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燕
摘 要: 如何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中,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是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设情境 激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如何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中,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是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生活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变为学习内容,学生就会感到亲切、有趣,容易感受,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P88—89《找规律》,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再现美丽的春天情景,小朋友齐唱《春天在哪里》,按照一男一女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到公园,走在最后的一个男生说:“你猜我后面是男生还是女生?”
师请几名学生猜,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女生。
师:都猜是女生。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走出女生,学生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小朋友们是按照“男女男女……”这样的顺序排列的,所以男生后面肯定是女生。(全班学生鼓掌,教师表扬,小结揭题。)
这个片段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学生熟悉、喜欢且具有一定探索性的“去公园寻找春天”的学习情境,以学生排队规律为切入点,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交流,自然引出新知,初步感受体验什么是规律,学生完全融入情景中,求知欲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快乐有趣的气氛中很快就体验到排列的规律。
二、创设操作性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动手与思维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动手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可以促进动手能力的提高。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乐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使他们手脑并用,通过手摆、眼看、口说、脑想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使学生大脑中形成广泛的联系和鲜明的表象,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沿着“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顺序发展,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更趋于准确、深刻。
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动手操作,在“做中想,想中学”,既加深了对排列规律的理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特点,创设游戏性情境,把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
如:教学人教版第四册书P41-42《平移和旋转》时,设计“在玩中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活动:
(1)师:小朋友今天都带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现在请你们玩一玩,不过在玩的时候,要观察玩具是怎样运动的,有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吗?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看哪一组玩得有秩序、观察得仔细、倾听得认真。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学生上台展示,要求学生不仅演示玩具的运动形式,而且说出它是怎样运动的。
生1:陀螺在旋转。
生2:电动小猴爬楼梯,是向上平移。
生3:汽车在平移,它的轮子在旋转。
生4:摇动卷笔刀的柄,它在旋转。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上课“玩”玩具,他们更快乐了,在玩的过程中观察、探究,发现各式各样玩具在运动时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这样寓教于“玩”,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在“玩”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不经意间掌握了数学知识。
四、创设竞赛性情境,巩固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适时、适度、适当地创设一些竞赛性的情境,给予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比、学、赶、超,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第四册P73—75《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时,在学生亲身经历“一千一千”地数小正方体到“用计数器数”的过程,认识了计数单位“万”,初步形成了数的概念后,设计“数数”竞赛活动:
师:你们认识了计数单位“万”,现在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
(1)9976→10000(一个一个地数)
学生自由数后,请想数的小朋友自己站起来数。
提问:哪几个地方容易错?帮助学生解决困难:9979的后面一个数是9980;9989的后面一个数是9990;9999的后面一个数是10000。
(2)抢答:说出紧挨着的后面一个数:4099、5949、9999。
说出紧挨着的前面一个数:3200、2760、10000。
(3)小组数数接力比赛:
A.从994开始数。B.从2275开始数。
C.从6995开始数。D.从9356开始数。
师生评价,小结交流:数数时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通过“自由数”“抢答”“小组数数接力赛”等活动,在既轻松愉快又紧张有趣的气氛中,学生突破了在数数“拐弯处”的难点,感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具有探索性,“探索和研究是最有效、最主动、最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学习”。我们要牢记教育家陶行知的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上课时我们可以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充分展示学生操作、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学生越探究越感兴趣,在探究的乐趣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六、创设应用性情境,发展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如:第二册《认识时间》,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认识几分、几时几分,发现1时=60分,学会时间的两种写法后,教师创设应用性情境,要求学生做教科书P83的第1题:
(1)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看钟表,这儿有个小朋友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演示: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芳,我现在是小学生了,我要学会独立生活。自从我会看钟表以后,我的生活安排得有序多了,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
出示题目,学生回答。让学生把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写好后集体订正。
师:小芳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希望小朋友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请你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做这些事情时大概是几时几分。
(2)师:你们想知道陈老师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刻吗?我也很想知道你们一天中最喜欢什么时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用实物钟拨出时刻。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知道了要科学安排时间,体验了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