,高职院校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引导当代高职生树立起正确的待就业观念,同时这也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需开设出紧贴社会需求的就业指导性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和就业观。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引导课程和就业励志讲座的开设,学生能够认知和了解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掌握符合社会需求的相关就业信息,进而顺应社会就业形式端正自身的就业态度和就业观念,合理规划出自己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方向,为毕业做好就业准备工作。此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需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创业、就业和实践能力,主动进入并适应社会,进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发挥社会实践的主阵地作用

为了在高職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中更好的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可遵循“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将“学业”、“诚信”、“感恩”、“职业”作为系统教育的四大主题,并归纳至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学期,并在此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者需将教学放在对学生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诚信品质的培养上,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教学目标,并通过相关社会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素质,让学生通过锻炼获取丰富的社会阅历,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做好充分铺垫。学生可自主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企业社会基层接触过程中了解到课堂上难以涉及到的社会知识,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对自身进行定位,客观的评价自身的社会价值。

(五)在顶岗实习中进一步强化社会能力的培养

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人文知识、职业品德和社会观念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顶岗实习前期不断的整合和锻炼自身专业技能,实习后期则结合自身就业想法选择相关企业单位进行入职顶岗。良好的顶岗实习锻炼,高职学生处于真实的企业氛围和职业环境中,可切身体会到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可有效建立起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劳动价值观,使学生端正自身就业态度,明确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

三、结语

在日渐复杂的就业环境和社会压力之下,高职在就业方面存在诸多困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和高适应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责任和重要使命,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教学、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开展多种社会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应社会和高职人才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翔.论高职教育的社会适应性[J].机械职业教育,2013(05):14-16.

[2]崔清源,李国英.高职教育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15-18.

[3]徐丽萍.浅谈高职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科技咨询导报,2010(33):181-181.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培养
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探讨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