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雪
对于一个刚刚接触打击乐教学的新教师来说,其对打击乐的了解还比较单一,通过大班一年的打击乐特色活动教学,我发现打击乐教学活动是相对比较难组织的,所以在大班开展打击乐活动很有必要。在大班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不断进行尝试。通过自己设计的打击乐活动《森林狂想曲》,对幼儿打击乐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研究,对打击乐教学也有了一些感触和领悟。
一、认识乐器
常见的打击乐器有铃鼓、碰铃、三角铁、响板、沙锤、鼓、锣等。在演奏前,我首先引导幼儿认识常使用的这些乐器,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乐器进行探索,孩子们表现出特别大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与幼儿一起探讨,最后找到乐器的使用方法。这种先探索、再总结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幼儿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在班级特色区环境创建中,我为幼儿创造了“蛙蛙乐团”,结合季节特征、动物主题,选择小青蛙合唱团对幼儿进行引导,给幼儿营造适合打击乐活动的氛围,使幼儿喜欢并愿意参与打击乐活动。例如:我发动家长利用废旧材料,和我们一起制作幼儿使用的打击乐器,如吉他、彩色木琴、木鱼等乐器,并且将现有乐器和自制乐器投放在“蛙蛙乐团”中,使孩子们在游戏时间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选择乐器。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是否适合幼儿,首先要看能否激发幼儿学习乐曲的兴趣和欲望。在打击乐活动《森林狂想曲》中,这首乐曲的曲调轻快活泼,所以当乐曲一出现时,幼儿就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又是听众和观众。例如,在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时,我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得到了孩子们的欢笑声,自如的教学情绪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打节奏时,我引导幼儿利用“身体小乐器”,拍打身体的某个部位。在讨论中,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仅很好地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创新能力,更加增强了幼儿间的合作能力,为我下一步用各种乐器演奏乐曲奠定了基础。
三、自制图谱
集体教学法能够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认真倾听音乐的兴趣,在活动中,幼儿能够注意自己与同伴的声部是不是协调的,并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首先,我让孩子自己合作讨论,在每小节的节奏中演奏合适的乐器,在我的指挥下进行分组表演。这样自主选择乐器的教学方法孩子们没有接触过,在这次活动中,我大胆放手,让幼儿自编、自演,以参与者身份参与活动。整节课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打击乐中,节奏是十分重要的。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我则进行“人体打击乐”练习。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我专门设计了一些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图片代替枯燥的音符。例如:在《森林狂想曲》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表示碰铃,肩膀表示响板,手表示铃鼓,利用不同的身体部位表示不同的乐器,再将幼儿分成三组,以此引导幼儿有效地掌握歌曲的旋律与节奏;符点的地方,引导幼儿用拍手表示,延音线则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在这里,幼儿创编出用晃动手腕的姿势表示意义,经过一系列的动作演示、创编,完成图谱。
四、有效合作
乐曲在音乐活动中是尤为重要的,我将原有乐曲截分为三段。三小节音乐分别描绘了不同的内容:第一小节讲述的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开始觅食了;第二小节讲述的是森林之王——狮子来了,小动物们纷纷逃跑;第三小结讲述狮子走后小动物们又汇集到一起,并一起庆祝的场景。打击乐活动中的合奏、轮奏需要同伴间相互合作才能演奏出优美的旋律。在第一次试教中,当孩子们兴奋地拿起自己挑选的乐器,在没有合奏的情况下,一起敲打完节奏后,孩子们都觉得声音很刺耳、不动听。于是,我借助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如何演奏出优美的曲子。在讨论后,孩子们都觉得要与同伴合作。接着我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来示范,引导她们试着用不同乐器演奏出高低、强弱的不同节奏型。果然,这次示范后,孩子们都觉得这就是她们理想中的优美乐曲。通过这次试教,我发现,活动需要幼儿的相互合作,同时让幼儿懂得:相互合作必定能做好事情。
打击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技能,而且简单、易学,幼儿只要学会拍手就能掌握好节奏,还能够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对幼儿音色、声部、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而言都是一个培养过程,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等。一节成功的课很重要,但我相信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