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4-05-30 17:51:40韩红易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导学案实践研究

韩红易

【摘要】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核心理念,实行双主教学、 还课堂给学生一直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即导学案则是目前践行这一理念的较好模式。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生物教学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54-01

1.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1.1新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而得到根本解决。教学方法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教法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振振有词,学生听得恹恹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这种只顾教法忽视学法的模式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新课程理念难以真正践行[1]。

1.2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双主教学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生物科学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必须进一步完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生物导学案立足学情,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课改发展趋势。

2.核心概念的界定

2.1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2.2高中生物导学案应用研究

教师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立足学情,编制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实验,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

3.理论依据

3.1传统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将刺激与反应联结在一起。它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强调知识传授,认为学生的任务 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輸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忽视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一句话讲“教师为主导”)[2]。

3.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一句话讲“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有人比喻讲: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的仅是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3]。

4.导学案的编制、组成及使用

4.1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的编制主要有如下步骤:个人主备、形成初稿—集体研讨、修改初稿—完善整理、形成定稿—课前熟悉、融入个体—跟踪训练、督促落实—课后反思、补充完善。

4.2 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有多种不同的模式,但总起来看由三部分组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后者包括基础训练和巩固提升两方面。

4.3 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使用: 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预习案,完成训练案中的基础训练,并收交、批改学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上课前点评。上课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探究学习的形式完成探究案,再完成训练案中的巩固提升,以检查课堂效果,最后再次催收导学案以检查学习效果,形成反思,完善学案。

5.研究过程

本人结合所任班级学生情况,制作以对导学案模式的满意情况为主要问题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850份,有效回收835份,回收率为98%,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大多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是接受的,都认为该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同时本人还对所任两个班上的学生进行侧练,由t检验的公式得出t=0.795<1.9,因此p>0.05。两个班高二(11)班和高二(12)班学生成绩差无论是平均分、及格率还是优分率都差距不大,于是以高二(11)为实验班,以导学案为教学模式,高二(12)班作对照班,采取教学案上课模式。以月考成绩为后侧,对一个月以后两个班上述诸方面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由检验的公式得出t=2.42>1.98,因此p<0.05,表明这两个班在上述诸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

6.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1.1导学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导学案主体的探究案,通过小组探索得出结论,与其他小组分享,然后再由老师总结,这种模式无疑对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

6.1.2导学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探究过程中,组员既分工又合作,组员先对探究的问题分析、提出自己观点、小组总结、再有一人代表本组回答探究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评价、修正每个小组的答案,然后再归纳探究问题的答案,不难得出该过程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

6.1.3导学案是践行新课程理论,实现双主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较好模式。

6.2 反思

6.2.1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因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将任重道远。

6.2.2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执行,需要领导的支持,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6.2.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前景需要评价体系的改革为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薛玉兰;互动学习中的师生关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许晓东;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骆惠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影响[J];昌吉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教学导学案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利用网络环境资源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课堂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17:51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33:53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00:41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