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剑鸣
摘 要:潜能生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在中职学校,由于竞争压力大,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育、转化潜能生更是成了教师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要做好潜能生转化工作,不仅有利于改善学风、校风、班风,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尊重和理解潜能生着手,对中职学校潜能生教育、转化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分享了做好潜能生教育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潜能生;转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18-01
所谓潜能生,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后进生”、“差生”,因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优势都不尽相同,后进生也是有潜能的,只要教育、引导得当,就有可能向积极的方面转化,“潜能生”这个称呼对于他们来说更加确切。那么,中职教师在做潜能生工作中,一个最应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和理解潜能生。不能简单地把他们定位为“差生”,应该在教育中树立辩证的思想,一分为二地对待这部分学生。
一、理解沟通,因势利导
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爱护学生的人格。“你真笨、你脑子进水了”等这些话语,教师仿佛是无意间说出的,但对学生的伤害却是巨大而持久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的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老师只有在真正尊重、理解学生的前提下与学生沟通,学生才会真正信任老师。
潜能生往往有一种很强的受挫感,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做不好的,做什么都是得不到肯定的。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的潜能生,本来学习基础就较差,一旦在班级中处于后进位置,就会变得自暴自弃。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及时、积极地与其沟通,在语言上安慰他们,在行动中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到温暖,真正建立起情感的桥梁。
实践证明,教师尽可能多的与潜能生进行沟通,多理解他们,教师与潜能生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潜能生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老师才能真正走学生心里,进行有的放矢地转化他们,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二、因材施教,朽木可雕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一个班级不可能都是优秀生和中等生,潜能生也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对中职学校来说,部分班级有相对较多的潜能生,如何对潜能生进行个别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坚信潜能生并非不能成才,与优秀生、中等生相比,他们更具发展潜能,只不过还没被发现或发掘,他们要走得路要更长、更曲折。教师始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成才的。实践证明,中职学校的许多潜能生学习不是很好,但在技能、艺术、体育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为班级取得荣誉。对此,教师要坚持对学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将他们这份优势迁移到积极方面,使之产生向上的动力,创造条件,由后进转化为先进,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其次要努力地捕捉潜能生身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与肯定。要发现潜能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他们要立足于争,着手于拉,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对于潜能生犯的错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既要坚持用纪律去约束,又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并启用发展性评价。同时,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进步,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虽然这种心理有时表现得并不明显,但这是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趋势,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给予肯定。
三、坚持不懈,反复教育
潜能生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辛苦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在潜能生转化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思想认识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复。所以努力促成他们向积极方面转化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对他们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有充分准备,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切忌急功近利、一步到位的情绪,尤其是在他们犯错后,感到懊悔与苦恼时找准时机,加以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他们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同时,教师需要做大量的持久、扎实的思想工作,要有乐观的态度和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准备。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潜能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同样的错误有时会经常反复,甚至有的学生昨天才接受教育,今天又犯错误,这些都是学生成长中不可避免要经历的过程。教师要正确引导,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允许学生犯错误,让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
总之,教师既要用真情去感化,又要用纪律去约束,双管齐下,促其成长。既要客观地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又要善于利用转化的契机,及时进行教育、强化。潜能生的转化是个漫长的过程,也许今天潜能生没有释放他应有的光彩,但总有一天会发挥自我的潜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伍晓丹.应试教育下如何实施因材施教[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8).
[2] 孙小琴.“用心”撑起体育后进生晴朗的天空[J].教育现代化.2006(1).
[3] 李启宇.“后进生”的优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上接第17页)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展开,通过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华松,李乐芝.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129-129.
[2] 宁 轲.浅谈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计[J].现代企业教育,2013,(8):206-207.
[3] 李苏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老区建设,2013,(10):55-56.
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