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复习 且解且扎实

2014-07-05 07:10:01林小琴
新课程·小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练习设计

林小琴

摘 要:词语是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知识点。有些课文,几个词甚至一个词就统率着全篇课文,掌握了这几个或一个词,就等于掌握了全文。对学生来说,关键词语理解尤其重要。通过专题课研讨发现:复习目标定位精准,教学方法切实可行,典型材料选择恰当加之练习设计层层深入有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准确度,增加复习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词语复习;解词方法;典型材料;练习设计

俗话说,没有一砖一瓦,高楼大厦怎能拔地而起?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就像砖头是建筑物的最小组成单位一样,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词语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就不可能有好的语文阅读与理解能力,更不可能写出优美的作文,语文成绩自然也就难以提高。正因如此,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很重视词语的教学,在复习时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字词

上。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地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课上,对本学期所学词语进行梳理,对学生掌握的理解词语的基本技巧進行提升,并形成一定的解词技能,让学生在词语理解的路上不再盲目徘徊。

一、词语理解复习的现状分析

【现状一】从学生的表现看,学生对复习是又爱又恨。爱,因为有效的复习能为考试增分不少。怕,因为面对一册书,有那么多的字词要写,那么字词的意思要记,学生找不到入门,无所适从,总怕没有复习到位。另外,学生不够主动,觉得复习的内容自己都会了,没有认认真真地投入到复习当中。

【现状二】从复习的形式看:(1)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天天模拟考,逐人逐课、逐词过关,教师忙于讲、改、评,学生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教师转,师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负之感。(2)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状三】从复习方法看,学生复习中存在以下问题:(1)复习内容驳杂不成体系,无主次,无重点。面对庞大的知识量学生忙于复习,但事后沉淀所得甚少。(2)字词等基础知识复习时严重脱离文本,忽略语言在运用中的规律。(3)不注重方法,死记硬背,造成复习枯燥无味,影响复习兴趣。

二、词语理解复习的学习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词语理解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系列的目标表述,隐含着对词语理解几个重要的设定。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

这个语言环境,首先是指文章的整体,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前提是对整个文本有初步的感知,孤立的词汇只有一般的词典意

义,只有在特定文本的规定性语境中,作者才赋予它具体的表达意义。目标中强调“结合上下文”“能联系上下文”都是从这一认识出发的。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句

词语的表面意思也好,表达意义也罢,说到底都来自于生活,学生是现实生活的“在场者”,而且或多或少都已有一些生活积累以及语言积累,这些经验性的东西都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文本中的词语。

3.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自己探究性地理解词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字典是学生常备的工具书,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在词语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本意,这是理解的基础,此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了解词语的意义,特别是了解该词语中重要语素的意义。然后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词语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理解词语的要求就是教师进行理解词语复习的重要依据,根据不同的学段要求,在复习中要予以落实达成。

三、词语理解复习课堂实践探索

上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将近一个学期的词语理解复习课专题研讨活动。研究出了准确理解词语的复习课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摸索出一条快乐、有效的复习词语之路。下面我以自己的一次六年级上册理解词语复习课磨课经历为例加以具体阐述。

1.目标定位精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

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

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倘若确立教学目标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

第一次我制订的复习目标为:(1)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字面意思,知道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境中的意思,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及蕴含着的感情色彩。复习重点为理解运用词语的常见方法,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蕴含着的感情色

彩,并了解习惯用法。

试教时发现习惯用法的词特别多,跟学生一时半会儿讲不清楚,花的时间又多。只是词语复习,不是新授课。因此,像习惯用法的词只要平时遇到时逐个让学生掌握还会好些。一堂课还要对词语理解知识做个梳理,课堂显得杂乱。显然,目标定位不准。

第二次的教学目标不变,就是把教学重点更改简单些,是理解运用词语的常见方法,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蕴含着的感情色彩。

再次磨课发觉思路是清晰了,但是有点新授课的味道。先让学生理解词语表面意思,再引导理解语境中的意思,然后理解这词所蕴含的情感。整堂课复习练习机会太少。

据学生实际做题情况发现,查字典选择义项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查字典选择义项看似简单其实也难。(1)义项比较多的,各义项间意思比较接近的,学生容易判断偏差。(2)词语比较生疏的,难联系整个词语意思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因此我又对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

第三次的教学目标是复习查字典,选择正确的义项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字面意思及语境中的意思。教学重点是掌握据词定义的方法,领会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教学难点是准确领会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

平时,我们新课教学目标的制订,可以参考教师用书等多方面的资料,而复习课没有参考资料。因此,教师要慎重考虑,结合学生实际和不同教学内容来制订教学目标。三次的试教一次比一次目标定位小、精准,课上得一次比一次清晰、精彩,学生收获也一次比一次多。

2.方法切实可行

复习课教学内容与平时新授课内容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六年级词语专题复习课是对词语系统的整理。在一节课时间里,怎样才能做到很好地回顾知识系统,又能梳理方法,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我曾经设计让学生对各个知识的回顾,结果学生练习还没做,已下课。要么就是纯做练习,学生上得昏昏欲睡。磨课时,我是把小品放在开头,感觉纯粹是为了激发兴趣。开头热热闹闹,而后还是死气沉沉,于是,重新调整。因此,我觉得教给学生的解词方法要切实可行,方法讲解过多就会变成新授课,不讲只做题就会变成纯粹的测试。

(1)查字典选择义项理解词语有窍门。我引导学生用排除法和代入法选择义项,再根据构词特点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像“自不量力”这样的词语,每个字表示一个意思,只要根据词语在字典中选择正确的义项,连起来,就是整个词语的意思。“领悟”两个字的意思相近,只要查一个就可以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不解之缘”,只要抓住“解”和“缘”这样的关键字的意思,就可以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达到了省时高效。

(2)语境中词需联系上下文于具体事件助理解。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囫囵”是双音节词中的联绵词,两个字是一个整体,它们粘在一起,不可以分开解释,你只要查到第一个“囫”字,就能理解“囫囵”的意思。这样解释字面意思(本义)就容易多了,而文中意思是:“我”看《水浒传》时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张冠李戴在文中的意思有了前面铺垫就很容易画出来。我还让学生直接在文中找句子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具体事件理解词语意思。《军神》一文中的“汗珠滚滚”既有字面意思,又有语境中的意思,学生通过阅读很快就能说出:“汗珠滚滚”的字面意思是汗水就像豆大的珠子滚落下来,文中是指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紧张担心的汗水就像珠子一样滚落下来。“汗如雨下”的理解方便许多。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方法借鉴,基本上能快速解答。

3.材料选择典型恰当

一节复习课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师选择的材料是否典型,是否有利于专项训练。你必须在课前大量研读教材及相关的阅读材料,找到专项训练的点,然后精心设计练习,以达到良好的复习

效果。

如,在上专题复习前,我反复阅读六上词语盘点,哪些词是比较适合做查字典选择义项练习的,并逐个查了新华字典。看哪些词语在选择义项时可以梳理出选择方法:代入法、排除法等。经琢磨发现“自不量力领略”较合适。

又如,查字典选择义项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相互孤立两块,为了把两部分自然的衔接为一起,我精心筛选找了赵本山的小品:

崔永元:大叔啊,大叔这么说不对,其实大妈现在看上去都挺精神的。

宋丹丹:现在不行了,现在是头发也变白了,皱纹也增长了,两颗洁白的门牙去年也光荣下岗了……

赵本山:哈哈哈……这词儿整的……

崔永元:知道这下岗还用这儿了还。大叔大妈呀,我一个一个问得了。

“下岗”一词的表面意思和在这个语境中的意思是不同的,由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出发,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同时这一材料又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再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两大板块:

第一块在文中找词语的意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选段。“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如此循環”等词语的意思就可以直接在选段中找出。

第二板块联系具体事件理解词语意思。《军神》选段

例题和巩固练习都是课内外精心筛选的材料。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所以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解答这类试题,常见失误主要表现在脱离文本单纯的解释词语的词典意义,不注意联系上下文,不注重寻找文中的提示语。体味和推敲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首先应该理解被要求解释的词语的表面意思,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具体事件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学生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只是单纯地从词语本身的含义来解释,显得很肤浅。更为严重的是,不整体阅读文章,不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这样是无法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解答的。有了精心筛选的典型材料,教师进行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的错误。

4.练习层层深入

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对教师所教学的知识的接受程度、训练能力的层次也必然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复习课上对学生要按不同层次要求分别对待,才能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例如,练习一中查字典选择义项,我特意把窃窃私语、日益密切、勤勉放在前面,这几个词比较好理解,但“不解之缘”就值得推敲了,我把它放在最后。经过分层处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再辅以分层辅导,效果更好。对于六年级学生要掌握的解词方法,据此定义是基础,联系上下文最为常用,联系具体事例是最高层次,这样根据方法由易到难逐层递进,使学生逐步掌握并形成解词的方法体系,将以往所学的零散的知识进行了系统归纳整理。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层布置作业,让优秀生吃得饱,一般学生吃得消。对中等生,重在分析指导,通过复习作业使其弥补知识缺漏,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技能技巧的迁移。对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可推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丛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从而达到通过复习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题复习课设计千百般。但我们只要牢牢把握复习目标,选用恰当的方法,巧妙安排材料,并进行精心设计,就能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消除困惑、满足需要、升华自我。只有这样,专题复习方能“入乎其中”,使学生领悟到词语的“内在魅力”,帮助即将进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丰富其理解词语的方法,使他们有法可循,不再迷茫,为今后理解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M].3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01.

[2]王荣生,宋冬生.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浙江省瑞安万松实验学校)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练习设计
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例谈
中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18:22:01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练习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30期)2016-05-28 09:25:22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优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期)2016-03-11 15:34:38
浅探数学练习的设计策略
“学讲方式”下小学语文练习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翻转语法课堂在感叹句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