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2014-06-12 15:08谢韵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4期
关键词:求知欲心理品质教学评价

谢韵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西方心理学界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倡导用积极的心态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学科教学,毫无疑问,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理品质;求知欲;教学评价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笔者始终注意“以人为本”,将积极心理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有效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呢?

一、热爱学生,挖掘教材内容,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

历史教材是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最直接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实现教材观的转变,真正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即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旨在引起学生的认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义建构,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同时,在传授新知识时,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重组、取舍、再创造,使教材更适合自己及学生,适当加入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查找历史真相的能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获得积极心理时,内心的喜悦是难以言说的,也是终身难忘的。

历史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榜样题材,探讨历史知识与心理素质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主动发展。如司马迁忍受非人的痛苦著《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司马光耗费大量心血,十九年才写成《资治通鉴》;鉴真出生入死,六次东渡以至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传播中国文化;李时珍经过二十个春秋艰苦努力著《本草纲目》,为世界医学作出重大贡献……类似的知识点还有很多,通过讲述这些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要像他们那样,坚持不懈,在重重困难中磨炼意志,从而获得前进的力量。

如在上《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结尾时,教师特意设置了悬念:展示了“三星堆文明至今还是世界之谜”这一话题,让学生课后去查找相关资料,“为什么在遥远的古蜀国会出现如此造型奇特、个性张扬的青铜器?”没想到,过了几天,学生带着家里的打印稿来了,厚厚的一叠,并阐述了自己查找的结论,学生自主探究的表现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自信地把自己的结论告诉给大家。

由此可见,有效的历史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引领下,学生充满积极心理,开展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自由地表达,在质疑、探究中获得自信、体验成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尊重学生,抓住课堂契机,激发积极的求知欲

过去“以师为本”的观念,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没有心灵的交流,不仅压抑了个性,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自信。因此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在课堂中主动地“动”起来,才会积极参与探求,才会有师生互动,才会有真正生动活泼的课堂。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的求知欲。契机到处都是,但又稍纵即逝,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锐眼,善于发现;要有一双巧手,善于捕捉;要有一颗慧心,善于思索;要有一张利嘴,善于言说。

在上《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教师在讲述美国在建国之后领土扩张时,发现有个学生很迷惑地看着美国的版图,于是问他有什么问题。学生轻声地说:“为何俄罗斯愿意低价出售阿拉斯加?”显然,这个问题并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但他立刻表扬了学生的质疑能力。随之,教师将问题抛给了其他学生,不一会儿,看到最后一排有个学困生想要回答但很胆怯,教师适时进行鼓励。于是他站起来说:“那时的俄罗斯主要从事皮毛交易,阿拉斯加是其最重要的交易中心。由于大量的海豹被猎杀,阿拉斯加的海豹濒临灭绝。短视重利的俄罗斯统治者认为该地已无价值,想通过出售榨取最后一点钱财。当时美国政府购买阿拉斯加这一行为也饱受美国人民的非议,但数十年后,阿拉斯加地区被挖掘出了巨大金矿。”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大力赞扬了他的勇气和广博的知识。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这名学困生获得了自信,而这大大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参与度。

由此可见,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三、鼓励学生,优化教学评价,培育积极心理土壤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教師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作为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给学生创设个性与能力的展现平台,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积极的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从而乐于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自信学习中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如教师在教授《三国鼎立》一课时,将魏、蜀、吴的建国情况用传统的表格按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依次列举出来,有部分学生说老师的表格清楚明了,但美中不足,没能体现出“三国鼎立”这个概念。于是教师邀请其中一个男生上黑板设计他理想的图例,再让学生们讨论、加工、修改,最后形成以下的三国鼎立图例:

这个图例不仅包含所有的重要知识点,还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说明三国鼎立之势,又利用箭头表明当时的力量对比及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非常直观地展示了三国鼎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是全体学生智慧的结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个性的尊重,最大限度地体验了成功。而作为教师,也得到了启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自信满满,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思考、实践,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人文素养逐步提高,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由此可见,作为教师要学会多角度评价学生。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根据各学科成绩来全面评价学生的,这样一来,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在这方面有过许多次的失败,直接导致学生出现情绪、兴趣上的波动,影响学生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就缺乏自信心,缺乏了上进的勇气。因此,在评价学生成绩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如兴趣、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计算能力、人际关系等等。多角度、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积极心理的土壤,还能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

总之,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有灵魂的,蕴涵着灵动和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备受关注,我们才能深刻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样的课堂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才是历史教学成功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教师永远不竭的追求!

参考文献:

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求知欲心理品质教学评价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求知欲——学习的叩门砖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把听众研究透:做好电台少儿节目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