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潜能生零距离接近

2014-04-29 18:06杨建媛
新课程·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潜能生学习活动

杨建媛

摘 要:从情感认识和学习活动两方面拉近与潜能生的距离,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潜能生;情感认识;学习活动

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个性不同的学生,班级教学往往因此拖延了教学进度,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学习习惯已初步形成,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成效,学生在情感和能力上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处理均处在一个似懂非懂、自尊心理极强、叛逆心也极强的生理阶段。而事实上,在智商为主的各种因素下造成的差异却实实在在地存在,师生都无法回避。为此,教师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牺牲活动时间,大肆利用午后、放學后、假日给这些学生补课,可谓苦口婆心,筋疲力尽。尽管双方花了很多精力,效果却平平,而且,师生关系还搞得很不和谐。

一、情感认识零距离

其实,在学科教学中,一个学习集体的学习是要求学生集中于自主认识活动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动投入相互作用、发展下,共同指向学习目标,这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许多老师通常在为个别学生进行补缺补差时,把这些学生从学习集体中孤立出来,使这些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使他们从情感认识上同班级全体分离,与施教者保持着很大的距离,对学习内容始终持怀疑的态度,在补习中完全处于被动,更有甚者,即使人在你面前,心里却不知在想什么,从效果上看,这是不科学的“个别接近”。

想要科学有效地“个别接近”,援助后进生,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成功,我认为:应该从教师的情感上解除对这些学生的“紧张”,让他们与你的交流无阻隔、零距离。首先不要称他们为后进生,应称为“潜能生”。这不是简单的称呼的变换,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根本改变。造成后进有许多原因,有智力上的主观原因,还有一大部分应归“功”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没有极大地调动他们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甚至还因为一些不当的处理,损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这些个体的学习潜能没能很好地被自我开发,更可怕的是,师生双方都浑然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教不会、学不会的,而学科以外的东西似乎一点就通、一看就会。

二、学习活动零距离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适时适当地采用方法防止学生在学习上落后,以这样的个别化保证学习活动的集体化,也就是说“个别接近”的原理不应是直接地针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而是教师应组织好,使存在问题的学生也投入地活动,即基于集体的个别接近,这样才能使“个别接近”的原理具有积极性。例如:在要求学生能记住分数■,■,■,■,■,■等特殊分数与小数间的互化情况时,在讨论完■就是分子分母同时乘以125得■后把分子缩小1000倍就得0.125这个道理后,理解能力很强的学生会马上举一反三得出其他分数化小数的办法,并在很短时间内就记住这些结果。如果我马上要求学生说一说,相比之下的一些潜能生就会自责,失去自信,甚至会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讨论中来,当听众、当观众,游离于学习集体之外。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同桌交换意见一分钟,再跟学生说,明天上课第一件事就对这道题进行抽测,办法是按学号逢几点名。这样一来,通过同桌交换意见,使那些潜能学生基本掌握方法;不急着点名汇报而是放在第二天课上,也是给这些潜能生

一个机会,既通过熟练完成了目标,又在第二天课上展示自己,争回了自信。当然,这些学生也会因为我的点名办法带有刺激性而跃跃欲试,会主动与其他学生过过招,或碰到疑问也会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诸如此类的课外作业,总是惹得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前准备一番、紧张一番,不管是温故而知新,或是临时抱佛脚,那些学生也已经在这个时间差里十分乐意地完成了学习目标,防止了个别学生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上的落后,而且还使这种活动成为集体发展的原动力。

“个别接近”的方法不应仅仅在课堂教学的后期运用,而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将“个别接近”的内涵融合到集体指导、集体思维的组织中去。例如,在学习归纳性很强的分数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时,可以在出示现象后分小组讨论,使这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吸取别人的见解,激活自己的思维,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

其实,这样的“个别接近”只是为了实现在班级中共同教学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补充手段,是维持班级授课制的一种妥协方法;是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健全人格的最好办法;是保证班级所有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不过,比起前文所述的补缺补差,师生双方参与的教学活动也有趣得多,效果要好得多。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潜能生学习活动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班主任—— 一个“用心去爱”的职业
浅谈“潜能生”的转化方法
让学习活动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潭
“鬼神契约”:让“鬼孩子”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