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2017-01-03 20:38林乐珍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习需求学习活动设计

林乐珍

【摘 要】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扎根于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需求分析中。其中,对学习内容的需求分析,应立足于课程标准,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文本的教学价值上;对学习方式的需求分析,应服务于课程内容,符合认知规律。只有清楚掌握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教师才能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学习需求 学习活动 设计

学习活动的设计依据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应该基于学习心理学;有人说,应该基于课程标准;还有人说,应该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还有的教师,事实上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不妨回到初心——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这个初心出发,课程标准指明了宏观视角下学习活动的最终需求,原有认知指明了当下的学习需求,而学习心理学则指明了学习方式的需求。由此可见,学习活动的设计就是要扎根于对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需求分析。下面以《七颗钻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一、学习内容的需求

明确而恰当的教学内容应该建立在对课程内容、教材价值、学生认知的研究和把握上。

(一)基于课标视野下的学习内容需求

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就必然要体现出它的教学价值。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个点,即通过这篇课文达成某一个具体目标,一篇篇课文聚沙成塔,最终达成总目标。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课程内容就会发现,它主要包括 “感悟”“积累”“方法”三大板块,编者将这些内容分解到每一篇课文。据此,我们可以定位不同课文的不同功能。

一般来说,情感体验类文章的核心内容为“感悟”,语言优美或框架结构典型的课文的核心内容为“积累”,对借由复述等方法学习的文章就应该通过该学习抓手习得并运用相关的“方法”。显然,《七颗钻石》的核心学习内容为“感悟”。

再看《课标》里中段的阶段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比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孝顺的水、神奇的水、珍贵的水、生命之水等水的内涵。再比如妈妈说的话:“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句话饱含了妈妈对女儿的爱,体现出在生与死之间无私地给予的深层含义。

(二)基于认知基础上的学习内容需求

《七颗钻石》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不论是叙述方式、遣词用语,还是故事的表面含义,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都不算难。可见,课后的助学提示并不是学生真正需求的学习内容。

表面上谈爱何其容易,但现实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与帮助别人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当这个东西自己也非常需要时,帮不帮别人?……这所谓的高尚是否真正扎根于学生的意识中?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把小姑娘塑造成一个“人”,更契合学生的认知。小姑娘不是神,由圣入凡,是现代化的体现,只有“由圣入凡”,才是博爱。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真正把故事寄予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种到心里去,进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处世观,这才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上的“感悟点”所在。

(三)基于教材实质价值的学习内容需求

学习内容的需求必须契合并且体现一篇课文实质上的教学价值。除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对读者产生精神影响、价值引导外,还应通过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关注其在积累语言材料、习得言语规律、发展语文能力、获得言语智慧等方面的独特功能,从多个视角去开掘课文的教学价值。如学习生字新词,从第一段背景描写中积累表示干旱的近义词,对从三个方面描写大旱灾的总分式写作方法进行内化运用等。

由此,我们基本上明确了三年级学生对《七颗钻石》的学习内容的需求:①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描写大旱灾的语言。②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深刻含义,体悟简短文字背后寄予着的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让广博的爱像星星一样点亮人间。

二、学习方式的需求

教改过程中,不乏出现“为形式而形式”“形式与内容分离”的现象。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内容如果没有适宜的学习方式来支撑,也就失去了该有的意义。学习方式包括两个层面:学习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及学习路径的展开。

(一)服务于内容的学习组织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原理,两者关系协调才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七颗钻石》按照故事发展顺序步步推进,情感体验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因此,学习的组织形式应遵循并服务于这种整体性。

国外有一种教材编写方式叫“搀扶式”,其样式就类似于旁批点评,这种“搀扶”按照阅读的进程逐步展开,指引学生进入相关的学习活动。借鉴这种理念,本文的学习活动就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在文章的关键处提出问题,有意识地打断学生的自然阅读进程,使他们看到作品中隐含的他们过去没有看到、如果不学习的话以后也往往不会看到的意蕴。

师:谁能带大家一起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这是怎样的水?

(此为“搀扶点”一: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水的内涵)

生: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师:短短十三个字,孩子们,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此为“搀扶点”二:感受母亲无私的爱带来的榜样作用。妈妈的教育是事情发展的一个基础,小姑娘的行为方式离不开无私、高尚的妈妈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我们从后面学生的发言中可见一斑)

生:就在这一瞬间……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她犹豫过,矛盾过,给,还是不给?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

(此为“搀扶点”三:体悟矛盾的心理。前面的铺垫在这里展现)

一个个“搀扶点”层层递进,步步铺垫,前引后联,带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看到了文本背后的曼妙。

“搀扶”的设置要注意两点:一是“搀扶”的问题应该源于选文,“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和学生的阅读融为一体。二是问题的设置是为了促使学生从问题所在的角度去把握文本,而不是为了得出“标准答案”。以“搀扶点”三为例,我们来看看学生对小姑娘行为的精彩诠释:①关爱、同情,体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道德模式。“给,他是个老人家,要尊老爱幼。”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②共享——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给他喝一点,我自己也喝一点。”多么智慧的现代思维。③榜样的力量,文化的影响。“妈妈为了让我能活下去,舍弃自己,把水给我。我也救一个人吧。”④急人所急,换位思考。“他确实很渴,会死的。”这是多重要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二)遵循认知心理的学习路径

1.生字新词的学习活动路径

从识字心理规律看,出现频率和语言环境影响字词识记效果。出现频率高,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就多,故能增强记忆。因此,我们主张根据教材特点和生字在课文中的分布情况,在不同的板块与教学语境中识字。

比如说,课前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水罐、焦渴、大旱灾、清澈、喜出望外、绊倒、唾沫”等词语,让学生在1分钟内凭记忆写下5个左右的词语,再依据词语说说对文本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这样,借助词语理解和概括课文,凭词意支撑思维和记忆,每一次交流都是对某几个词语的一次复现,可谓一举多得。

再比如,识字与语言的学习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我们还可以采用识字、朗读和语言积累有机整合的途径进行教学。如学习第一段时,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说感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渴、干、死”等,随机积累并区分近义词“干涸、干枯、焦渴”,从而领会这是描写“一次大旱灾”的总分式的表达方法。这样的识字教学,目标是多维的,学生的识字、阅读、语言表达、内容理解等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一定是高效的。

再比如,写一写小姑娘的矛盾心理时,把“咽、唾沫、罐”等几个难写的字结合在写话的环节中。这也是一种语境识字方法。

2.体悟文本内涵的学习活动路径

前面分析本文的核心内容是“感悟”,感悟是情感体验的关键。情感体验由浅入深分为:入情、动情、移情、抒情。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构建如下学习活动板块。

(1)披文入情:走进大旱灾。

(2)破文动情:“搀扶式”阅读故事。品味“搀扶点”一、二。

(3)悟文移情:体悟“搀扶点”三。

(4)导行抒情:(播放视频)夜晚,当你抬头看天空时,会发现那七颗星星在天上永远闪亮着,告诉我们很多很多……

三、基于学习需求设计学习活动的几点结论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以概括为:致力于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近发展区”,以便集中精力满足学生当下最主要的需求,为其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取得成功。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需求不是抽象的,我们只有从仰视《课标》变为俯视教材、学情,才能弄明白学生真正需求的学习内容,从而把握具体的关键性内容。

第二,适宜的学习方式。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特别注重学习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

这样的教学思路为一线教师的学习活动设计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便教利学,特别适宜推广运用。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325000)

猜你喜欢
学习需求学习活动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中专英语教学
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谈大二英语听力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