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骁红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电视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目前,影视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报刊和广播,因为它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日常课堂中引入影视资源,可以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影视资源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资源。然而,近年来这一原本有效的手段似乎失去了魅力。播放影视资料时,学生的反应与教师的期望有较大的出入,学生的关注度往往不高,老师预设的教学目的并没有达到。
关键词:中职语文 影视资源 有效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电视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中职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同时,中职学校的日常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要求教师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转变为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因此,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影视就进入中职语文课堂。
一、影视资源运用的新问题
目前,影视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报刊和广播,因为它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声图并茂,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影视资源的引入,可以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影视资源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资源。
然而,近年来这一原本有效的手段似乎失去了魅力。播放影视资料时,学生的反应与教师的期望有较大的出入。学生的关注度往往不高,老师预设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或者播放资料时学生精神抖擻,片子一结束立刻死水微澜。例如,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有小说剧本单元,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播放了影片《雷雨》。学生们却时常窃窃私语,频繁走动,以至许多学生对作者作品一无所知。对此,笔者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之中。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运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应该说,影视资源进入课堂为教学情境的形成、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种教学手段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那么,为什么在有些论文中这种教学手段被认为对语文教学有巨大帮助,而笔者近来却屡屡碰壁呢?经过调查,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学生欣赏水平有限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半是升高中无望,迫不得已才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这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甚至很反感。学生大都知识面狭窄,欣赏水平有限,对于许多应该了解的文化常识都不清楚。他们喜欢精彩刺激的影视剧,那些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资料,大部分学生都不感兴趣。
仍以《雷雨》为例,笔者2012年教授的两个烹饪班,一个旅游班,共100多名学生中,只有10%的学生能认真观看影片,余下的学生中有一大半表示影片太沉闷,不够刺激,不感兴趣;另有小部分表示看不懂,不知道在说什么。
2.频繁使用影视资料
首先,90后的学生从小就是在影视剧的包围下成长起来的。加上网络的普及,资讯的发达,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日新月异,观赏电影电视变得越来越方便。只要我们愿意,吃饭、走路都可以随时观看影片。所以,对于“见多识广”的学生而言,观看影视剧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其次,影视资源被引入课堂已有多年,多个学龄段和众多学科,都在运用这种教学手段。进入中职学校后,学生在学习上特别是文化课学习上普遍存在障碍。不少中职教师都认识到影视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影视资料。频繁运用后,学生也就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3.运用影视资料的方法比较简单
教师对影视资源的认识普遍存在许多误区,如题材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往往把目光投注在电影、电视剧上;运用的方法也很粗糙,不少教师采用简单的观摩,这种停滞于外部干预层次的引入是否能够推进教与学值得推敲;没有很好地解决片长和课时的矛盾,观影占据了整个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缺少必要的引导、评论和点拨,仅局限于“放电影”和“看电影”。于是,语文课变成了影视欣赏课。这也使学生产生了错觉:我们是在看电影,又不是上课。所以,课堂上学生自由散漫,完全不在状态内。
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在中职学校语文课堂上运用影视资料效率不高是由主客观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想要提高影视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发挥它的应用功效,关键在于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并采用适当有效的措施,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
三、中职语文课堂中影视资源有效运用的策略
首先,对于影视资源,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电影、电视剧,还可以包括其他的音像资料,如科普宣传片、电视栏目、新闻片断、优秀广告,甚至是自制的视频和图片。总之,一切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的音像资料都可以使用。
其次,“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在教学中“有效”包涵三层意义:第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第二是有效率,教学效率可以表述为: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第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只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想情感的领悟和发展。所以,有效运用是指通过影视资料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直观而深刻的映像或对课文主题、作者情感有所感悟。笔者作为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1.精心选择影视题材和类型
对影视资源的选择应遵循一条原则,即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乐学”的指导思想。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题材和类型,才能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应开阔视野,广泛选择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各种音像资料。
(1)将经典的电视栏目引进课堂。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品位的提高,影视自身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一些精品电视栏目,如《探索发现》《新闻深呼吸》《变形记》等。这些资源的引入,开阔了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关注社会和当代生活,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尤其是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培养方面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变形记》中的一期名为“化不开的网”的节目中有两位主人公:一位是穷困山区里品学兼优却面临失学的少年,一位是大城市里家境富裕却屡屡被学校开除的问题少年。节目讲述了他们互相交换生活,体味不同人生的故事。笔者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品评和思考,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触动,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情感愉悦中接受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2)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历史文化、科普宣传资料引进课堂。这种直观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语段、知识点快速理解,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影视资源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多变的镜头和浓缩的情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交代很多的背景和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了解历史、文化、科学方面的常识。例如,在讲授李白的诗歌《将进酒》时,不可避免地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笔者选取了纪录片《千秋诗圣》中《将进酒》一节,视频声图并茂,短短10分钟,诗歌背景、诗人经历、诗歌内容,学生们就全清楚了。
(3)将与课文内容或背景相关的影视作品引进课堂。有些影视资料由于拍摄年代较早,影片的色彩、音质都有所欠缺;或者主题深奥,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很难令学生产生兴趣,所以,在选择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选择题材时要注意时代感,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青少年正处于以感性角度、形象认知和把握世界和人生的生命阶段。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理性思维、逻辑性思维上有所欠缺。如果观看影片,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剧中演员是否靓丽,剧情是否曲折惊险。这也是学生们更喜爱青春偶像剧而对由名著改编的影片所知甚少的原因。当生活中的流行语言,流行元素出现在素材中时,学生会很兴奋,很有认同感。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笔者一开始选择了电视剧《水浒》中的一集,效果不佳。后来,经过考虑选取了更通俗的香港电影《英雄本色》,学生就很感兴趣,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二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理的素材。名著改编的影视剧受到冷遇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会环境、生活境遇的巨大差异。学生没有相似的经历,无法理解,不能认同,更谈不上情感的共鸣。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独特的心理时期,正从依赖走向独立,从青涩走向成熟,心理上的断乳期使他们躁动不安,需要寻找支撑,而青春偶像剧中人物往往也和他们一样:不被长辈理解,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他们恶作剧中带着善良,顽皮中带着真诚,矛盾中带着执著的品性,让学生很有代入感。
2.技术性地运用影视资料
运用影视资料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影视资源对于语文课堂而言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不了其他的教学手段,更不能代替语文教学本身。如果说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就是一道美味的菜品,那么影视资料就是其中的提味品。在教学上,我们可以利用整堂课的时间播放影视资料,但次数不宜太多。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化整为零,在各个课堂环节中使用影视素材,一般而言,每次播放在5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10分钟。
(1)巧妙设计影视资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巧妙设计,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凝聚学生的目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比如说,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有一首李清照的词《一剪梅》,一般对诗词的分析讲解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但是,如果在课前播放歌曲《一剪梅》,请学生跟着乐曲一起哼唱,甚至可以请一两位学生上台展示,这就营造了一个优美、轻松乃至热烈的氛围,为诗歌内容、意境的分析探讨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2)利用影视资料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难重点。文学与影视的最大不同点在于文学塑造艺术形象的媒介是语言文字,再出神入化的描述、再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也是间接的,只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之中。而影视中艺术形象则是真切的直观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学生的想象力代用品达不到相应的能形成形象的程度,学生就无法理解这非直观的文学形象。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直观的影视资料来帮助学生。例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是教学中的重点,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也是本文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对影片《英雄本色》进行剪辑,配合课文播放几个片断,这样学生对于林冲随遇而安、忍辱负重的性格特征就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省时省力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3)利用影视资料抓住课堂关键点,拓展文本,提升课堂内涵。中职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不高。教材中的一些作品内容和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就不能对文本产生共鸣,而影视作品却能用音乐、声响和光影的变化形象直观地表达,便于学生理解和内化。例如:说明文《人脑与电脑》课文最后一部分介绍的是机器人。讲到此处课堂时间已过去三分之二,也是学生精力最不集中的时候。此时插播一段CCTV-10科技之光欄目介绍机器人的片头曲,强劲的音乐、精彩的画面,既介绍了多种多样的机器人,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又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令课堂教学进入了第二个高潮。
总之,笔者认为认真研究如何将影视教育向课堂延伸,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效发挥影视资料的教学功能,是十分必要且很有意义的。恰当运用这些教学资源,能创建理想的中职语文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和结构的单一性,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