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4-04-29 07:27吴建楚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酚酞木条探究性

吴建楚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68-01

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探究学习,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对化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实际教学情况而言,改变更多的似乎只是形式,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实际还没有真正达到探究的目的。那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本人就自己的新课程教学实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是探究的对象和中心,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课堂上只需要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是伪问题,老师连珠炮式地发问,将过去的满堂灌改成满堂问,这也不是探究性学习。探究式的问题应该具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具备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征。高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化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设计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人格,使探究成为一种习惯。例如我们知道:K2O与HO2反应只生成KOH,那么KO2与H2O反应是否也只生成KOH呢?请你用氧化还原理论来分析,得出反应产物的假设,并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你的假设。学生会积极的提出假设:可能有H2O2,可能有O2。引导学生分析: KO2与H2O反应成KOH,KO2中氧元素的价态降低到-2价,也可能降低到-1价,则可能生成H2O2,根据氧化还原理论,氧元素的价态还应升高,可能生成O2。然后设计实验进一步的验证。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KO2,后加入适量的H2O,并立即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当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后,在留下的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若能看到气泡产生,并立即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或者说有明显的亮光,说明可能还有另一产物H2O2。这样探究热情和探究活动自然的产生了。

二、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探究思维的严密性

在长期以往的学习中,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学习,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思维收敛,力求按标准式思考问题并取得标准答案。学生习惯了迅速沿着确定的方向得到习题本身早已预设的结果。结果使思维发展不健全。学习的自主性差,思维表现出惰性和依赖性。学生们自主探究的欲望非常淡薄,这将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意识。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严密。

三、处理好学生主体与老师主导的关系

教师应努力成为化学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积极利用化学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化学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例如,关于Na2O2漂白原理的实验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般给学生讲授Na2O2的漂白性,只是直接告诉他们Na2O2具有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而褪色,很少涉及Na2O2漂白的真正原因,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下面一段引导材料我们可以将简单的演示实验转变为一节生動有趣的探究活动课。

引导材料:已知溶液中C(OH- )在10-6 mol/L和6mol/L之间,可使无色酚酞显红色。现将0.39g Na2O2粉末溶解在10ml水中,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放置片刻,红色褪去。

探究问题:溶液为什么会褪色?Na2O2漂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导猜想:①酚酞褪色是由于OH-浓度较大。②酚酞褪色是由于Na2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O2。

分析推理:Na2O2的物质的量为0.39g/78g/mol=0.005mol,则有C(OH-)=0.005 mol/0.01L=0.5mol/L<6 mol/L故不可能是由于NaOH浓度较大造成。

提出假设:①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再加双氧水会褪色,且为永久性褪色;②Na2O2与H2O反应有H2O2生成。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①NaOH稀溶液中滴加酚酞,再加入几滴双氧水,振荡后观察现象。现象:加酚酞后变红,加双氧水振荡后褪色。小结:H2O2具有漂白性。②将上述反应的溶液加热,观察现象。现象:无明显现象。结论:H2O2具有氧化性,漂白后是永久性褪色。③取0.39g Na2O2 溶解于10ml水中,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管口,观察现象。现象:有气泡生成,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生成氧气。④待气体不再放出,加入少量粉末MnO2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管口,观察现象。现象:加入MnO2后气体生成,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Na2O2与H2O反应生成H2O2,2H2O2 2H2O+O2↑产生的氧气是由双氧水分解得来的,Na2O2使酚酞褪色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生成的H2O2使其褪色。

回顾整个实验活动过程,本节教学突出的特点是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本来单调的演示实验变为生动活泼的探究实验。通过教师的精心点拨指导,将学生的被动听课、“看实验”转变为主动探索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过程,主动地分析归纳和总结,并能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要即重结果又要重过程

有的教师只看重了探究,注重了过程,把结果忽视了,这是要不得的。探究教学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化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对化学变化过程及其本质特征有更加全面、完整的了解。新课程标准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才是新课程的目标。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事,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训练,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养成探究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当然,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唯一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学习方式就是落后的、过时的、应该抛弃的。实际上,不同学习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这里只就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作了以上讨论。

猜你喜欢
酚酞木条探究性
小小的疑问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钉铁钉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