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纲要》的变化看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

2014-04-29 00:44段晓璇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比较纲要变化

【摘要】本文通过纵向梳理两个《纲要》的发展变化,分析、比较其不同之处,总结、概括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促进幼儿园课程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纲要 比较 变化 分析 幼儿园课程趋势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03-01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或桥梁。[1]1981年《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2](以下简称旧《纲要》)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以下简称新《纲要》),是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指导不同时期幼儿园教育的法律性文件。通过纵向梳理《纲要》的发展变化,分析、比较其不同之处,总结和反思这场改革,以期为促进幼儿园课程更好的发展。

一、新旧《纲要》的比较

(一)课程的价值取向

课程的价值问题是课程的核心问题。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课程中的各种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4],有内在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两种,相对应的教育任务是注重发展幼儿的个性和注重为社会服务。

旧《纲要》中,总体而言,课程以工具性价值为主要取向,过分考虑知识和社会需要而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忽视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如“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频繁使用“教给”、“学会”、“知道”、“认识”等词语,更突出了对幼儿实行的“双基教育”,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新《纲要》中,通篇都能体现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内在价值的取向,如“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富有個性的发展”等,“…,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价值的主要载体,是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柱和具体化。

旧《纲要》中把课程内容分为生活卫生习惯、…音乐、美术等八个方面,并按各个年龄班分别提出要求。从这八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上不难看出,“教给”、“学会”、“知道”、“认识”等词语反复出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习本位倾向严重。

与旧《纲要》相比,新《纲要》将课程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等五个领域,不但在内容上大为缩减,而且提法更加宏观,不再罗列“知识的清单”,而是不分年龄班的总体要求并加指导要点。

(三)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学前课程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以课程计划为依据而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5]

旧《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七大教育手段——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要求各种活动并重,并规定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要求纠正教育工作中只重“上课”,忽视其它活动的倾向,要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成人化。师幼关系上要求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纲要》在实施途径方面强调教育活动这一重要途径,但活动形式更弹性化。“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师幼关系上,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定位表明了一种新型师幼关系,即儿童是课程的中心,强调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

(四)课程评价

80年代以来学前课程的变革也带来了课程评价观念的更新。过去的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的目的更多地是注重目标取向的结果性评价。经过20几年的变革,评价开始转向了发展性评价。与旧《纲要》相比,新《纲要》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将教育评价正式列入其中。这是教育评价首次出现在国家性文件中,体现了全社会对评价的重视。它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凸显了发展性的评价观。

二、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课程模式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文化差异显著,为此,构建适应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课程模式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同时,对于新旧纲要的对比分析,现代社会更注重人的主体性发展,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为此,适应不同儿童发展需求的多元化课程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发展型课程将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旧纲要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其字里行间里都体现着知识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过分强调“双基”教育,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新纲要通篇都能体现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内在价值的取向。“以儿童发展为本”就是要以儿童的全面整体发展为目标,尊重儿童的权利和需要,尊重儿童在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倡导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

(三)整合性课程将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的整合性是整合性课程的核心。与旧纲要的分科课程不同,新纲要将课程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不分年龄班的总体要求并加指导要点。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的内在联系,合理、有效的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者的整合性,即教师、幼儿和家长是课程内容的共构者,每一个具体的活动内容都是从强调幼儿的发展出发,由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讨论制定出来的,并由他们共同实施。[6]

整合性课程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从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地方寻找丰富的教育资源,不能仅仅局限于幼儿园一个角度。

(四)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将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

课程评价是课程理论与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已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然而,我国的课程评价起步晚,大多属于经验层面的积累,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系统的评价理论体系,对幼儿园课程评价中的各个因素如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原则、过程、方法、模式等还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探索。因此,加强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应是今后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7]

(五)构建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将成为必然趋势

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关起门来办教育”已是行不通的。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贯彻开放性原则,向家庭和整个社会开放。而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载体,也理应把家庭和社区包容进来,构建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幼儿园课程体系,这是大课程观的要求,也是世界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

参考文献:

[1][4]朱家雄著: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1页

[2]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颁发全国试行.人民教育,1981,(12)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学前教育研究,2002,(01)

[5]张维仪著.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10页

[6]侯莉敏. 幼儿园整合性课程的思考与建构.早期教育,2002,(08)

[7]石丽娟,刘勇.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课程改革研究.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作者简介:

段晓璇(1983—),女,汉族,硕士,助教,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猜你喜欢
比较纲要变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从9到3的变化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这五年的变化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鸟的变化系列